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三个汉字:“詤、謈、訬”。这三个字中,“訬”的异体字是“吵”,而“吵”在《说文解字》中没有收录,因此,用到小篆的“吵”字,均篆作“訬”(其实,现代汉语的“谎”,《说文解字》也不收录,一般也篆作“詤”)。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訬”。三个汉字的详情如下:

1、詤。读huǎng。《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詤,梦言也。从言,巟(huāng)声。”形声字。本义是梦言;梦呓之言。其实就是梦话。

说文解字第254课全集(说文解字第455课吵闹)(1)

(梦话)

因为梦话多虚妄不实,所以又引申为谎言。《说文解字》没有“谎”字,“詤”同“谎”,《正字通·言部》:“詤,妄语也……俗作谎。”《吕氏春秋·知接》:“瞑者目无由接也,无由接而言见,詤。”高诱注:“詤,读诬妄之诬,亿不详审也。”失明的人眼睛无法与外物接触,无法与外物接触却说看见了,这是谎言。

说文解字第254课全集(说文解字第455课吵闹)(2)

(谎言)

本义之外,詤还指恍惚。《广雅·释言》:“詤,忽也。”王念孙《广雅疏证》:“《老子》云:‘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怳。’怳与詤通。”《老子》这句话,大意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象的大象,这就叫作似存似亡的“恍惚”。

詤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254课全集(说文解字第455课吵闹)(3)

(詤的小篆写法)

2、謈。这个字有三个,且需要细说:

(一)bó。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謈,大呼自勉也。从言,暴省声。”形声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冤,各本作勉,今依《广韵》正。自冤者,自称冤枉也。”桂馥的《说文义证》:“痛切而叫呼也。”是说受刑罚遭榜杖而痛切,所以謈的本义是大声呼叫,自称冤枉;因痛而叫喊。

说文解字第254课全集(说文解字第455课吵闹)(4)

(大声呼叫,自称冤枉;因痛而叫喊)

(二)pó。《汉语大字典》选择这个读音作为謈字的读音,这个读音出自《广韵》,其实《广韵》共标注了两个读音,一个是“匹角切”,即此读音;另一个是“蒲角切”,就是上面第(一)个读音。也就是说,这两个读音,究竟哪个是謈的标准读音,历来并无定论,但不管如何读,它的字义都是上述謈的本义。

所以,一字两音,却字义一样,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汉书·东方朔传》:“上令倡监榜舍人,舍人不胜痛,呼謈。”颜师古注:“谓痛切而呼叫也。”皇上命令倡监鞭打郭舍人,郭舍人疼痛难忍,大声嚎叫。

本义之外,謈还有一义:声。《集韵·觉韵》:“謈,声也。”

(三)páo(bào)。这个读音出自《集韵》。组成专用词“阿謈”,痛甚。《集韵·豪韵》:“謈,痛甚称‘阿謈’”。

謈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254课全集(说文解字第455课吵闹)(5)

(謈的小篆写法)

3、訬。读音有三个:

(一)chāo。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訬,訬扰也。一曰訬狯。从言,少声。读若毚(chán)。”形声字。本义有二、其一是吵闹;烦扰。其二是狡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手部》曰:‘扰,烦也。’今俗语云吵闹者,当作此字。”

说文解字第254课全集(说文解字第455课吵闹)(6)

(吵闹的夜市)

先说第一个本义:桂馥《札朴·乡里旧闻·乡言正字·杂言》:“烦扰曰訬。”《说文解字》没有收“吵”字,“吵”其实是“訬”的俗字。也就是说,“吵闹”的“吵”,原本写作“訬”。言部的汉字,常俗作口。

再说第二个本义:狡狯;轻佻。《广雅·释诂四》:“訬,狯也。”《集韵·笑韵》:“訬,轻也。”《汉书·叙传下》:“鲁恭馆室,江都訬轻。”颜师古注:“訬,谓轻狡也。”鲁恭王喜好修建宫室馆舍,江都王轻佻狡狯。

本义之外,訬还有两个用法:

(1)矫健敏捷。《广韵·肴韵》:“訬,健也。”《淮南子·修务》:“越人有重迟者,而人谓之訬。”高诱注:“訬,轻利急善趋者谓之訬。”越人中也有愚钝的,但人们总说越人灵敏轻巧。

(2)抄写。《集韵·爻韵》:“訬,书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二)miǎo。这个读音出自《集韵》。高。张衡《西京赋》:“通天訬以竦峙。”李善注引薛综曰:“訬,高也。”通天台高高耸立。

说文解字第254课全集(说文解字第455课吵闹)(7)

(通天台遗址)

(三)chǎo。这个读音出自《集韵》,同“诌”。信口胡说。《集韵·巧韵》:“诌,訬,弄言。或从少。”

訬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254课全集(说文解字第455课吵闹)(8)

(訬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455,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