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正气冲天地,两袖清风鉴古今。自古以来,我们的历史,特别是民间历史,对清官的评价都很高,基本上都是将那些著名的清官塑成泥像,供奉在庙里,像供奉菩萨一样,渴望天道显灵。不过,自古以来,菩萨什么时候显灵过,河清海晏,天下习礼终归只是愿景,毕竟黄河什么时候清过,大海又什么时候平静过。

凤毛麟角是 古代大清官凤毛麟角(1)

清官

古往今来,社会终归是个名利场,守正规一属实太难,千里做官不过也只是为了名利二字,而求名也不简单,唯有求利才是捷径。所以自古以来贪官多如牛毛,而清官凤毛麟角,而足以载入史册的清官其实就那么几个,汉有黄霸,唐代狄仁杰与徐有功,宋开封府包拯,明有海瑞,清有刘墉与汤斌,这些人物又有几个是能治国天下的大才?不过是统治者立给后世官吏的一个道德标杆,更多的只是个吉祥物罢了,收买天下人心。虽然写进史册的大清官寥寥无几,但是自古以来还是有很多能够怀抱初心的有志之士,道德标准很高。

虽然历朝历代都不乏清官,但是说起清正廉明之士看起来最多的时代,还是要数大明王朝。

凤毛麟角是 古代大清官凤毛麟角(2)

海瑞

1、海瑞

海瑞,作为我国古代清官的谏臣的代表,在民间有海青天的美誉,是和包青天一样的人物。海瑞出生于海南,海家在海南算是大家族,家族中的几个叔叔都比较有出息,只有海瑞父亲际遇一般,而且英年早逝。只给海瑞母子留下了几百亩田。海瑞在母亲的教育下,自幼读书,但是天资一般,三十五岁中举,之后多次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之后以举人身份入吏部备选,不久后出任福建南平教谕。

因为在任职期间的特立独行和坚守原则,得到了上司的肯定和举荐,在倭寇为祸浙江时期,海润得到了浙江淳安知县的机会,从一个无职无品级的小小教谕,直接升任朝廷七品县令,海瑞在这件事上,是幸运的。海瑞是个理想主义者,就职县令期间,敏锐发现了大明王朝中后期土地兼并的问题,于是大胆在辖区内重新丈量土地,减轻百姓税收负担,此举虽然获得了民心支持,却打破了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好处,遭受了很多非议。

凤毛麟角是 古代大清官凤毛麟角(3)

海瑞

海瑞的清官形象也是在淳安任职期间积攒起来的,据记载,当时海瑞十分贫穷,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还有就是几年不买肉,为了给母亲过寿买了两斤肉轰动了整个淳安,甚至传到了总督胡宗宪那里,震惊了胡部堂大人。之后海瑞教训了贪玩任性的胡宗宪之子,还和南下巡盐的都御史鄢懋卿正面对抗,清官之名更是响彻天下。之后,海瑞调江西兴国,基本还是和在淳安一样的搞法,重新丈量土地,施恩于民等等。因为在民间名声太大,海瑞在之后步步高升,曾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右佥都御史、南京吏部右侍郎等官职。

海瑞为官,刚正不阿,甚至有些刻薄寡恩,断案基本就是凭借个人喜好,胜诉者基本就是穷人,也因此赚取了一众好评,在民间被广为传颂,他是属于严于律己,同时也以同样标准要求别人的人,不过能用一生恪守一条准则,死后连棺材都买不起,足以见得其是一个拥有伟大人格的人。

凤毛麟角是 古代大清官凤毛麟角(4)

于谦

2、于谦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代大忠臣于谦,是一个为大明王朝续命百年以上的人杰,被称为民族英雄。于谦出生于朱元璋去世的那一年,仿佛是天意,他得到了朱元璋在战略上的部分天赋。于谦早年学文,二十出头就进士及第,相比于四十多岁还只是举人的海瑞,可谓是人比人气死人。

于谦成名是在宣德皇帝继位后,朱高煦叛乱,于谦当面痛斥朱高煦,将出生入死无数次的朱高煦骂得伏地战栗,进而名震天下。之后于谦收受了宣德帝的重用,数年时间里就升至兵部侍郎,巡抚河南和山西。

于谦为官清廉,家中无余财,正统年间,因为没有给王振送礼而备受打压,引发了天下百姓联名上书。土木堡之变后,于谦力排众议,力主坚守北京,然后支持朱祁钰临危登上皇位。在之后的北京保卫战,更是严密部署,沉着应敌,最终击退了瓦剌的进攻,守住了大明王朝的根基,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社稷之臣。

不仅仅是功盖当时,其个人品德也堪称完美,其人做事对事不对人,是个十足的真君子,另外就是特别清廉。于谦之清廉,世所罕见,其诗云:“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关于于谦清廉的典故,最著名的一个,大概就是,于谦被朱祁镇和还乡团冤杀之后,锦衣卫前往于谦家中抄家,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只有朱祁钰赐给的蟒袍、剑器。锦衣卫看后皆痛哭流涕,还凑了些钱帮助于家治丧。

凤毛麟角是 古代大清官凤毛麟角(5)

李东阳

3、李东阳

明代著名首辅,才能可以排在明朝历代首辅中最前列级别的大员,李东阳是个读书的天才,少时就名满京师,后来和刘大夏、杨一清同在老师黎淳门下读书,之后科考也一帆风顺,天顺八年,殿试二甲第一,相当于全国第四名。成化年间,李东阳仕途进步速度一般,直到成化末期才一路高歌猛进,成化末年,以侍讲学士身份侍东官班,成为弘治将来的班底。弘治八年,李东阳就入阁,正德年间成为了首辅,要知道当时李东阳可是压着一代猛人杨廷和当的首辅。

李东阳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粉碎了刘瑾为首的宦官集团,在历史上备受赞誉。李东阳一生久居高位,甚至享受着大明王朝一品俸禄,但是因为清廉,没有其他来财的渠道,明朝官俸实在不高。所以,贵为内阁首辅,出身帝京的李东阳致仕后也面临着家徒四壁的窘境,不得已靠给别人题字卖钱为生,寒冬季节,李东阳家中常常也不生火取暖。去世之后家无余财,还是靠门生慷慨,才得以有钱治丧。

凤毛麟角是 古代大清官凤毛麟角(6)

况钟

4、况钟

况钟,中国古代三大青天之一,与包拯和海瑞齐名,也是明代仅次于海瑞,名声响彻史册的大清官,况钟出生于江西,七岁丧母,家境清寒,不过其刻苦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原本可能会在科考路上光宗耀祖,但是况钟却没有选择走科考之路,而是担任了当时县令俞益的书吏,相当于县衙文书。

在当了九年书吏之后,才能出众的况钟被俞益推荐,礼部尚书吕震同意,经过朱棣面试之后,开始供职于礼部。在之后礼部工作深得朱棣赏识,多次破格提拔,到永乐末期,已经升至四品大员,要知道况钟可是未经过科考的官员。

宣德年间,况钟外放苏州当知府,况钟上任后,打击豪强,抑制兼并。因为朱元璋时期苏州地区百姓支持张士诚而被太祖皇帝加重赋税,对当地百姓来说过于繁重,况钟上任后,冒天下之大不韪,上书宣德帝减轻苏州赋税,得到了明宣宗的批准。况钟其人一心为百姓谋利,自己却两袖清风,被当地百姓特殊尊崇,每次到任后苏州百姓都联名上书要求其连任,最终况钟三品衔任了三届苏州知府,最终卒于任上。因为清廉功高,被当地百姓奉若神明。

凤毛麟角是 古代大清官凤毛麟角(7)

郭朴

5、郭朴

郭朴作为明代嘉靖时期的内阁大员,要知道嘉靖皇帝是历史上著名的聪明帝王,对近臣的要求很高,所以郭朴自然是那个时代的强人,郭朴的青词功底相当了得,与李春芳等齐名为青词宰相。

与他人好政治斗争不同的是,郭朴是个还算可以的好人,对于那些好臣子都喜欢保一下,比如海瑞郭朴也曾经保过。郭朴虽然位居内阁大臣,但是为人清廉,嘉靖帝去世后,郭朴因为交好高拱,与徐阶存在矛盾,辞官回家,在安阳过着隐居生活。

郭朴辞官后,家境贫寒,在安阳郊外从事农业生产,“茅厦三间蔽日,槿篱四面遮风。几上一编农谱,壁间几幅耕图。”这就是一代宰相郭朴的具体生活写照。

除了上述五位之外,明代还有众多的清官,比如致仕后靠给别人题词和写墓志铭的杨一清,还有就是明朝初年清廉到比较奇葩的罗复仁,罗复仁因为曾是陈友谅的臣属,不得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有一次突发奇想,突击检查罗复仁家,结果在南京郊外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二、三间又破又旧的房子,家徒四壁,桌椅陈旧,墙上的石灰掉了,罗复仁正自己在刷墙。

还有就是明朝初年的吏部尚书吴琳,谦虚谨慎,清正廉洁,在洪武七年突然辞官回乡,朱元璋对此不解,决定派人去看看,结果派去的人看到这个吴尚书家贫如洗,在问路的时候,发现一位老头正是吴尚书,他自己还在田里插秧。

凤毛麟角是 古代大清官凤毛麟角(8)

明代惩治贪腐

那为什么明代的清官看起来相较于其他朝代格外多呢?首先是明初惩治贪腐手段极其残酷,贪污额达到60两就要杀头,甚至要剥皮放在城隍庙。还有就是明代文官很有风骨,到后期甚至有些死脑筋,跟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八股文可能都有一定的关系,很多人都形成了固执的习惯。

还有就是,事实上,明代清官只是看起来多,真正清官最多的则是清朝。明朝官吏因为官俸低,所以清官都混得很惨,正因为这种表象给人的冲击感很强,所以明代出了很多著名的清官,而大部分的明朝官员,为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基本都同流合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