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有泪不轻弹典故(男儿有泪不轻弹)(1)

大多数人都觉得,男人就该坚强勇敢,就该无坚不摧,男人不可以哭,哭就是软弱,就不是男子汉,就会被嘲笑…

但,男人,首先是人,是人就会有情绪,有害怕、有难过、有崩溃、有苦闷…

人有情绪,就需要发泄,发泄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有哭泣这一项。

如果觉得一味的压抑情绪就是男子汉气概,那或许有些偏激。

“男孩子就该有个男孩子的样子!”

男儿有泪不轻弹典故(男儿有泪不轻弹)(2)

家里有个男孩子,有些父母的教育方式就出现了非常奇怪的偏好。

他们总对孩子说:“男孩子就该有个男孩子的样子!”

可男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

坚强?勇敢?强壮?也许远不止这些。

很多家长理想中的男孩子的样子大概是这样:坚毅勇敢,顶天立地,有担当,有责任心,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面对危险不能退缩,面对困难不能哭泣,面对恐惧…不,男孩子不能恐惧,不能胆怯,否则就是懦弱。

于是各位妈妈们教育自家男孩子时,像洗脑一样的告诉孩子:“你一定要有个男孩子的样子,不能软软弱弱的。”甚至刻意的避开一切可能会让男孩子不像“男孩子”的事和物。

“哭鼻子就是软弱,就是无能!”

女孩子哭了,有些父母们心肝儿、宝贝儿的哄着,劝着,生怕孩子受了委屈。可若是男孩子哭了,大多会被父母训斥,逼着不许哭。

哭泣似乎被定义为了无能的代名词。

事实上,哭,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不被允许的,甚至不分男女。

有些女孩子哭了,父母们会说:“哭有什么用,哭能解决问题吗?”

男孩子若是哭了,大多数父母会对孩子说一句:“不许哭!你是个男孩子!男儿有泪不轻弹!”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女人的平均寿命之所以比男人长,眼泪起了很大的作用。

传言只是传言,我们无法断言哭泣真的能够长寿,但哭泣的确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方式。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保持一个好心情,人的整个状态都会不一样,可如果长期压抑情绪,只许笑,不许哭,那样的笑,还算真正的笑吗?

男儿有泪不轻弹典故(男儿有泪不轻弹)(3)

“男孩子就该比女孩子强!”

男生宿舍中,室友谈论最多的,大概就是哪个女孩子最好看等,更有畸形的观念是,xx谈了几个女朋友,哪个女朋友身材最好,真了不起等等。这些其实就是那些畸形的“男子汉气概”衍生出来的结果。

这种畸形的“男子汉”,大概率是旧社会观念的根深蒂固带来的影响。

传统观念中,男人高于女人,所谓的“人人生而平等”,根本不存在,女人大多被当作男人的附属品,三妻四妾、一夫多妻制等等,哪怕如今这些观念已经不被法律允许,但根深蒂固的观念依旧在很多人心里埋伏着。

这也导致,哪怕是在宣传“人人生而平等”的今天,不平等的男女关系依旧大面积存在。

政治家卡洛琳·海尔德曼博士说:“男子气概不是一种器官,而是一种反应,它不是自然生成的,它是对所有女性化气质的一种抗拒。”

我们也可以说,部分家长认为的“男子汉气概”,其实已经走入畸形。

畸形的“男子汉气概”,压抑着男孩子的成长

人们总是要求男孩子要有男子汉气概,可是却只是要求,他们似乎忘记了,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只是人,先是人,然后才有性别区分。而性别,仅仅只是一个生物体征的划分而已。

可“男子汉”这三个字,却慢慢变成了压在男孩子头上的一座山。

情绪长期被压抑,男孩子心底的小男孩,永远长不大

人们说哭就是无能,所以男孩子不能哭;

人们说害怕就是懦弱,所以男孩子不能说害怕;

人们说遇到事就伤心、难过太丢人,所以男孩子不能说难过,不能说伤心…

人们将男孩子的天性死死压制,不让他们长大,却又要求他们长大。

男孩子们没有办法将真正的自己展露出来,更没办法让真正的自己正确的成长,于是只能让他以最初的样子留存在心底。

而表现出来的样子,则按照人们要求中的“男子汉”成长,如同B站那部让无数男孩子落泪的纪录片《面具之内》。

乔治·奥威尔:他戴上了面具,然后慢慢的,那就变成了他的脸。

男儿有泪不轻弹典故(男儿有泪不轻弹)(4)

畸形的“男子汉气概”,让男孩子崇尚暴力

男孩子大部分情绪,都被“男子汉气概”这几个字压抑,可是愤怒和生气这些看起来不影响“男子汉气概”的情绪,又被允许释放。于是越来越多的男孩子喜欢上了暴力的感觉。

就像海王曾说的那样:“我从小就知道,不要暴露胆怯。所以,只能用愤怒和拳头解决问题。”

十几岁的孩子,原本正是情绪敏感的时候,但因为所谓的“男子汉气概”压抑,这些孩子只能沉默。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有调查显示,31%的男孩是自发的喜欢上游戏,而99%的男孩都曾玩过那些打打杀杀的游戏,有网游,也有单机。

《面具之内》中有过统计,当男孩子的感性词汇使用频率减少,踏入青春期门槛后,自杀率也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大幅上升,20-24岁的男子,自杀率甚至高出女子七倍。这大概就是男孩们在沉默中灭亡最极端的表现了吧。

畸形的“男子汉气概”,让男孩子安全感缺失

面具之内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男孩子说的一句话:“我很没有安全感,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个男孩子说,自己小时候有着长长的金发,音调很高,并且自认为是个笨拙的孩子。但他努力,上进,他参加一切看起来属于男孩子的运动,但初中时,他依旧等来了同学的歧视和欺负,仅仅只因为他看起来偏柔美的外表,以及比起其他男孩子来偏高的音调。

于是他开始压着嗓子说话,甚至连变声期到来都不知道,他参加更多的男孩子气的运动,参与男孩子的活动,远离因性格比较柔弱而被歧视被欺负的同伴,只为得到不是“娘炮”的认可。

最后他成功了,但心底依旧极度的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这些情绪已经深入心底,无法抹去。

也许我们没办法一次性改变所有人的看法,但我们能够稍稍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

男儿有泪不轻弹典故(男儿有泪不轻弹)(5)

心理学家迈克尔·汤普森在《面具之内》中说:男孩和女孩本质上都是人类,他们的相同之处要多于不同之处。”他提出,如果给五万个女孩和男孩做同样的心理测验,得出的钟形曲线有90%的重叠,而不重叠的百分之十,大多与人们对于性别的成见一致。

对性别保有成见,这实际上已经严重的违反如今法律推崇的“人人平等”。

为了正面自己的“男子汉气概”,有人幼稚到划花自己的脸,有人做危险动作展示自己的勇气,有人通过极限运动逼自己直面恐惧…

畸形的“男子汉气概”,连带着让孩子们自己的心态都近乎畸形。

可是:

你敢说,《琅琊榜》中身无缚鸡之力的梅长苏不是男子汉么?

你敢说,儒雅而不善武力的诸葛孔明不是男子汉么?

你敢说,“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纳兰容若不是男子汉么?

梅长苏身处万里之外依旧号令千军,遭遇痛苦一样哭嚎;

诸葛孔明运筹帷幄,指点江山,事事了然于心,看到长明灯灭依旧哀叹“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纳兰容若才华横溢,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面对妻子的逝世不仅哀伤还写出了家家争唱的《饮水词》。

无论是现实人物,还是虚拟人物,被人们所认可所喜爱的人,到底都是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敢于表露敢于面对的真正的男子汉。

与其对男孩子说:“不许哭,你可是男子汉。”不如对孩子说:“哭吧,哭完了好好想想这问题怎么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