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唐诗│终身不第的孟浩然到底有多渴望入仕为官?

文/读史谈视 图/网络

公务员在今天看来,也许在平常不过。很多“强人”“能人”甚至不屑于“为五斗米折腰”。然而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那可是令人艳羡的美差。

在唐朝就有诗人因当上了公务员而“仰天大笑出门去(李白)”,也有人因当上了公务员在长安街上策马奔驰“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日放荡思无涯(孟郊)”,更有诗人为当公务员求人而不得其门“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田园诗人孟浩然到底有多渴望入仕为官?

孟浩然在诗史上的地位(终身不第的孟浩然到底有多渴望入仕为官)(1)

孟浩然公元689年出生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一生不第,长期隐居在鹿门山,但他始终位不甘农耕生活,壮年时曾往吴越游历,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而不得不归居襄阳故园。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诗歌创作的题材较为单一。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也不乏感叹“求仕无门”愤世嫉俗诗句。

公元712年冬天,23岁的孟浩然送他的铁哥们张子容进京考试,张子容就是孟浩然在诗歌中经常提起的张明府、张少府。不曾想,这哥们一举中第,这让才华横溢的孟浩然官心萌动、艳羡不已。公元714年,孟浩然下定了“求仕”的决心,他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

公元717年,孟浩然游览洞庭湖,作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以求干谒,他在诗中写道“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在这个圣明伟大的时代,我为自己独自隐居山野感到羞耻无比,我想求得一官半职而又无人推荐,看到你们一个个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我只有眼巴巴地坐在岸边羡慕不已”。

孟浩然在诗史上的地位(终身不第的孟浩然到底有多渴望入仕为官)(2)

此外,孟浩然还写了一首诗歌《洞庭湖寄阎九》赠给司户参军阎防,也用诗句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意思是“阎九哥儿,你好好干吧,等你在官场站得住脚跟的时候,我们一起同舟共济渡过波澜壮阔的大河!”

纵然在鹿门隐居其间,孟浩然也直言不讳地袒露心迹。在《田园作》中,他说“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用现代汉语说就是“我的人生咋这么惨呢?在农村老家没有知心朋友,在朝廷里也没有亲戚家门,要是有个人能推荐我当一个杨雄那样的文字闲差,写写诗词歌赋我也心甘情愿啊!”

在《襄阳公宅饮》里面,他写道“座非陈子惊,门还魏公扫”。意思是“酒后还要像魏勃那样起早为高官扫地以求帮忙入仕”,接着他说“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忙,荣辱与共、亲密无间,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荣辱应无间,欢娱当共保)。”

公元728年,40岁的孟浩然来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没想到竟然落第了,可见当时的考官眼力也是不咋地呀!落第后孟诗人心情“蓝瘦香菇”。作了一首诗叫做《岁暮归南山》,诗中写道“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据说,孟浩然对这一首诗那是相当的满意。时时刻刻念念不忘。

孟浩然在诗史上的地位(终身不第的孟浩然到底有多渴望入仕为官)(3)

诗人王维当时也很欣赏孟浩然的才气并经常与他饮酒作诗。有一次孟浩然闲着没事跑到王维官署喝茶聊天吹牛,突然间唐玄宗驾到,孟浩然来不及回避就躲在了床榻之下,谁知露出的衣角被皇帝发现了,尴尬之下孟浩然就出来了,经介绍唐玄宗知道此人就是大诗人孟浩然。王维也不失时机地向皇帝推介了孟浩然。唐玄宗让孟浩然吟一首新作给他听,结果这哥们儿不知是太过紧张还是哪根弦出问题了,他磕磕巴巴地吟诵了《岁暮归南山》,当唐玄宗听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时脸都发绿了,冷冷地说道“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遂头也不回地拂袖而起,留下了孟浩然在那里半天也回不过神来。

孟浩然在当朝皇帝那儿碰了一鼻子灰,心灰意冷,就打到回府了。临别前写了一首《留别王侍御维》送给王维,诗中写道“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他感叹“想当官朝中没有人提携,活在世上没有知心知己的朋友。”孟浩然这就有点不厚道了,王维给你引荐了,你没有把握机会。王维收到诗后也毫不客气回了孟浩然,“醉歌田舍酒,笑谈古人书。好是一身事,无劳献子虚”。意识是“孟老兄啊,你不是爱喝酒吗?你老家有很多酒,你可以一边喝酒一边读古人的书,这是你一生要做的事,不要徒劳地像子虚一样上赋给天子,这是没用的!”这也太打击人了吧?

在离开京城之前,孟浩然还给同时天涯沦落人的辛大写过一首诗《都下送辛大之鄂》,诗云“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诗写得很冠冕堂皇,也很直白“我本想求个一官半职,可是竟没有遇到伯乐,我虽然有为朝廷效劳的心,又有何用呢?”

孟浩然在诗史上的地位(终身不第的孟浩然到底有多渴望入仕为官)(4)

随后,孟浩然从洛阳来到江浙一带游山玩水,纾解心中落第之闷。途中写下了了《自洛之越》,诗云:“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意思是“栖栖遑遑地过了三十年,文名武功两个都没有有所成就。我已厌倦洛阳京都满眼的风尘,算了吧还是到吴越去游山玩水吧。乘一叶小舟去泛游镜湖,向谢灵运致敬作个长揖。姑且享受杯中美酒,为什么要计较世上功名呢?”

到吴越游览完毕后,孟浩然就回到襄阳鹿门寺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不过,这期间,他仍然不忘对出仕的兄弟写诗予以激励或者希望提携。《高阳池送朱二》写道“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意思是“一大早到这个地方来饯行的人。离开襄阳之后,很可能就会当上大官,远行的官员纷纷离开,太阳也逐渐西落,此情此景无不令我感概万千,我也只能默默地为他们祝福!”

与孟浩然同样屡试不第的还有他的哥们丁大凤。这哥们同样是屡败屡战,但从不善罢甘休。公元733年,孟浩然写诗送给丁大凤并呈给张九龄希望后者能够帮忙。其中两句诗曰:“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故人今在位,岐路莫迟回”。意思是“因为没有像汉代金张家族那样的权贵帮忙提携,所以丁大风赴京考了十次都没考中。张宰相大人您是我的老朋友,您官居显位,在丁大凤人生的十字路口您提携他一下,千万不要迟疑犹豫。”

隐居其间,孟浩然纵情襄阳的山山水水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田园诗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田园诗代表作《过故人庄》《春晓》。公元735年,46岁的孟浩然迎来了人生中最后一次进阶仕途的机会,但此时他真的心灰意冷无意仕途。

孟浩然在诗史上的地位(终身不第的孟浩然到底有多渴望入仕为官)(5)

当时韩朝宗任襄州刺史,也就是襄阳地区最高长官,相当于今天的市委书记。韩朝宗听说文坛偶像孟浩然居然闲居在家,慌忙驱车前去拜访。要知道这个韩朝宗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当年李白求仕都曾低三下气地恭维对方“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两人约好时间准备进京再向皇帝推举贤能。可是到了约定时间,孟浩然却“千呼万唤不出来”。韩朝宗一打听,结果孟浩然正和一帮朋友喝酒呢。从此,这个机会也白白地浪费了。

五年之后的公元740年,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孟浩然设宴款待,虽然他背上正生毒疮,但为了好友而“饮酒食鲜”,最终触发疾病不幸病故、撒手人寰,终年52岁。

孟浩然一生都在求入仕之途,但是始终没有遂愿。当时他也许对张子容等朋友艳羡不已。但“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他因祸得福写下了200多篇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名字比起当时朝中的大小官吏,更加流芳百世为后人敬仰。

屡试不第后,孟浩然大彻大悟,晚年他活得非常潇洒和自在,就连李白、王维都对他赞叹不已,视为精神偶像。李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哇塞,连李白都高山仰止,我们普通人更不用说了。

孟浩然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艳羡其他人的成功,好好干自己喜欢的事情,野百合也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