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生态文明关键词)(1)

【生态文明关键词】之新型工业化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生态文明关键词)(2)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新型工业化指的是知识经济形态下的工业化。因此,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就构成了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内容。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经济时代可以不经过传统工业化而直接通过新型工业化走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因此,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新型工业化是借助知识经济尽快直接达到工业文明的繁荣并后来居上的必然选择。

“新型工业化”这一概念也反映了工业化理论的新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只讲工业增加值,更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个方面的协调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撑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这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趋势,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为应对全球竞争而提出的方针。很多专家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特别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信息化的作用,这是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发挥后发优势的现实选择。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升级。通过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为此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并以此改造传统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继续发展基础设施,全面发展服务业。

二是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是我

国的两大基本国策,也是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三是协调城乡关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必须转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把城镇建设、乡村建设、项目建设结合起来,用城镇的人气和基础设施带动乡村的发展,通过乡村的发展带动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再通过项目建设促进乡村和城镇的发展。

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我国的新型工业化有以下新特征:一是开放性。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充分抓住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参与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以实现工业化的快速、高效推进。二是跨越性。在工业化中引人信息化,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推动传统经济的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业化的性质。三是整体生。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全方位、立体化、协同性推进的过程,是融工业化、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和知识经济为一体的发展道路,也是追求科技创新、农村城市化、高速增长、。充分就业、劳动和要素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全面发展途径。四是特色性。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充分考虑我国人口数重大、人均资源不足、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突出等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外工业供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

信息来源: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生态文明关键词》(主编:黎祖交 本条作者:胡勘平 编辑 吕子乔)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生态文明关键词)(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