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魏蔻蔻号∣ WeikoMagazine

魏蔻蔻谈父母(魏蔻蔻一场误踩地雷)(1)

魏蔻蔻

生物科学博士,定居荷兰,负责医药研发和专利申报。与荷兰老公和猫咪Marley相伴,有文科心的理科人,自办原创微信平台微蔻 (WeikoMagazine)。

魏蔻蔻谈父母(魏蔻蔻一场误踩地雷)(2)

一场“误踩地雷”的亲家同游

魏蔻蔻@魏言微语

在欧美,有一种公认极具挑战的家庭旅游方式,叫“与亲家父母出游”(travel with in-laws),指的是与公婆或岳父母出游。 西方用一句俗语来调侃这类旅游:与亲生父母出游,是掉进麻烦堆;与亲家父母旅行,是陷入地雷阵。于是,与亲家父母的旅游攻略,都被称作“生存法则”,好像能从中活出命来就是件值得庆幸的事。

近几年,我听国内朋友们聊的,是一种更复杂的家庭旅游:小两口带着孩子,与自己的父母和亲家父母的七人或八人行。这要拿西方的定义,就是“麻烦加地雷”的旅途。

这类旅游,痛并快乐着的感受,可想而知:双方生活饮食习惯各异,对孙辈教养的不同想法,对儿女在行程中给予关注的期待,会在旅途中密集地碰撞。

常常,朋友们在群里连旅途中的美照都顾不上晒,止不住诉说着的烦闷和无奈。

“我婆婆嫌我妈走得太快,说了几次看我妈还是急行军,索性就故意慢慢走,还拖着我老公。我回身过去亲厚下公婆,我妈就大声叫我快点跟上,悄悄地教我要懂得在夫家给自己和自家父母争面子,树立地位。”

“我妈不吃西餐,我婆婆却很爱, 非要去吃。结果我妈吃牛排吃顶了,第二天胃疼。 我婆婆毫不关心,跟我老公抱怨说我妈是山里的猪吃不了细糠,除了扫兴就是连累大家玩不好。我听到了,气不打一处来。我老公也觉得他妈过分,稍微照顾了我妈一些,我婆婆就说自个儿中暑了也不舒服,要我们去管她。”

“我公婆希望我儿子能多看看古迹学些东西见点世面,才不辜负了旅游一趟。我父母则想趁机带着我儿子购物多买些穿的玩的。结果,我公婆怨我父母没文化;我父母骂我公婆舍不得给孩子花钱。”

双方父母,都争着确立权威性和存在感。

上海or成都?一年只能选一个

我有一对生活在荷兰的中国夫妻朋友,女方是成都人,男方是上海人,最初他们每次回国都会去成都和上海,看看双方的老人。这几年他俩回国,只会待在其中一个城市,绝不在中国境内的这两个城市穿梭。

听他们讲原因才知道,以前只要两口子先回上海再去成都,女方的父母就酸酸地说:“你嫁了人就什么都依夫家了,亲生父母只能排在公婆后面了。”

若调个到访顺序,男方的父母又会心理不平衡:“你们这次是特地回成都,然后顺便来上海看我们,对吧?我刚看到成都到上海的机票在打折,不打折你们就不来了,是吧?”

于是,两口子痛下决心,一年只回成都,另一年只去上海;回成都那年,邀请上海的父母来荷兰,回上海探亲后则会让成都的父母到荷兰同住。宁愿多花点钱,也不想听父母的牢骚。

是啊,啥都比不上双方父母较上了劲儿可怕。

在欧洲,虽然可以见到一方老人和子女儿孙旅游的,但两方亲家与儿孙一起出游的情况,的确不太多见。很多老人还会特意拒绝跟儿孙一起旅游,欧洲已经有近一个世纪的度假旅游风俗,他们形成了自己的旅游方式,清楚个人的习惯、底线和舒适区,不愿轻易妥协,更喜欢自得其乐。

小女孩大叫一声“外婆”! 两亲家猝不及防见了面

不过,我的好友Amelia却经历过一次与双方父母的共同旅游。其实,那次号称“麻烦 地雷“的旅游,并不是计划的,而是偶遇的。

Amelia夫妻带着6岁的女儿Ria和公婆,开两辆车自驾去西班牙巴塞罗纳郊外的度假村住两周。这个美丽的度假村是Amelia从小跟着母亲常来的,与巴塞罗纳保持着相当理想的距离,比闹市宁静,可若想置身城区的热闹,又能驱车很快到达。Amelia夫妻和公婆说好了,住同一个的度假村,但独门独户住着,各玩各的,只约好了三四次共进晚餐。

谁知,在他们到达度目的地,各自入住订好的别墅并漫步在海滩上时,突然听到Ria开心地大叫:“外婆!” Amelia就这样猝不及防地遇到了同样在这里度假的母亲杨森太太。

Ria非常兴奋,邀请外婆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散步和晚餐,大家也欣然应允,不想扫孩子的兴。可Ria的外婆杨森太太和她信仰天主教中规中矩的祖父母完全不是一类人。

杨森太太有过一段维持了九年的婚姻,生下了Ria的妈妈和舅舅两人。离婚,对于杨森太太来说是天大的喜事和解脱,以至于之后的每一年她都会特别庆祝“离婚纪念日”。

杨森太太发誓再也不结婚,但从未间断过丰富多彩的感情经历。即使是已经到了50多岁的年纪,她依然会每年度5次假,而且是分别和她数十年来“大浪淘沙”后最爱的5个情人相伴。

Ria的祖父母虽然知道这些情况,但是直面亲家杨森太太和情人,并听见孙女Ria若无其事地介绍“这是外婆的好朋友之一威廉先生”还是不免有些不自然。

这种不自然在晚饭时加剧了,因为杨森太太时不时旁若无人地跟威廉先生亲热拥吻。杨森太太是个风趣活泼的人,总能令大家快乐起来,可是Amelia还是感觉得到公婆的笑声背后掩不住的尴尬。

要谨慎选择, 先纹个大图!

第二天,Ria的爷爷奶奶一早就与孙女游泳,并在海边晒太阳。杨森太太在快到中午起床后打破了这种“和谐”,她说自己准备去纹个身,纹外孙女Ria的名字,邀请Ria去见证这个经历,也想让Ria参谋一下纹身的设计。Ria开心极了,一口答应,就跟外婆和威廉先生走了。

回来后,杨森太太的手腕上多了一个Ria的名字和玫瑰花组合在一起的纹身印记。Ria自己的手腕上也被画上了一圈彩绘图案,她宣布只要自己到了18岁就会正式纹上这个花样。

荷兰人都有不要干涉他人生活方式的观念,这个“他人”是指除了自己之外的所有人,包括你的子女,夫妻和孙辈。

Ria的祖父母谨尊这个原则,不愿对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发表意见,但在听到孙女说将来定要纹身,实在憋不住了,来跟Amelia夫妻谈话:“我们不反对纹身,绝对尊重也不评判他人的选择。身体是自己的,有权自己决定如何处理。可既然是选择,就应该平等了解各方的优劣和全貌。Ria现在感觉纹身是件很酷很有趣的事,我们也需要告诉孩子,纹身的危险和不可逆转性,这样孩子得到的信息才是全面的,选择才是理性的,否则Ria对纹身的认识就太偏驳了。“

Amelia同意公婆的建议,大家一起跟Ria讲解了纹身的负面因素。

杨森太太也加入了,生动地用自己后悔纹身图案而去消纹身的痛苦来告诉Ria选择纹身要谨慎,可说着又说偏了:“很多人一开始纹身只选很小的图案,想慢慢适应。其实,就我的经验来说,纹身一定要敢往大面积和大图案想。因为你之后希望纹满整个肩臂的大图时,你就会发现曾经那些零星的小纹身太碍事,你得覆盖小的,取消小的,或是想着怎么把小的花案和大的结合,很麻烦。所以,要谨慎选择,先纹大花案,再在皮肤空着的地方,纹上小花案点缀…”

喜怒笑闹,终究都是家的温暖

Amelia说,幸好虽然双方都来到了同一处度假村,但是彼此有交集的日期只有3天,3天之后,杨森太太就按照预定行程,和威廉自驾向南继续旅游了。“否则,我真的难以面对,公婆弥漫在空气中的那种沉默的不满。”Amelia像母亲杨森太太发誓不再结婚那样,立誓决不再与公婆和母亲共同出游。她的公婆也以一种眼不见心不烦的态度,婉拒了之后与Amelia小家庭的旅游。

这种双方亲家共同的家庭旅游,无论在中外,都是因为孙辈的凝聚力,才被黏在一起的。其中的悖论是,拒绝这种旅游的老人,肯定是拎得清人情世故的微妙而知道不趟浑水的;而愿意加入这种旅游的,则是过于看重儿孙又习惯干涉的,所以免不了与亲家的明争暗斗,让儿女无可奈何。

想着Amelia的故事,听着国内朋友们的牢骚,有时,我觉得中国的情况沉重些,因为家人的干涉太多,声音嘈杂。可有时,我又觉得,国外情况复杂些,因为谁都不由分说地要展示自我,由此生出来的冲突挺难平衡。

不过,无论中西方,家人都是关爱为本。中国的家庭,给更多的关注;西方的家庭,给更多的选择,哪里都不容易,喜怒哀乐,嬉笑吵闹,这也许就是家庭的温暖和热闹所在。

END

回复“000”查看微蔻的文章目录。

文末有支持原创的打赏功能!

两种选择:

可以扫描或长按二维码打赏;

也可以点击“赞赏”,任选金额打赏!

纯自愿,不勉强,谢谢!

魏蔻蔻谈父母(魏蔻蔻一场误踩地雷)(3)

微蔻

WeiKoMagazine

包含内容

蔻口声声:中西文化,教育思维

蔻人心弦:欧洲皇室,游记小说

魏言微语:跨国情感,心灵感触

蔻口相传:医药企业,健康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