如今随着国学的盛行,越来越多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是诗词歌赋亦或是经史子集,现代人都能在其中感受到别样的文化之美,并且感悟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易经》和儒家思想是古代著名的文化瑰宝,一个衍生了玄学道教,一个是传承千年的正统思想,是古代人人都要遵守的礼仪道德,那么易经中的“父父子子”和三纲五常中的“君君臣臣”一样吗?

子平术跟易经有什么关系(易经讲父父子子)(1)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

《易经 家》中记载:“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意思是说在一个家庭中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责任,那么就可以让家庭有长久的繁荣,这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是极具教育意义的。

子平术跟易经有什么关系(易经讲父父子子)(2)

当今社会,由于生活压力大,很多年轻人在小的时候都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以至于长大后依然有着严重的依赖性,成年后还是跟着父母一起生活,甚至有的人结婚后还要靠着父母的救助才能养育自己的孩子,根本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导致父母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多,从而出现许多身体问题。在古代那些依附于父母的成年男子是会受到人们唾弃的,但是今天父母为子女着想的思潮没有变,而孩子依靠父母生活却成为了一种习惯。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自董仲舒完善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正统思想之后,君君臣臣的观念就开始深入人心,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有效“武器”,儒家思想中所宣扬的“君君臣臣”,在其根本处是一种等级观念,强调“君”和“父”的绝对权威。

子平术跟易经有什么关系(易经讲父父子子)(3)

在古代这种等级观念压制了人的思想解放,维护了王朝和家庭的稳定,但这却是一种强制性的规定,久而久之已经变成共识。在繁荣社会,这种情况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是一旦遇到无能的君王,手下臣子只能听从皇帝的安排,没有自己的思想就会引发许多的灾难。比如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岳飞就是因为自己心中的忠君思想而被迫撤军,丧失了收复失地的机会,自己也被奸臣所害,留下千古遗憾。

两者优缺点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讲究个人平等,在家庭中以责任为主,主要是小范围的单位兴盛以此来推动整个社会的变革,是一种好的理念,但是缺点就在于靠家庭的转变有很大的时间限制,而封建社会的统治具有不稳定性,所以不被统治者苏喜欢,但是在如今的法制社会下,却能够成为一种好的道德典范,如果大家都遵守自己的责任,那么社会的发展就会越来越美好。

子平术跟易经有什么关系(易经讲父父子子)(4)

“君君臣臣”在本质上是一种压迫,强烈的等级制度在古代封建社会,维护了王朝的稳定,受到统治者的追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这种旧的等级观念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状态,所以才被废除掉。

子平术跟易经有什么关系(易经讲父父子子)(5)

总结:在追求个人独立的现在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应发扬优秀从传统美德,从我做起,做一个认真负责的良好青年,这样才不负现在的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