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有微词(什么是微辞)(1)

什么是微辞 作者 吴涛

大家可能知道汉语之中有个词叫“微辞”,意思是隐晦的批评。比如,小张对领导的安排颇有微辞,意思就是说小张对领导的安排有所不满,但又不明说,也就是非常隐晦地表达一下自己的抱怨罢了。那么,隐晦的批评为什么会被叫作微辞呢?这还要从孔子说起。

儒家有一部经典,叫作《春秋》。儒生们普遍认为,《春秋》是孔子在接受了上天的启示以后所修的一部编年体的史书,用了一万六千字,记载了鲁国十二个国君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大家可以算一下,平均每年用了不到六十七个字。由此大家也就可以想象出,这部书是多么的简略了!后世,有人说《春秋》不过是“断烂朝报”而已。

什么有微词(什么是微辞)(2)

汉武帝时期的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提出,孔子在记载“所传闻世”的历史时,由于这些事情距离自己的时代已经很遥远了,有些事情也没有办法搞得那么详细了,所以孔子往往记载比较粗略。而孔子在记载“所闻世”的历史时,这些事情和自己的时代已经很近了,而且很多都是发生在自己父祖辈身上的事情,对于那些子弑父、臣弑君之类的事情,深感痛惜,不忍书诸笔端。对于“所见世”,由于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孔子在记录这些事情的时候,采用的记录方法是“微其辞”。

“微其辞”这三个字,前面的“微”字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得其辞成为微辞。那么什么是“微辞”?《春秋公羊传》解释道,所谓的微辞,就是我记录下你的罪过,你读了好几遍,却不知道说的就是你!换句话说,也就是我当面骂你,你还不知道,这就是微辞。

那么,孔子为什么会“微其辞”呢?东汉后期,有一个研究《春秋公羊传》的学者,名叫何休,他曾经写了本《春秋公羊传解诂》。在《春秋公羊传解诂》一书中,何休解释“微其辞”的时候说,由于“所见世”里所发生的事情,都是孔子自己的身边事,很多当事人还都活着,至少这些当事人的子孙还都在,如果孔子实话实说就会给孔子自己带来很多麻烦。而采用微辞的写作手法可以“避害容身”。

后世,把这种有话不明着说,而是非常曲折隐晦的表达方式,就称之为“《春秋》笔法”。东晋的时候,有一个名叫褚裒的名士,深处东晋乱世,当然要慎言慎行。不过,他对于时事不可能没有态度,也就是在心里说说。当时另外一位名士桓彝就曾评价褚裒为“皮里《春秋》”,意思是他的肚子里有一部《春秋》。后来东晋简文帝的母亲叫阿春,于是朝廷下令将“春”字避讳为“阳”,这就是成语“皮里阳秋”的由来。

什么有微词(什么是微辞)(3)

后世往往有一个习惯用语叫“颇有微辞”,其实让人家一眼看出来,那就不叫微辞了。所谓“微辞”,一定要仔细琢磨才能体会背后的深刻含义。

时间久了,那些被骂的人,也逐渐明白了,这群书生从根儿上都坏了!你们的祖师爷都不教你们好好说话,你们净想着拐着弯儿骂人!于是,他们再看文人写的东西,就不由得要多留个心眼儿,省得被你骂了还不知道。

话说,大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徐述夔的人,写了一本诗集,名字也挺怪:《一柱楼诗集》。后来有人告发这本书里有悖逆之语,案子就被送到江苏学政刘墉的手里。刘墉心想,别看我是个罗锅,我也是翰林出身,《春秋》我也是熟读过的,任何人试图用“微辞”骂人,休想逃过我的眼睛!果然,刘墉随便翻了几页就看到了两句诗:“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这是在鼓吹反清复明!不要以为你玩文字游戏我不知道,你明明说的是明朝cháo,却想狡辩成明朝zhāo。还有这个“去”字,查查字典就可以知道,它除了有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的含义之外,它还表示除去、除掉!看看你的险恶用心,你就是渴望明朝能够复辟成功,一举将大清国都除去!后来,大学士阿桂还发现,徐述夔给一个学生取名为“首发”,一个学生取名为“成濯”。首发的意思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成濯的意思是都成了光秃秃的。显然,这是在讥讽我大清朝的法定发型啊!

接到刘墉的奏报,乾隆爷勃然大怒!你们这群家伙,良心大大地坏了!竟然在我大清朝玩起了文字游戏,你以为你真的是孔子?你这微辞的境界还嫩了点儿!

结果,徐述夔及其子已死,挫骨扬灰。徐述夔的两个孙子,以及校对该书的人,试图将该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地方官员,都被判处死刑!

由此可见,微辞也是危险的。孔子要是生在大清朝,估计下场不会比徐述夔好到哪里去!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野叟杂谈》

野叟者,不误正业的大学历史老师,虽僻居荒野,但所讲并非野史。

这里没有高头讲章,也没有高深的论著。有的只是对历史的点滴采撷,对文化的一点感悟。

或高雅,或通俗,或八卦。但总会有趣,总是力图呈现出历史丰富的本来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