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点出门,走在马路边,一辆挖土机蜷缩着铲子,从我身边经过。挖土机只在工作的时候,打开铲子,平时都是收紧、蜷缩的状态。

这让我想起《道德经》老子说的“收放规律”。鬼谷子把这种一收一放的规律,称为“捭阖”。

老子生活不需要任何人指指点点(一个人平时要收敛光芒)(1)

宇宙中有一种潜在的规律,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不管人们是否知道,规律依然存在。顺应规律的人,诸事多顺,善于顺势成事。而不懂规律的人,做事多挫折和违逆。

今天我们学《老子》的一条基本规律,关于能量的收放:一个人平时要收敛光芒,不张扬,只有等机会来时,才迅速出击。

老子生活不需要任何人指指点点(一个人平时要收敛光芒)(2)

1、只有收得住的人,才能在关键时候迅速放开。

平时,我们用“收放自如”,来形容一个人的从容和稳健。收和放,是一种自然规律。

《道德经》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

自然规律,犹如太极,二元互相转化。

闭和开,弱和强,废和举,取和予,都是二元对立的矛盾,只要牢牢守住一方,必然能牵制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老子生活不需要任何人指指点点(一个人平时要收敛光芒)(3)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平时的时候,特别放得开,有说有笑,可一到关键场合,他们就怯场,无法正常发挥。

而有些人,平时低调,不张扬,在关键时候,能站出来说话,让人刮目相看。

这就是“收得住”和“放得开”的矛盾对立和转化。

老子生活不需要任何人指指点点(一个人平时要收敛光芒)(4)

2、平时收敛光芒,低调不张扬,可积蓄饱满的能量。

一个人光芒四射,那意味着自身的能量,在源源不断地散发。能量的散发和外漏,是一种消耗。

智者,在平时会收敛自己的光芒,减少能量的消耗,养得根深蒂固,才能精气神饱满。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是一种修养和自律,本质上,也是一种收敛。

眼、耳、口,是人和外界能量进出的关口。闭目可以养神,闭嘴可以守气,耳根清净则心清静。

老子生活不需要任何人指指点点(一个人平时要收敛光芒)(5)

一个人平时如果总是话说个不停,什么闲杂事都要关注,看什么不顺眼都要说几句,听到什么话也往心里去,这些行为,都是能量的散开和消耗。

平时总是“放”的人,自身能量弱,关键时候,就“收”不住,掌控不了局面,做不了大事。

有魄力和气场的牛人,平时都是“收”的状态,低调,不张扬,不炫耀,话不多,专注做事。

老子生活不需要任何人指指点点(一个人平时要收敛光芒)(6)

3、平时收敛,保持警觉,机会来时,才迅速出击。

在某些场合,实践一下,你会发现,当你高谈阔论的时候,你的注意力全部在说话上,捕捉不到身边人的信息。

而在一个场合,你不说话,保持低调和安静,思维处在一种警觉的状态,那么全场人的声音和举动,你都会察觉到。

这就是收敛和低调的好处。你安静下来,洞察周围的一切时,最善于发现和捕捉转瞬即逝的机会。

为什么机会出现时,有的人发现了,有的人却视而不见?

那是因为缺乏洞察力。而洞察力,来自自身的清明。你需要保持意识的机敏和警觉。

老子生活不需要任何人指指点点(一个人平时要收敛光芒)(7)

平时懂得收敛自己,才能在关键时候,亮出自己。这就是“收放规律”的运用。

《道德经》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因为老子讲的是非常浓缩的精华,需要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慢慢琢磨和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