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总理作为新中国建设的领军人物,为中国的建设发展提出过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议。在他任职期间也遭遇过多次世界级的危机与较量。
1997年的金融危机席卷东南亚,让许多国家陷入倒退状态。刚回归的香港也遭遇了外资的强势入侵,中央政府为了保住香港市场拼尽全力。
这也让一些投机者将目光锁定到了中国市场身上,好在当时中国市场并未全面开放,那些游资热钱找不到突破口,再者中国的外汇贮备丰厚足够与做空者对抗。
危机结束后,朱镕基总理并没有觉得轻松,他立即召开会议向与会者阐明这场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他的谆谆教诲至今读来依旧充满指导性。
朱镕基总理
中国何以躲过97年金融危机1997年香港回归,举国欢庆。只是在一片欢呼雀跃之中,以索罗斯为首的一群投机者们悄然地盯上了东南亚以及中国。
那一年的12月12日朱镕基总理在接见中国银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海外机构总经理会议代表时就那段时间里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发表了重要战略总结。
朱镕基总理在会议上指出东南亚地区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被外国的投机客做空了。当时泰铢呈现暴跌状态,整个国家的信用都跌落谷底。没有枪炮与伤亡,金融市场上的数字游戏就打败了一个国家,赢得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可这些对于当时的国人而言是陌生且遥远的,因为当时的中国市场并没有融入世界舞台,金融的体系是稚嫩的,金融的概念也是模糊的。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未完全开放的状态让中国逃脱了外资的狙击。
对于这一点,朱镕基总理表示了肯定,但是他深刻体会到虽然中国避免了这场风波,却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危机还没有过去。
香港回归
当时许多外国领导人,包括李光耀都曾向朱镕基总理提问:人民币是不是要贬值。对此,朱镕基总理坚定地回复:"中国的人民币绝对不会贬值。"
他向在坐的各位金融体系领导言明,对于中国而言这场危机才刚刚开始。虽然中国躲过了,但是中国的金融市场注定要面对世界,到时候注定要面对更多的危机与挑战。但是目前国内的金融体系却不具备抗击的能力。
朱镕基总理的这番话无疑是给在坐的各位敲响警钟,督促中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朱镕基总理的这份忧虑是必要且及时的。
正是因为这份警醒与敲打,中国金融市场才能逐步完善为之后加入世贸组织以及面对各类价格贸易战做好准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997年的金融危机是绝佳的学习反思案例,正是因为这堂生动的金融课程,中国金融市场才能在资本诱惑里走得更加谨慎一些。
当时盲目步入世界金融市场的国家基本都遭遇了狙击,而当时的中国对外的持有还是外债以及设备投资等中长期的债券,个人资产很难进入中国市场,避免了大批热钱的涌入。
这一点发现也为中国金融市场维稳做出了贡献,中国金融市场虽然近年来开放许多,但对于资金来源依旧审查严格。过热的资金都会受到监督,国内的资金流动也会受到把控。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持人民币的价值稳定,以此保持人民币以及国家信用的坚挺。
这些都成为了如今中国金融市场坚持的守则,再自由的市场也需要约束与管理,否则很容易被他人侵入与破坏。
朱镕基总理
调整经济结构避免"泡沫"过多朱镕基总理指出,泰国以及东南亚地区经济崩溃的根源还是"泡沫"过多,过多地透支未来导致了现状的毁灭。而中国的经济市场里也存在泡沫,这是开放自由市场注定的事情。资本倾向于投入快速增值的产业,地产、股票等都是它喜欢待的地方。
可是这些产业的繁荣并不能带来国家生产力与实力的增加,终究都是纸面财产,数字游戏而已。
朱镕基总理指出,就是这份纸面财产的虚荣让日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无数中产破产,背负巨额的债务一生,甚至了结自己的生命。
面对他国的危局,朱镕基总理说道:"现在的中国也在走资本的老路,1992年到1993年期间的盲目发展致使3000亿的坏账压在房地产上面无法解决。"
中国想要真正地发展变强,绝对不能沉迷数字游戏,而是要将资金与精力花费在实业生产上去。
明明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有些地方却喜欢建造奢华的大楼与外国比较。这些都是病态的经济表现,看似繁华的模样实则透着不切实际的危机。
房地产行业
不得不说朱镕基总理的这番言论是高瞻远瞩的,经济结构的不良发展绝对是埋伏在中国发展道路上的隐患。
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让资金流动在正确的领域才能让整个体系运行良好。道理自然是人人都懂,可是面对利益的诱惑,又有多少人能经受得住。
相对于需要承担风险,资金运转周期长且付出劳力巨大的生产型产业始终不如地产与房产那样诱惑。
房地产
在中国,做实业做到破产绝望的不在少数,不是人们不懂实业救国的道理,但是地产与房产实在是太稳妥与暴利了,所以还是有大量资金进入了房地产行业。
当然,面对房地产市场的过热,政府也是时时关注,调控与监管从来没有停止过,就是为了防止房地产的过热对市场造成反噬。
可是在危机之后的数十年里,中国的人口红利依旧巨大,这个行业也不可避免地过热,随着政策调控以及人口红利降低,房地产行业才有了几分寒凉。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场危机还是让政府敲响了警钟,对于必备物资生产的行业进行大力扶持,中国的通信以及互联网行业能迎来腾飞,其中也是不乏政府的鼓励与支持。虽然随着市场的发展注定有摆脱不了的泡沫,但也有了相应的实业支撑。
当然,对经济的去泡沫化是个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的。
如今回望朱镕基总理对九七金融危机的总结与预防依旧很有意义。
朱镕基总理
把控好金融体系提防外资入侵朱镕基总理也在会议上严肃地指出,中国市场注定与国际接轨,在这之前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中国上了生动的一课,也在给国人敲响警钟,建立完善先进的金融体系刻不容缓。
通过这场危机,朱镕基总理总结到:"大部分亚洲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暴露出极大的问题那就是腐败以及效率低下。"
中国银行也是到处充斥着问题,如此重要的职能机构依旧以人情世故作为行事的准则,规章制度都成了空谈。
更严重的是在很多人眼中,各地的银行机构就是地方政府的钱袋子。大量地弄外账,高利吸储,高利放贷,用这些数字以及纸面财产表现县委书记以及县长们的"政绩",但是投放到基础建设上的钱却一个也收不回来。
金融市场监管
朱镕基总理坚决表示:"谁再搞两本账,一定要把这个行长撤职、开除行籍。什么叫开除行籍?就是永远不得在银行系统任职。"
朱镕基总理对银行机构的犀利评价其实放到其他机构也是同样适宜的。
中国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总是逃脱不了群体腐败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身处各个位置的人并不以自己的责任为先,而是以利益与人情为首。瞻前顾后的算计里,实则毫无实际作为。
97年金融危机
九七年的金融危机也是从侧面揭开了中国金融机构的遮羞布,让领导层看到了其中的弊端。
自此,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也变得更加严苛。对于金融方面的规章制定以及犯罪打击力度也变得越来越强。毕竟金钱的诱惑又有几人能够经受住,雷霆之势下才能让人们贪婪的念头减轻一二。
金融危机
不过从近年来的贪腐案里,人们还是会看到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存在,诚然打击的力度再大,监管的力度再强,也还是有人会选择刀口舔血。这也从侧面反应出,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整个市场中的关键作用。
任何与市场利益相关的事情都无法绕过这个机构。对金融机构无论是监管还是体系建设都需要始终如一地认真坚持。
一旦金融体系出现漏洞与疏忽,那么外资的入侵就会变得越发严重,甚至引发不可估量的后果。
亚洲金融危机
东南亚以及当时亚洲的金融危机就是来自对外资的盲目接受,这些热钱在进入市场后只会一窝蜂地进入快速增值的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将行业资产炒高之后就立刻套现走人,留给普通民众的除了负债就是贬值。
民生不安,对于整个国家的安定与团结都会产生影响。民众无法获得基本的生活物资自然会对国家政府心生怨怼。看似是金融市场的对决,实则到处是国与国的较量,稍有疏忽就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所以在中国,政府对金融机构始终有着一份强大监管力,为的就是把控住资本欲望的诱惑,让市场不至于陷入癫狂之中。
金融市场
增强储备抓住对赌筹码对于国家而言,储备永远是需要的。朱镕基总理指出这次危机里中国没有被动摇,主要的原因就是有足够的储备,粮食的储备完全够国人消耗,即便遭遇灾年也不会受到影响。
进入世界舞台,与国际市场接轨并不意味着中国要彻底依赖他国的物资。盲目接纳外国市场的进入,势必会造成大量外资进入,继而压垮国内市场。美国就曾利用玉米价格战让墨西哥经济崩盘。
这个道理放在金融领域也是同样适用的,中国一直保持着高外汇储备就是为了不受国际市场掌控。
金融危机里,外资想要通过做空搞垮香港金融市场,为了稳定市值,中央政府当时就是依靠强大的外汇储备挡住了外资的攻击。
面对香港市场的极度不稳定,朱镕基总理只抛出了一句:"只要特区政府向中央提出要求,中央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保护它的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
虽然在将资产过多投入到外汇储备上受到了一些非议,但是事实证明这个措施在面对金融危机时是有效的,所以这个方针直到今时今日也在贯彻使用中。
对于国外机构对中国银行的唱衰,朱镕基总理也表示以中国政府的信用与管理是绝对不会让银行挤兑的事情发生。
但是各银行与金融机构的坏账的确存在且数量不少,作为政府自然是会排除万难,创造一切有力条件帮助各机构,但是各银行机构自身也要努力,不能依仗政府的庇护无所作为。
这是朱镕基总理对当时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的敲打,当时这些机构不用大费周章就能有高利润,难免出现懒政情况。
在当时很多民众眼中,银行就是坐等收钱的地方,可是随着互联网的诞生,第三方的金融机构不断出现,银行也终不复从前的光彩。他们需要拉业务,平账目,为机构的运行殚精竭虑。而这份预警在很多年前市场以及政府已经给出。
朱镕基总理
结尾朱镕基总理在九七年金融危机后的总结与警示是高效且具有远见的。其中关于金融机构的建设问题,在当时可能看不出效用,但放到如今看却是及时且正确的。
若是当时的中国政府只知道沉迷在闭锁市场带来的安逸里不思进取,那么中国的市场不会在接下来的数十年迎来繁荣,金融体系也无法承受住外资的入侵与打击。
或许会变得更加闭锁彻底阻碍经济的发展,或许会在外资集团不怀好意地攻击中早早遭遇重创,像墨西哥以及日本曾经那样迎来倒退与衰落。
万幸,中国人骨子里的居安思危与未雨绸缪让市场与民众避免了困局的产生,继而迎来如此繁荣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