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李跃儿老师和其先生徐晓平(大胡子老爹)在北京创办李跃儿芭学园。2019年是李跃儿芭学园的15周年。

15年来,纪录片《小人国》《成长的秘密》、李跃儿著作《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关键期关键帮助》《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让国内外千千万万关注教育的人们认识了李跃儿芭学园。

然而,这些年来也不断有人问:“李跃儿芭学园在做的究竟是怎样一种教育?”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问,在今天分享的这篇对谈录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Yeahkids野孩子,是儿童教育工作者兰璇和李跃儿芭学园现任家长土土爸的对谈。

对谈嘉宾

李跃儿芭学园郑州有分校吗(李跃儿芭学园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1)

【高爽】

坐标北京,别号河马老师,家有一枚4岁男孩土土。因为童年幼儿园的不愉快经历,认定幼儿园是一种邪恶的发明。但自从儿子土土就读李跃儿芭学园,高爽认为自己被芭学园“治愈”了。

李跃儿芭学园郑州有分校吗(李跃儿芭学园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2)

【兰璇】

坐标上海,儿童教育工作者,2个学龄前女孩的妈妈。从纪录片《小人国》开始对李跃儿芭学园产生兴趣。曾参加2018年跃儿教育研讨会(详情链接:让每一个孩子闪耀着人格的光辉 | 跃儿教育2018年教育研讨会)。

孩子在芭学园的一天

兰璇:河马老师,在我们开始聊土土芭学园的生活之前,我特别想问您一个问题——当初,您为土土选幼儿园时有什么样的故事吗?又是什么促使您决定选择了芭学园?

高爽:这个,我先留个悬念,最后再说。哈哈。

兰璇:好,土土在芭学园已经度过了一年多,那相信您对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了如指掌了。能和我们说说吗?

高爽:嗯。咱们就以冬季为例,每天最早7点半可以入园,最晚是9点。来得早的孩子就先开始吃早饭。

吃完早饭到9点之间,都是自选工作时间,比如搭积木、过家家、拼图、串珠子、彩陶、画画等等,都可以。

李跃儿芭学园郑州有分校吗(李跃儿芭学园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3)

土土选择吹墨作为自选工作

9:00,老师开始唱歌,引导孩子把工作的材料归位,开始晨圈。

李跃儿芭学园郑州有分校吗(李跃儿芭学园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4)

土土工作后把材料归位

10:00开始,是一天的主课环节,大约持续一个小时。每个星期有一天是蒙氏课,有一天是艺术课或者韵律课。其他3天就是常规工作。

李跃儿芭学园郑州有分校吗(李跃儿芭学园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5)

土土的艺术课作品

11:00,材料归位,洗手、散步、户外运动,时间的长短根据天气情况调整,如果雾霾严重就在室内做运动。

11:20吃午饭。午饭后散步,之后在阅读区听老师讲故事,孩子们可以围在边上听故事,也可以自己找书看,也可以自选别的活动。

李跃儿芭学园郑州有分校吗(李跃儿芭学园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6)

芭学园教室

12:30开始午睡,到14:00。

14:30加餐。

15:00开始下午的工作。

16:00 吃晚饭。

16:30开始离园。

这差不多就是芭学园的日常的一天了。

李跃儿芭学园郑州有分校吗(李跃儿芭学园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7)

土土练习使用刀具

兰璇:听起来芭学园的一日生活流程似乎和一般幼儿园差不太多。您刚才提到晨圈,这对一般幼儿园来说是个新鲜的事物,能再具体说说吗?

高爽:晨圈是芭学园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

首先,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围成圈,伴随着故事情节做一些全身的运动,比如去山上抓熊的故事,会跋山涉水,会爬树,这些都用肢体动作来模拟,变换节奏,大家首尾相连地运动起来。

然后逐渐安静下来,坐成一个圈,开始晨诵环节。每天轮流有一个孩子负责把晨诵用的材料(小蜡烛、火柴、晨诵的文稿)拿给老师,点亮蜡烛,这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过程,孩子必须保持庄重。老师会朗读晨诵的文稿,每个月变换一次文稿。比如10月份的晨诵是一首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老师还会和孩子们做一些手指歌谣,比如最近是:“小麻雀住东墙,做个小窝不用床,它把鸡毛叼进去,冬天窝里来躲藏,太阳出来暖洋洋……”

另外,老师还会借晨圈的机会,和孩子们说一天的活动安排,以及生活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最后,大家会唱歌:“我是世上光,纯洁又明亮。像一颗小蜡烛,在夜里发光。要将黑暗世界,照耀辉煌。我是世上明光,纯洁明亮。”

老师熄灭蜡烛,晨圈就结束了。

李跃儿芭学园郑州有分校吗(李跃儿芭学园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8)

芭学园晨圈

兰璇:听你说,都觉得很美好。我的理解在清晨,大家围坐成一个圆圈,代表着聚拢,象征着每个孩子从各自的家庭出发,来到幼儿园,从一个个的“我”变成“我们”。这样一个过程和普通聚会的区别在于,它很有仪式感,是一个对孩子身心有滋养的过程。

我在想,为什么要点一支蜡烛?因为蜡烛是一种很有仪式感的物件,代表光明和纯粹。为什么要有这样的仪式?我想,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敬畏之心,对超越自身的更为宏大的存在的敬畏

记得李跃儿在《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中提到,芭学园不倾向于任何一种宗教信仰。如果一定要说有,应该就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信仰。在孩童的早期,养成一种敬畏之心,成人之后就有可能找到自己的信仰,从而找到安放自己心灵家园的地方。

高爽:对,特别同意。芭学园的晨圈,借鉴了华德福的一部分思想,但是也有本土化的改变。

兰璇:嗯嗯,比如说晨诵的诗词,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诗词和童谣,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的文化内涵。

一次停电引发的课程

兰璇:芭学园的一天中有时也会有小小的“意外”吧?我之前关注到你的朋友圈分享了一则芭学园有关停电的通知,特别有趣。

李跃儿芭学园郑州有分校吗(李跃儿芭学园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9)

高爽:是。停电那天,我送土到幼儿园,恰巧看见园长和总务主任在商量着什么,我隐隐约约听见他们提到包子、包子。等我离开幼儿园,收到老师的消息,说停电了,请不要担心,午饭已经安排了庆丰包子和小米粥送到班里来,洗手没有热水就用湿巾,室内没有暖风就多穿衣服。并说利用这个机会,和孩子们好好探索一下幼儿园的秘密,还可以学一学光的科学。

兰璇:园领导应急处理的速度真快。最让我感慨的是处理方案的智慧。我们也总在说“一日生活皆课程”,但真正能做到像芭学园做的那样,也许不多。停电明明是不好的事,但园领导和老师能够敏锐地发现其中蕴藏的教育机会,借势开展活动。 通知中的语言也是透着令人鼓舞的乐观。我想,这样的经验多了,孩子们就能慢慢习得一种面对困难的态度和办法。

高爽:在芭学园,老师们把这个叫做“教机”。芭学园的母亲节也是过得特别有意思。老师要求家长提前用布缝一个皮球在孩子衣服里,第二天全园所有孩子、老师、园长,全都挺着大肚子来幼儿园,生活一天,吃饭睡觉。土土发现洗手都不方便。老师还会给“孕妇们”安排孕期检查,还要告诉大家睡觉只能侧躺。

李跃儿芭学园郑州有分校吗(李跃儿芭学园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10)

肚子里塞个皮球,当一天"妈妈"

兰璇:我看照片上,土土很是小心,注意不磕着肚子。这样一天亲身体验做准妈妈的经历,一定让土土难以忘怀。

高爽: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很值得体味。那一天不光是要求孩子这样,上至园长,下到每一个老师,也都挺着“大肚子”工作了一天。

【我是一个锤子工】

兰璇: “停电事件”是芭学园的一次生成课程,据我了解,芭学园其实还有一套系统的四季课程。从局内人的角度,您能说说土这一年经历的四季课程吗?

高爽:嗯。

1

今年的春季课程,土的班级做了两件事,水利工程和种植。所谓水利工程就是利用沙坑区,挖土,挖坑,挖一个长长的水渠,灌水,研究水的流动,按照地图上的长江和黄河的走势模拟进行。种植就是在土地和种植盆里种蔬菜。

2

夏季生成课,也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在教室里饲养蚕宝宝,每天要去采集桑叶,清洗桑叶,喂给蚕宝宝,照顾它们。把它们的样子画下来。另一件是观察研究蚂蚁,户外观察、室内画画都是蚂蚁主题,体育运动也是扮演蚂蚁的运动,角色扮演蚁后、工蚁等分工。

3

到了秋季搭建课,老师会引导孩子们讨论要搭建一个什么项目。比如今年秋天,孩子们喜欢夏天观察的蚂蚁,所以决定搭建一个蚂蚁形状的房车。

4

冬季课程,在室内的时间就比较多了,主要是整理、多元表达再现之前探究的内容,口头表达、绘画表达、彩陶塑形等等。

兰璇:从您的介绍,我觉得芭学园四季课程的推进,有两条线索贯穿始终。

一条显性的线索是自然的生命节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另一条隐性的线索,其实是孩子的兴趣,从兴趣的生发、基于兴趣的探索与实践、到把兴趣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内涵,孩子的兴趣一以贯之。

高爽:对,比如说秋季搭建课,土土的班级决定搭一辆蚂蚁形状的房车,这就是孩子们的兴趣。

兰璇:蚂蚁房车,是要搭一个真的房车吗?

高爽:对,是真刀真枪,真的用锤子和锯子在现场锯木头,用木头、钉子制造出一个很大的建筑物,不是假假的玩一玩而已。

兰璇:这个很有意思,但作为家长,你们不担心吗?不担心孩子受伤?

高爽:听起来是有点危险。但是,如果了解教师整个的设计,那就会特别放心和兴奋。

整个活动有分工和流程。在搭建开始之前,老师主持招聘锤子工、油漆工、保管员、安全员等工种,孩子要自己画一幅个人介绍,在大家面前演讲,说自己想当什么工种。然后老师给孩子发工作证,戴安全帽。

安全帽也是孩子动手制作的,针线活,一针一针缝出来的。老师只要求安全帽必须是黄色的。土所在的班级和另一个班结合起来完成了这个幼儿园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工程,我后来去实地测量了一下,那辆车上同时站10个孩子都没有问题,真是一个大家伙。

李跃儿芭学园郑州有分校吗(李跃儿芭学园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11)

李跃儿芭学园郑州有分校吗(李跃儿芭学园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12)

孩子自主搭建的蚂蚁房车

兰璇:那土土从事的工作是什么?

高爽:他应聘的岗位是锤子工。应聘条件是需要证明自己有力气,要和老师掰手腕。有可能是老师引导了,也有可能是自己想的,他那段时间特别愿意彰显力量,也包括挑战规则。

兰璇:听起来,锤子工这个外在力量的工作,帮助土土对自身内在力量也进行了探究和表达。

李跃儿芭学园郑州有分校吗(李跃儿芭学园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13)

锤子工土土

高爽:对,他发现他有power。因为这是他在幼儿园第二年了,他觉得自己比之前的能力大了,他也愿意主动去照顾比他更小的孩子。通过锤子工的选择,他更确定了自己的力量在增长。

兰璇:一个小小的锤子工,其实不简单。从技能的手眼协调到与同伴的合作,发展到对自身力量的探寻和表达,里面真是大有文章。

关于“混龄”,你不知道的事

兰璇:据我所知,芭学园是混龄教育。

高爽:对,在芭学园,只要家长愿意,2岁就可以来了,老师自己的孩子8个月就来了。直到5岁毕业升入幼小衔接班,中间不再划分大、中、小班。每个班都由不同年龄的孩子组成。每年,一个班级的大孩子毕业了,就会补充进来小孩子,原来的小孩子就自动成为了大孩子。所以班级的成员每年都在变化。

像土土的班级,根据教室的面积满员是18个孩子,去年夏天毕业离开了8个5岁的孩子,剩下10个4岁的孩子,秋天开始陆续补充进来好几个2岁半的孩子,补充的时候也会尽量考虑到性别的平衡。

兰璇:有很多家长担心混龄,大孩子学不到东西,小孩子没有机会。您当初有担心吗?

高爽:是的,一开始,家长总是会担心,自己孩子是以最小的孩子的身份进班的,面对的都是大孩子,会不会难以适应?被大孩子欺负?但真实情况是,在芭学园里,大孩子从来不会欺负小孩子,恰恰相反,都是小孩子欺负大孩子。比如土所在的班里,经常发生的情况是2岁的孩子把4岁的给抓了,3岁的把5岁的给打了。

兰璇:这有点颠覆我们的认知,为什么呢?

高爽:举个例子,一个4岁的孩子正在进行搭积木的工作,一个3岁的孩子走过来,拿走了一块重要的积木零件,4岁的孩子会用语言来表达:“我不同意你拿走我的积木,请你还给我。”这是芭学园的规范语言。

兰璇:孩子是怎么习得这种语言的?

高爽:刚入园的孩子,遇到上面这个情境,他可能会直接伸手抢回这块积木。3岁的孩子拿到手的积木又被抢回去了,可能会哭,会喊叫,也可能去争抢,两个人就抢到一起了,出现了激烈的冲突,最后可能双方大哭,打乱了整个活动场地。

这个时候老师会出面干预,术语叫“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标准流程是:

1

将两个孩子分开,如果有争抢玩具,直接把双方的手掰开,强化这个“绝对不能肢体冲撞”的概念。

2

询问,倾听,了解过程,搞清楚我上面说的抢玩具的情况。

3

引导用语,比如会对3岁的孩子说“你如果需要这个积木,请你和他说,你需要”,对4岁的孩子说“请你说,我不同意你拿走”。这个过程,是让孩子明白,最佳的办法是首先使用语言。

绝大部分情况下,这几步就足够了。因为孩子们哭和抢,甚至打人,大部分情况都是因为语言跟不上动作,不知道遇到问题应该优先考虑语言,而是让身体快于语言发展了。

极个别的情况,还有争抢的时候,老师会进一步引导,比如说,“你需要这个积木,但是他不同意你拿走,怎么办呢?你能不能想想办法?你可以等待吗?”“你可以用完了把积木分享给他吗?他在等待”“你不想等待吗?你还有别的办法吗?你要不要试一试用那边那个球来交换这个积木?”

兰璇:芭学园老师的“解决问题”,其实就是培养孩子的社会化交往能力。孩子需要学习如何跟别人解决冲突,如何沟通、相互妥协、相互分享、协商、协作、建立关系。

高爽:对,用芭学园的理念来说,就是故意制造冲突的场景,冲突是学习社会化交往的必要条件。因此芭学园的班里,每天会有一个区域不开放,故意制造短缺,供小于求。

兰璇:这个好玩。如果材料和自选工作完全满足全部孩子,有无尽选择,这实际等于不鼓励社会化交往。

高爽:对,经济学的基础是物质匮乏。恰恰是物质匮乏的时候,人类才必须发展出相互协作、妥协、沟通、谈判的能力,人才有必要和别的人在一起工作。

兰璇:孩子需要在6岁之前发展出社会化交往的技能。而这些技能在成年人的群体里是学不会的,在父母面前更学不会,因为父母不可能主动制造冲突,父母也不可能和孩子之间发生真实的同伴关系。所以芭学园的混龄班,相当于提供了一个学习社会化技能的实验室。

高爽:但其实,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努力,还是有一些家长是不认可的,但是芭学园在坚持。这也就是芭学园经常说的“教育的契机”。

兰璇:了不起,非常可贵的坚持。

高爽:芭学园的教育在我看来,绝不是只对孩子们。对家长也是一种教育。比如,芭学园的家长会形成一个默契,两个孩子冲突的时候,任何一方的家长在场,规范动作都是第一时间冲过去把两个人的手掰开,然后引导语言,无论针对的是不是自己孩子。

做芭学园的家长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兰璇:听起来,做芭学园的家长也有点与众不同呢!

高爽:芭学园的家长经常“扎堆儿”,就是聚在一起搞活动,周末爬山、看动物、看话剧等等,每次都有半个班以上参加。在芭学园搞活动的时候,或者参加幼儿园亲子活动,经常看到一两个妈妈带着全班的孩子玩。孩子们对每个人的父母都很熟悉。

李跃儿芭学园郑州有分校吗(李跃儿芭学园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14)

芭学园的“扎堆儿”

兰璇:像是一个大家庭。

高爽:对。芭学园有一些很好的传统,增进了这种关系。举几个例子:

家长分享会

2个月一次,家长们在一起分享自己在育儿方面的问题,从别人那里听到有启发的办法。

家长读书会

园长发起,家长们报名参加,大家共读一本和教育有关的书,再结合自己家里的实际情况进行案例讨论。

家长戏剧节

每年从4月开始排练,到5月底上演,是全年最大的活动。每个班都要演出一台戏剧,通常都会动员十几个家长参与表演,还有其他家长负责道具和幕后工作。

家长们自己写剧本,自己导演,自己设计服装,自己找录音棚录音配音,自己制作大屏幕动画。演出前半个月,每天晚上都要集合排练2个小时。

孩子们就在排练的家长身边玩。通过这个活动,会卸掉很多家长的防御心。你会发现,其实别的家长和你一样,也有很窘迫的时候,也会出丑,也很可爱。

李跃儿芭学园郑州有分校吗(李跃儿芭学园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15)

家长戏剧节

兰璇:所以,芭学园成为了家长之间互信的纽带。

高爽:对,就我的体会而言,芭学园最大的价值,是教育家长。当自己的孩子从芭学园毕业,家长其实也从“父母学院”拿到了第一阶段的毕业证书。

兰璇:家长教育,确实是幼儿园非常重要的命题。

高爽:我个人总结,芭学园的家长教育工作,分为两步:

1

第一步,给家长提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孩子哭了怎么办”、“隔代教育怎么做”等等。

2

第二步,通过各种途径让家长学习和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智发展特点。

比如说,每个家长每学期有机会去幼儿园做一次“客座老师”,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孩子。

老师每两周还会给家长发一份孩子的成长报告,让家长了解孩子近期的状态,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李跃儿芭学园郑州有分校吗(李跃儿芭学园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16)

李跃儿芭学园郑州有分校吗(李跃儿芭学园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17)

芭学园老师发给土土家长的报告(节选)

兰璇:先是“授之以鱼”,然后是“授之以渔”。

高爽:对,家长了解“道”之后,往往就能够变被动为主动。

被芭学园“治愈”

兰璇:谢谢河马老师,我们也聊了近两个小时了。让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来作为今天访谈的最后一个话题。作为家长,你和土妈当初为什么选择芭学园?

高爽:我带土参观芭学园,那天下午孩子们在户外挖沟、灌水,建造水利工程,老师邀请土一起玩,土一下子就在里面玩起来了,根本不想回家。我惊讶地看到,这个幼儿园竟然可以玩半天沙子,而土土作为临时体验的“编外人员”竟然很快投入进去,忘了父母,忘了陌生人的距离,眼里只有水利工程。

兰璇:芭学园跟你以前想象中的幼儿园有点不一样?

高爽:是的。完全不一样。在土入园芭学园之前,我对幼儿园的概念还停留在30年前。上世纪80年代初,父母在国营工厂勇争劳动先进,某种程度上孩子是一大负担。所以那个时候,大量的工厂办起了自己的幼儿园,而且是全托园。我还算上了一个很不错的公立园,全托,每个星期回家一次。

在我的记忆中,幼儿园就意味着孤单地坐在角落里,“欢笑是你们的,与我无关。”我记得每天晚上睡觉,我就瞪着天花板,一边哭一边把家里所有人的名字念一遍,哭累了就睡着了。所以在我心里,幼儿园本身就是一个邪恶的发明。

兰璇:现在,你却说自己被芭学园“治愈”了。

高爽:现在我发现,在幼儿园尿了裤子没有人会批评,还能练习换裤子,最后比别人穿衣服动作都熟练;在幼儿园没把事情做好,也不会被横眉冷对。

不,芭学园根本不存在“没把事情做好”这种事。在芭学园的老师看来,“没把事情做好”就是和停电一样的“教机”。

假如时光倒流三十年,我也生活在芭学园,那么我再也不会担心被别的孩子推搡和打骂,因为在我当过锤子工、玩过泥巴、摸过蚂蚁之后,也会大声说“请你不要对我这样”。

李跃儿芭学园郑州有分校吗(李跃儿芭学园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18)

河马和年幼的土土

注:本文转载自公众号Yeahkids野孩子,文中图片皆为河马老师提供。

孩 子 是 脚,教 育 是 鞋

www.liyue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