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甘小宁作为尖子兵,有无希望提干?侦察兵出身自带优势

《士兵突击》中,“兵王”级许三多的光芒过于耀人,这棵参天大树反而掩盖了其他尖子兵。其实,“钢七连”中还有不少尖子兵。比如,马小帅、伍六一、甘小宁、史今等,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尖子兵。

士兵突击甘小宁被发现(甘小宁作为尖子兵)(1)

▲《士兵突击》甘小宁剧照(一)

其中,甘小宁是观众颇为欣赏的一个角色。虽然甘小宁有点贫嘴,可待人待物还是可圈可点的,军事素质也是很突出。既然如此,甘小宁有无希望提干?这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人可能说了,甘小宁参加“老A”选拔,吃不了苦挨不了饿,主动选择退出。

基于这样的“事实”,网上好多分析都倾向于将甘小宁定性为“怕吃苦”。在笔者看来,这是一大“冤案”。甘小宁退出“老A”选拔之前,他和许三多、伍六一、成才一行在干什么?他们在水池旁边,抓紧时间喝水补充体力。

然而,“老A”嗅觉灵敏,不失时机的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对许三多们进行了“降维打击”。“老A”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后勤充足,完全是以逸待劳,双方实力根本没有什么可比性,这属于典型的“不对称作战”。

士兵突击甘小宁被发现(甘小宁作为尖子兵)(2)

▲《士兵突击》中的“老A”选拔

倘若许三多们死打硬拼或者无法摆脱追击,结局只有一个:成为“老A”的俘虏,遗憾的退出选拔。幸运的是,“钢七连”出身的兵确实是不简单,很快就摆脱了“老A”的纠缠。可是“老A”也不是吃素的,直接开着军用越野车“追歼”,许三多们可谓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仗”打到了这份上,如果没有一个人吸引火力,那么小队就很有可能被整建制的“包饺子”。甘小宁看到了这一点,果断选择主动出击,接连“消灭”对方几人。虽说甘小宁“兵败被俘”,可也是为了确保许三多们能够完成任务,顺利地通过选拔。

士兵突击甘小宁被发现(甘小宁作为尖子兵)(3)

▲《士兵突击》“钢七连”人物合集

当甘小宁看着许三多们远去的身影,他的眼神里并没有过后悔之情,而是无法言说的声声保重。说白了,甘小宁和马小帅主动弃权一样,都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抛弃、不放弃”的连训。所以说,甘小宁是有情有义的“尖子兵”。

虽说许三多是“兵王”级别,可是单就有无希望提干而言,甘小宁与之相比,还是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何以见得?且看笔者的分析:

一、单兵素质过硬,拥有军事指挥官的潜质;

大家还记得高城让“枪王”成才露一手的桥段吗?高城派出的师侦察营射击尖子,就有甘小宁的身影。师侦察营高手如云,基本上都是各团的尖子兵,甘小宁能入高城的法眼,不仅仅是“钢七连”的羁绊那么简单,单兵素质过硬是最基本的。

士兵突击甘小宁被发现(甘小宁作为尖子兵)(4)

▲《士兵突击》甘小宁剧照(二)

再者,结合上文去看,我们不难发现,甘小宁善于捕捉战机,第一时间作出正确选择,且行动有力果断,这本身就是一名合格的军事指挥官应有的基本素质。相比之下,伍六一、许三多、成才等没有意识到,这无形之中也体现出了一种差距。

二、深受高城器重;

“钢七连”精简整编后,各岗位上的尖子兵分流至其他连队,高城也升任师侦察营副营长。可你看看他后来身旁的“钢七连”老人都有谁?就剩下了马小帅、甘小宁。高城是个“兵痴”,又常年待在基层连队,是不是个好苗子心里还是有底的。

士兵突击甘小宁被发现(甘小宁作为尖子兵)(5)

▲《士兵突击》高城剧照

换言之,高城非常器重资质不错的甘小宁。这也就意味着,甘小宁有机会参加各类比武立功,接受培训学习的频率只多不少。我军当时处于2003年体制编制调整的历史时期,一个基层士官拥有这样的机会,确实是很难得,对于自身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三、年富力强;

甘小宁的年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顶多也就是二十出头。注意看下图,甘小宁佩戴的肩章是上等兵军衔,此军衔多为第二年的义务兵,这说明其参加参加“老A”选拔的时候,也就是二十出头。

士兵突击甘小宁被发现(甘小宁作为尖子兵)(6)

▲《士兵突击》甘小宁剧照(三)

二十多岁的士官还是有机会搏一搏的,年轻就是最大的优势,意味着学习能力强、精力旺盛、体能不落后,这些都是士兵保送提干或者考军校提干的重要参考项。最为关键的是,我军当时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初期,对出自基层的军事主官需求量很大。

综上所述,甘小宁提干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还是那句话:侦察兵出身自带优势。尽管甘小宁未能通过“老A”选拔,可也不能武断的否认其真实实力。退一万步讲,就算是甘小宁未能提干,凭借他的一身本事,走高级士官的路线也不是没有可能,综合素质好出路自然也是也是多元化的。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