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文言文断句,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可借助以下几种方法断句:

一、借助虚词标志性词语断句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借助虚词就可以使断句变得更容易。

(一)句首发语词:“其、夫、盖、唯、惟、且、岂、盍、斯、请、凡、且夫、今夫、若夫、至若、至于”等,常居句首,其前可断开。例如:

①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②乃悟前狼假寐/以诱敌(蒲松龄《狼》)

③今吾以十倍之地/广于君(《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④我亦无他/唯手熟尔(欧阳修《卖油翁》)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兰亭集序》)

二)句首时间词:初、今、是时、昔者、向者、乡者、俄而、俄顷、已而、既而、未几、久之、少焉、少顷、顷之、有顷、方今、乃今”等,常居句首。其前可断开。例如: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蒲松龄《狼》)

②众宾围座/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丈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未几/夫鼾声起······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林嗣环《口技》)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牛斗之间(苏轼《赤壁赋》)

(三)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而已;乎、与(欤)、邪(耶);哉、夫”等分别用于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末尾,在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例如:

①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其孰能讥之/此余之所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③噫吁嚱/危乎高!(李白《蜀道难》)

④君子病(忧虑,担心)无能/不病人之不已知也(《论语·卫灵公》)

⑤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列子·汤问》)

(四)句首疑问语气词:安、胡(为)、何、盍、曷、奚、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和后面的词语往往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例如: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求其能千里(韩愈《马说》)

②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列子·杞人忧天)

③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④人非生而知之者/能无惑(韩愈《师说》)

(五)句首关联词:文言文中“故”字常领起推论句或结论句,“然而”领起转折句,根据这些文言特征可以断句。此外还有“或、况、且、苟、乃、岂、则、纵、虽、然、虽然、然则、然后、无论、是故、是以、于是、继而、而况、至若、岂非、纵使、向使、假使、如使”等,其前一般断开。例如:

(1)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其间千二百里/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曰/教学相长也(《礼记·虽有嘉肴》)

④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大国乎/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廉颇蔺相如列传》)

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何况)无父子之泽乎?(《韩非子·六反》)

(六)叹词前后都可断句,如“噫、嘻、唉、嗟、嗟夫、嗟乎、呜呼(哀哉)”等。例如:

①嘻/技亦灵怪矣哉(魏学洢《刻舟记》)

②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范仲淹《岳阳楼记》)

呜呼/胜地不常/盛宴难再(王勃《滕王阁序》)

注意:1、复音虚词“是以、以是、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何以、孰若、至于、足以、然则”等断句时应保持完整,不能分开。例如:

①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二章)

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以,固定结构,没有用来的······办法)(《荀子·劝学》)

2、其它虚词:“以、于、为、而”等,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而”表转折并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例如:

①学不思则罔(wǎng),思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②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蒲松龄《狼》)

③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对话是古文断句的一个重要依据。其标志性词语有 “曰、云、言、谓”等,一般情况下要在其后断开。表示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之后就只用“曰”而省略主语。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出问者、答者,准确断句。例如:

①初/权谓吕蒙/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时间词、对话标志、谦称)

②佣者笑而应/若为佣耕/何富贵也。标志性词语(对话标志 人称代词、疑问语气词)

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纳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鸿门宴》)

三、借助语法结构断句

(一)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一个完整的句子名词,一般包含主语、谓语、宾语。文言文中的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句中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如果这些词语作主语,就在它的前面断句;如果作宾语,就在它的后面断句。例如:

①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流辈甚称贤/京师/乡人子谒余

言多务/孰若/常读/认为大有所益

③秦王谓唐雎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④愿陛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二)借助动词断句。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常省略,关键是要抓住谓语动词,借助动词与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断,提高断句的准确率。例如:

①乃一葫芦于地/以钱其口/徐以杓之/自钱孔/而钱不湿

②棹数小舟/铁钯/十余里无迹

③便船/从口/初极狭/才人/复数十步/豁然开朗

四、借助句式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及其他固定句式都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千万不要把固定结构拆分开。

(一)判断句式:“······者,······也;······者也;此(斯)······也”等。例如:

①陈胜/阳城人/字涉/吴广/阳夏人/字叔(要在“者”和“也”后断开)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史记·鸿门宴》)

③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孟子·鱼我所欲也》)

④得一人之使/得一人与井中(《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

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二)倒装句式(状语后置、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例如:

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是“会”的后置状语,不能分开)

②贤哉/回也!(“贤”是“回”的前置谓语,应在“回”前断开)

③不患人之不知/患不知人(“己”是“知”的前置宾语,不能分开)

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荷担”是中心词“子孙”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这句不能断开)

(三)被动句式:“为······所、······为所······、·······为······、受(见)······于·····”等。例如”:

①昇死/其印予群众得。(沈括《活板》)

②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

③ 兔不可复得/而身宋国笑。(《守株待兔》)

④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制于。(《赤壁之战》)

⑤臣诚恐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其它固定句式:不亦······乎、何(奚、安、曷)以······为(哉、也)、岂······哉、何······之有(之为)、如(奈、若)······何、

(无乃、得无、况)······乎(与、耶)、非······则······、与其······孰若······、宁(宁可······不(无、毋)等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乎?(《论语·学而》)

②汝为人臣子/顾恩义/叛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见?(班固《汉书·苏武传》)

③日已尽矣/荆卿无意?(《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④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左传·崤之战》)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太行王屋何?(《列子·愚公移山》)

⑥君之所知也/夫晋/之有(《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⑦览物之情/得无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⑧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后。(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⑨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天质之卑/心不若余之专耳/他人之过哉?(元末明初·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⑩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五、借助修辞断句。

对偶、排比、排偶、反复、顶真、层递等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断句,其准确性更高。例如:

①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偶)

②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

③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对话标志/标志性语气词/顶真)

六、找准对称句式断句

句式整齐,四六句居多是文言文的一大特色。找准对称可迅速正确断句。例如:

①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

②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④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如果理解熟悉掌握了文言文断句的六种方法,就可以大大提高文言断句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做文言断句试题前,要看看原文题目、人名、地名、注释及与断句文段前后相关的句子(对断句也许有帮助)。试题做完后,要反复诵读断后文段,检查所断文段是否语意贯通,符合情理,符合逻辑。对个别疑难之处,可再次根据上下文及断句的技巧进行推断。

文言文断句最根本的方法是平时多读多背,形成语感 。如果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 ,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这样对于断句的试题,当然也就更容易了。

三年中考文言文断句试题(2019-2021)

1、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019 武汉)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于司寇 (《左传》)

A.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于司寇

B.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于司寇

C.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于司寇

D.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于司寇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019 福建)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A1] (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A.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 用“/”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2019 湖北黄冈)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清·吴敏树《书谢御史》)

4、请用“/” 给下面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020 武汉)

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白居易集·草堂记》

5、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020 长沙)

竹鸡之性,遇其俦①比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②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③焉。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洪迈《容斋随笔》)

A. 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B. 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C. 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D. 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注释

① 俦:同类。

② 媒:媒介物。这里指用来诱惑竹鸡的鸟。

③ 罔:同“网”,捕猎的工具。

6、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2020宁夏回族自治区)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7、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021 广东)

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来攻(《资治通鉴》)

8、请用“/”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限两处)(2021 吉林)

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jīng),米曰粳(jīng)。粘者禾曰稌(tú),米曰糯。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不 可 为 酒 只 可 为 粥 者 又 一 种 性 也。(《天工开物》)

9、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02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议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初潭集·廉勤相》)

A.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B.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C.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D.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1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2021 宁波)

鸣蛙暂听安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宋·欧阳修《西湖念语》)

11、用斜线(/)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021 连云港)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史记·孔子世家》)

1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2021 长沙)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农桑辑要·典训》)

A.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B.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C.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D.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1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021 武汉)

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抜之(《战国策》)

A. 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抜之

B. 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抜之

C. 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抜之

D. 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抜之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2019 泸州)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A.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B.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C.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D.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020 泸州)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宋·苏轼《石钟山记》)

A.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B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C.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D.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三年中考文言文断句试题参考答案

1、C。句意:我的罪很重,哪里敢不服从刑法而使君王发怒?请让司寇判我死罪吧。

解析 语气词“请”领起“归于司寇”,其主语应是“我”,而不是“君心”,应在“君心”后断开,排除A项;“不”是“从”的限定词,二者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两项。

2、B。句意:外甥本性有见识聪明有悟性,一定能理解这些,所以我把道理都详尽地告诉你了。

解析 关联词“故”领起“详悉及至之”,代词“此”作动词“解”的宾语,排除A、C;比较B、D。“必能”前省略主语“甥”,所以应在“必能解此”前断开,排除D项。

3、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句意:如今赵括一旦做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看他的人。)

解析 首先根据人物与动词的关系确定主语,“今”在此处为状语,主语为“括”,“今括一旦为将”是一个语意完整的句子,可在其后断开;其次注意文言文里面的“顶真”现象,这里出现两个名词“吏”,前一个 “吏”是上一句的宾语,后一个“吏”是下一个句子的主语,故应在两个“吏”之间断开。

4、仰观山/俯听泉/傍睨树云石(句意: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草堂)斜看这里的竹、树、云、石。)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结合句意,根据结构,明确停顿。“仰观山”“俯听泉”结构相同,其前后均应断开。

5、B 。句意:(捕捉竹鸡的人)刺激诱鸟使他鸣叫,听到叫声的竹鸡,必定随声到来。闭着眼睛飞进树叶堆起的围墙,一直向前要争斗一番,可是网已收起。

解析 “激媒使之鸣”的主语是“捕之者”,“闻者”是后一句的主语,“闻者”前应断开,排除A项;“随声”是跟随声音的意思,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飞入城”是连贯动作,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

6、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解析:先抓住标志性词语 “由是”(关联词语)在“由是”前断开;根据句中的动词,分别在“三顾”“咨臣”“遂许”前断开,因为前三分句的主语是“先帝”;后两分句的主语是“我(亮)”。

7、夜 筑 垒/ 至 晓 而 成/ 闻 峻 军 严 声/ 诸 将 咸惧 来 攻。句意:(他们)连夜筑垒,至天明即成。这时传来苏峻军队击鼓整队的声音,众将都惧怕苏峻前来进攻。

解析 第一处:“夜”与“至晓”表示时间的推移,故在“至晓”前断开。第二、三处:从“成、闻、惧”可看出谓语发生变化,按三个动词及文意断开。

8、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jīng),米曰粳(jīng)。粘者禾曰稌(tú),米曰糯。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句意:稻的品种最多。不黏的,禾叫秔稻,米叫粳米;黏的,禾叫稌稻,米叫糯。(南方没有黏黍,酒都是用糯米酿造的)本来属于秔稻的一种而晚熟且带黏性的,不能用来酿酒,只能用来煮粥,这是另一个品种的特性

解析 作答时,根据上下文,抓住两个谓语动词“为”,分别在“酒”后、“又”前断句即可。

9、C 。句意:如果我不接受鱼,那就不会被罢免相位,尽管爱吃鱼,我能够经常自己弄到鱼。

解析 代词“我”作“能长自给鱼”的主语,排除A、D项;借助标志性词语“虽”(关联词)在其前面断句,(也可联系前文“枉于法,则免于相”),排除B项。

10、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句意:听一听蛙鸣,何必问它属于官家还是属于私人,面对弯弯曲曲的流水,自然可以喝一杯酒咏一首诗。

解析 可借助文句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借助疑问语气词“安”,断第一处;借助名词主语“曲水”断第二处;“自可”意为“自然可以”,根据句意断第三处。

11、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 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句意: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有很多,(他们大多是)当时很荣耀,死了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解析

12、C。句意:全义明察事理,别人不能欺瞒,但他的治理却宽缓和平,政令简约。

解析 本体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全义发出的动作是“明察”,“不能欺”的主语是“人”,“为政宽简”的主语是张全义。

13、D。句意:韩国受到战争的消耗,仓库空虚,没有什么拿来守城,我乘他饥饿的时机攻打,要不了一个月,必定拿下来。

解析 可用排除法解答此题。因复音虚词“无以”不能分开,即可排除B项;根据主谓短语“仓廪空”,排除C项;再比较A、D,因“韩氏罢于兵”和“不过一月”结合紧密,不能分开,即可排除A项。

14、B

解析 ABCD四项对“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的断句处相同,可略去不再看。关联词“故”领起“有所览辄省记”,应在“故”前断句,排除A、C两项;“归而(动词;现出)(之于)梦”意思是回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其切如是(这样)”意思是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像这样。“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句意完整,不能分开,排除D项,B为正确选项。

15、A

解析 “舟回至两山间”是主谓宾结构,句意为船回到两山之间,不能在“舟回”后断开,排除B、D两项;“将入港口(将要进入港口)”是动宾结构,动宾之间不能断开, 另外“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刚才)之噌吰者相应”指“窾坎镗鞳”的声音和刚才的“噌吰”之声相应和,故不能在“噌吰”前断开, 排除C项,A项正确。

2021年四川省九地市中考文言断句试题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021 四川泸州)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清·姚鼐《登泰山记》)

A.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D.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021 四川自贡市)

陈胜王凡(总共)六月。已为王,王陈(地名,指陈县)。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司马迁《史记》)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B.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C.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D.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021 四川乐山市)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A.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B.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C.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D.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4、对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021 四川广元市)

夫腹肌不得食,饥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晁错《论贵粟疏》)

A.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B.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C.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D.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5、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021四川德阳市)

言身之文①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选自《左传》)注释 ①文:文饰。

A.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B.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C.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D.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6、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划两处。(2021 四川遂宁市)

时 上 封 事 者 众 或 不 切 事 帝 厌 之(《新唐书》)

【注】封事:指密封的奏章。

7、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021 四川眉山市)

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后吴奔壁东南角落),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A. 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B.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C.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D. 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8、下列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021 四川攀枝花市)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摘编自《古文观止新注》)(读者可参考作者2021·11·10发表的《“管鲍之交”的注释和翻译》)

A.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B.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C.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D.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021 四川资阳市)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2021年四川省九地市中考文言断句试题答案

1、 答案:C

解析 句尾语气词 “云”是断句的标志,故可在“云”后断开,排除A、B两项,名词“磴”是“石级”的意思,作“几不可登”的主语,所以应在“磴”前断开,排除D项。

2、A

解析 动宾结构“闻之”“之陈”“扣宫门”的主语都是“其故人”,应在“之陈”“扣宫门”前断开,故选A项。

3、B 句意:(我们)随即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

解析:“器用”是“器具,工具”的意思,二字不能分开,故排除A、D两项;“铲刈秽草”与“伐去恶木”构成并列关系,中间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B项。

4、B 句意:即使是慈母也不能保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拥有它的百姓呢?

解析:“虽慈母不能保其子”主谓宾句子结构完整,“君”作“安能以有其民哉”主语,故应在“子”后“君”前断开。故选B项。

5、A 句意:言语,是一个人自身的文饰。自身将要隐居,哪里还要文饰它呢?这样是乞求显赫啊。

解析:A、B、C、D四项前两处停顿一样,集中精力比较四项的后两处停顿。“是”为指示代词,作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B、D两项;“焉”在此句中是疑问代词,译为“哪里、怎么”,应放在句首,其前应断开,排除C项。

6、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句意:当时上密封奏章的大臣很多,有的大臣言事不切实际,皇帝为此感到厌烦)。

解析:此句中的“众”作“上封事者”的谓语,应在其后断开;“或”和“帝”分别作“不切事”和“厌之”的主语,应在其前分别断开。

7、A 句意:太尉让军士防备西北,不久吴国精兵果然奔向了西北,(但)不能攻入(汉军)营垒。吴兵已经(非常)饿了,于是就撤退离去。

解析 “西北”作“奔”的宾语,其间不能断开(或“不得入”的主语是吴兵,不是“西北”,应在“不得入”前断开),排除B、C两项;联系前句,明显看出“吴兵”作“饿”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A项。

8、B 句意:鲍叔推荐管仲以后,使自己处在管仲之下。鲍叔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受俸禄,有封地的经过了十几代,常常有人成为名大夫

解析 管仲作“进”(推荐,荐举)的宾语或“以身下之”的主语是鲍叔,不是管仲,排除A、D两项;子孙是“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项。

9、答案: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解析 时间词“今”和疑问语气词“何”是断句标志性词语,可分别在“今”、“何”前断开。

三年高考文言文断句试题(2019-2021)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019 课标全国l)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A.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019 课标全国Ⅱ)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019 课标全国Ⅲ)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A.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

B.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020 课标全国Ⅰ)

元祐三年,轼(苏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节选自《宋史·苏武传》)

A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020 课标全国Ⅱ)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慘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慘/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慘/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慘/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慘/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020 课标全国Ⅲ)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

答曰中兴以来祭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为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A 答曰/中兴以来/祭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B.答曰/中兴以来/祭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C.答曰/中兴以来/祭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D.答曰/中兴以来/祭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021 全国甲)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中人请幸成都(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体·契丹盟好》)

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中人请幸成都/

B.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中人请幸成都/

C.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中人/请幸成都/

D.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中人/请幸成都/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021 全国乙)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B.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C.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D.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021 新高考Ⅰ)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021 新高考Ⅱ)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A.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B.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C.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D.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2021 浙江)

与景山别久,思一相见,以道所怀。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已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予屡告也。不宜。襄顿首上。(选自《全宋文·答谢景山书》)【注】谢景山: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天圣二年(1024)进士,官许州法曹,有《谢景山诗集》。

三年高考文言文断句试题(2019-2021)参考答案

1、C

解析 “吴廷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A项;“门下”作“召置”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项;“于郡中”是“闻”的后置状语,不能断开,排除D项;C项正确。

2、B

解析:A项,“奇才”作“有”的宾语,二者之间不能断开;C项,“王即不听用鞅”结构完整,意思是“大王如果不能任用商鞅”,“用鞅”前不可断开;D项,“举国”修饰“听之”,意思是“希望大王把国家大事委托给他”,二者之间不能断开。

3、B

解析 借助断句标志“则”来断句,句中的关联词“则”是承接连词,并分别领起“诸侯图鲁矣”、“是弃卫”,应在“则”前断开,排除C、D(“名”应作“有”的宾语)两项;根据句意,任用吴起的是鲁君,怀疑吴起的也是鲁君,故“鲁”与“君”不能断开,排除A项。

4、A

解析 “宽其禁约”的主语是“轼”,应在“轼”前断开,排除B、C两项;“巡铺内侍(巡视考场的内侍)”是“每摧辱举子(常侮辱应试士人)”的主语,故“巡铺内侍”和“每摧辱举子”之间不能断开,进而排除D项。

5、A

解析 “民”是“讼诸府”和“不胜考掠之慘”的主语,“不胜”不是“没有胜利”之意,而是“禁受不住”之意,故应在“不胜”之前断开,排除B、D两项;由前文可知,王安中查访并了解其中的冤情,便释放了被抓的百姓,并治州府官吏之罪,也就是说“即出民”和“抵吏罪”在分述两件事,中间应断开。排除C项。

6、B

解析 “何者”(断句标志),为什么。用于设问,先设问,后陈其事。“愚意尝谓非宜何者······”,王彪之首先表示反对,然后说明原因,故“何者”前后要断开,排除C、D两项;“黎庶不达其意”结构完整,“其意”作“达”的宾语,不能分开,排除A项。

7、C

解析 借助判断句、时间词断句。 “王钦若/临江人/”“陈尧叟/阆中人/”属于无判断词的判断句,中间应断开;“人”后也应断开,排除A、B两项;时间词“时”领起下文(当时因为契丹军队深入中原),(也可说,“契丹大举入寇”是个主谓句,不是作后一分句的状语),应在“时”前断开,排除D项。

8、C

解析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上以选人”句意不完整,其后面不能断开,排除A、D;“上欲杀之”中的“上”是皇上,作主语,因此在“上”前应停顿,据此排除B;故选C。

9、B 句意:起初,太上皇(高祖)想以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震慑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使是儿童也都封为王,封王的有数十人。太宗语气和缓地问群臣:“遍封皇族子弟为王,对天下有利吗?”

解析:此题借助关联词断句。关联词“故”(所以)领起“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应在“故”前断开,排除A、D两项;关联词“虽”(即使)领起“童孺皆为王”,应在“虽”前断开,排除C项,再次排除D项。

10、C

解析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为主谓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同寝”是共眠的意思,语意完整;“中夜”是半夜的意思,是“闻鸡鸣”的时间状语,故应在“同寝”后断开,排除A项。

11、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已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予屡告也/

解析 “今虽谆谆其词” ,“谆谆其词”意思完整,其后断开;“非求胜于景山”,状语后置句,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盖陈已之所守”,“盖”,句首发语词,前面断开;“陈”为动词,作谓语,“已之所守”作宾语,动宾结构,后面断开;“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抑······也”,固定结构,前后断开;“诚以为非是”,“以为非是”动宾结构,其后断开;“幸亦语焉”,“焉”为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开。


文言文断句步骤与断句方法(熟悉文言断句法)(1)

文言文断句步骤与断句方法(熟悉文言断句法)(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