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虚假记忆?

我们为什么越在意越容易搞砸?

我们为什么容易被套路?

我们为什么总感觉自己不行?我们为什么喜欢随大流?

种种这些,其实背后都有真正的原因,而答案就在这本书——《曼德拉效应》

人类四种心理(人类迷惑行为的背后)(1)

一、曼德拉效应

什么是曼德拉效应?

曼德拉效应提出于2010年,提出者是一个名叫菲安娜·布梅的美国部落客。所谓的部落客,是指伴随网络兴起的,与网络相伴相生的一个群体。

2010年,她在博客上声称,曼德拉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监狱中去世。可是实际上,被尊称为“南非国父”的曼德拉,当时还健在,直到三年后(2013年)才在约翰内斯堡的居所去世。然后,她的这一明显与事实不符的消息,却获得了很多人的附和。

后来,人们就将这种集体性的“对事情持有错误的记忆”的现象,称为“曼德拉效应

你会发现,我们会产生虚假记忆。之前的我认为,记忆是真实的,我们脑子里的记忆都是之前所经历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留在我们脑子里的印象。当我看到曼德拉效应时,我沉思了。我也在回想,我是不是哪个记忆片段,也是假的。正如我之前经常会有这样的印象,明明觉得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好像很多事情明明已经做过,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做过,只是在我们脑子里产生了虚假记忆。

人类四种心理(人类迷惑行为的背后)(2)

为什么产生虚假记忆?

一种观点认为,人类之所以出现虚假记忆,是与人类记忆的缺陷有关;由大脑中储存记忆的神经元网络构成的记忆,在人类的大脑中,经历“信息输入——信息巩固——信息回放”的过程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人类虚假记忆的出现,是与其过往经历相关。个体在经历过的事件中获得的认知因素,会影响着虚假记忆的形成。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记忆并不一定真实。而记忆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件事情记忆得越多,这段记忆可能就会变得越不精准。

所以,当我们回忆往事时,最安全的处理方式就是能理性而客观地分析问题,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对的、他人是错的。只有我们以客观的态度对待事情,才能避免被虚假记忆蒙骗,进而避免给自己带来遗憾,给他人造成伤害。

二、瓦伦达效应

瓦伦达家族以走钢丝而闻名,其中卡尔·瓦伦达是最厉害的那个,被誉为“走钢丝之王”。

1978年3月22日,瓦伦达收到了一个挑战:走过设在两栋十层高楼之间的钢丝。瓦伦达非常重视这次挑战,甚至了让表演更刺激,他主动撤掉了保险绳索,要在无保护的情况下走钢丝。

一切都是那么顺利,但在临上场前,瓦伦达开始患得患失,不停地告诉自己:这次表演太重要,不能失败,绝对不能失败。

他轻松地走到了钢丝中间,然后变故发生在一瞬间,瓦伦达突然从37米的高空跌落,当场死亡。

心理学家分析瓦伦达失手的原因,就在于他过于患得患失,过于看重结果,而不能让自己保持平常心,无法专注于表演的过程。

从此,这种因患得患失而导致失败的现象,被称为“瓦伦达效应

人类四种心理(人类迷惑行为的背后)(3)

你会发现,如果你越在意目的、在意结果,你距离失败越近。工作中,当你接收到重要任务时,心中暗示自己一定要完成得很完美,可是事实发现,我们总会在一些环节上出问题,有时候甚至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我认为,需要我们保持一个度,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

而发生瓦伦达效应的原因其实就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瓦伦达就是动机太强烈,如果他保持平常心,不要给自己那么强烈的心理暗示,可能结果就会不一样。

其实,世界上的好多事情都是如此,你越求之心切,越患得患失,反而越得不到它。

三、巴纳姆效应

生活中有一类人,他们总是喜欢“对号入座”,即对于人们无意中的对话,极易认为是用看似普通又带有广泛性和模糊性的语言暗示,在含沙射影地谈论自己,尽管事实上与其无关。这种心理状态,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巴纳姆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颇受人欢迎的算命现象,其实就是利用了“巴纳姆效应”投其所好,对来询问者给予的心理暗示。我们往往就会把自己带入到算命先生所说的,好像他说的就是自己,也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算命先生很准。

星座也有类似的情况,每个星座都有相应的特点,当人们在描述一个星座的特征时,比如处女座,人们经常会说细心大方,外表柔好内心充满激情;喜欢关注细节,容易挑剔,有强迫症等等,当在种种这些特征时,人们会不自觉地把这些往自己身上去套,然后会有一种错觉:星座讲的真准。

但是实际上,也会有很多算的不准、算的不对的时候,而所谓很准很对的情况,都是自己“对号入座”了。

人类四种心理(人类迷惑行为的背后)(4)

人们在描述自己的特点时,经常会用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方式,此种描述在揭示个人特点时相当准确。不过,一旦人们在描述某个人时,采用那些普通、含糊不清、泛泛的形容词,这个人就会轻易接受这种描述方式,并认为对方描述的是自己。

所以,你会发现,个体是容易受外界信息影响的,在心理暗示下,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正如2000多年前,古希腊人将“认识你自己”刻在阿波罗神庙上,就是用来提醒人们正确看待自己,不要被外界所迷惑,更不要让内心困扰,要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

四、库里肖夫效应

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原本素不相识的两个人,一见面就觉得格外熟悉、格外亲切,仿佛前世今生在某处已经认识了很久很久。实际上,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库里肖夫效应”。很多时候,人们看到的世界,只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投影,而事实并非如此。

正因为如此,我们往往容易对人或事物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给人或事物贴上标签。

所以,在我们接人待物时,需要注意这一点,不要让自己的主观意识产生对人事物的看法,防止自己进入误区,造成不必要的结果。

人类四种心理(人类迷惑行为的背后)(5)

面对库里肖夫的消极影响,倘若你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克服盲目认知,坚持自己的目标,必将获得预期的效果。

当你在坚持的路上前行时,面对“库里肖夫效应”的影响,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不要被投射所影响,在研究、分析、思考之后,再做出判断,这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还需要自信。

五、毛毛虫效应

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人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思维、习惯,因循守旧地用固有思维做人、做事,不愿发生改变。然而,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他们暂时无所适从。这就是典型的“毛毛虫效应”

所谓的“毛毛虫效应”,就是指盲目跟从习惯和思维惯性而做出反应,并导致失败结果的现象。这一心理效应是由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的实验中得出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种从众行为,导致这种从众行为的原因就在于惯性思维。

人类四种心理(人类迷惑行为的背后)(6)

日常生活中,我们容易与大多人保持一定的态度、观点、行为。就好像一个人抬头看天时,旁边的人都会匆匆经过;如果一群人都在抬头看天时,旁边就会陆陆续续有其他人也会抬头看天,看看到底在看什么。然而,天上什么都没有。我们习惯性地“随大流”,所谓的惯性思维束缚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如何摆脱“毛毛虫效应”的影响呢?

一方面,要努力反省自我,摆脱惯性思维,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惯性思维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会让我们在熟悉的环境快速面对。可是一旦改变环境,就会发生无法解决问题或者找不到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要想避免自己陷于这样的情况,就要在平时遇到问题时多加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全盘接受。

另一方 面,就是要学会跨界思维。就是需要多角度、多视角地看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及时进行思维模式的转变,学会融会贯通地解决问题,建立多元化思考的习惯。

人类四种心理(人类迷惑行为的背后)(7)

很多时候,我们不要被表象所蒙蔽,也不要盲目地“我以为”,而是需要通过现象看本质,了解背后的原因,这样我们才能看清生活中那些迷惑的行为,从容面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