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原名陈懋平,中国现代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

小时候的三毛,是个心思细腻的女孩。

3岁的时候就用一根树枝做了“点人机”的玩具,她这种古灵精怪的性格,在家人和老师的眼里都是不务正业,没有一点女孩子该有的文静娴熟。

可是,三毛却甚是喜欢,她说,拾荒,你永远不知道在下一分钟里,能拾到什么惊喜,它是一个没有结局的谜。

可没想到,这份拾荒从儿时的痴迷演变成了依赖,直到再也拾不到惊喜后变得油尽灯枯,黯然落幕。

三毛到底是怎样死的(三毛自杀的原因找到了)(1)

一、拾了一辈子,也没有拾到父亲的爱。

“这一生,丈夫欣赏我,朋友欣赏我,手足欣赏我,都解不开我心里那个死结,因为我的父亲,你,你只是无边无涯的爱我,固执,盲目而且无可奈何。而不知,除了是你的女儿,值得你理所当然的爱之外,我也还有一点点不属于这个身份也可以有的一点点美丽,值得你欣赏。爸爸,你对我,没有信心,我的要求也很多,对你,而且同样固执。”

这是很多年后三毛含泪写给父亲的句子。

三毛的父亲在法律界甚有威望,就连弟弟也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成了一流的商标注册专材。

可是三毛的成绩在父亲的眼里不值得一提,也许是父亲恨铁不成钢,也许是对三毛望女成凤的殷切期望,可是三毛最终也没能成为父亲眼中的“钢”或者“凤”。

三毛到底是怎样死的(三毛自杀的原因找到了)(2)

越是爱的深,就越是恨的深。

就像三毛说的:“我知道,爸爸,你最爱我,也最恨我,我们之间一生的冲突,一次又一次深深的伤害到彼此,不懂得保护,更不肯各自有所退让。”

是多深沉的爱,多强势的父亲,让三毛渴望极了的父爱,成了一次次幻灭的泡影。

我们无法去评价一个父亲的爱,也无法感同身受那个得不到父爱,不被家庭认可的三毛。

她变得敏感,自卑,反抗,叛逆 …

“这种想死的念头,是父女境界的一种完成,很成功,而成功的滋味,是死也瞑目的悲喜。”是怎样的一种绝望让三毛徘徊在死的边缘。

也许,流浪在撒哈拉沙漠的三毛,不是洒脱,而是找寻那个父亲喜欢的自己。

多年后回国和家人一起吃饭,家庭和睦,其他手足也皆已完婚,儿女成群,父母喜笑颜开,唯独自己显的格格不入。

就像在一个高大上的高级会所举办的一场家宴中,聚光灯下,男人们西装革履,女人们争奇斗艳。

身穿短袖配牛仔裤的三毛不知如何自处,坐立不安,是的,此时的她是自卑的,不善于交际的三毛最终没落离场,独自走在凄冷的街角。

三毛到底是怎样死的(三毛自杀的原因找到了)(3)

是家人的不理解,也是父亲过于严苛的期望和失望,让三毛失去了世界上最温暖的港湾。

家,对于三毛而言,成了一种负担,想拥有却得不到的负担。

就如她说的,对于我来说,一生的悲喜,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

甚至就连曾经热爱她的公公婆婆,也在河西离开不到三个月便和三毛谈及房产分配。

三毛是极重感情的人,可是总是能被亲情伤的体无完肤。

河西走后,三毛将房产给了公婆,独自一人离开了。

都说上天是公平的,在关上这扇门的时候,必定会再为你开一扇窗,可是没有,三毛一次次的被这个叫“家”的地方伤害。

是亲情的不断伤害,断送了她回家的路。

流浪,甚至自杀,不是她自愿的,却是她唯一能选择的,是用洒脱掩盖绝望,用离开保护自己孤独的内心。

三毛到底是怎样死的(三毛自杀的原因找到了)(4)

二、不用你喜欢我,但请不要伤害我。

12岁的三毛考进了台北第一女子中学,数学成绩总是不及格,让数学老师一度认为三毛是低能儿。

好强的三毛在偶然的机会发现老师出的数学考题都是课本后的习题,记忆力超群的三毛便下定决心,苦背习题,就这样,在后面的好几次数学考试中,都考得了第一。

而这一切不仅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还被数学老师质疑是三毛抄袭。

数学老师找了一份比较难的高年级数学试卷给三毛做,用以证明他的怀疑是正确的。

可想而知,可怜的三毛怎么可能做的出来高年级的题目,就这样,三毛成了数学老师讽刺挖苦的对象。

这位数学老师甚至用墨汁在三毛眼眶周围涂了两个大圆圈,墨汁顺着脸庞,一直流到了三毛的嘴巴里。

尝着人间疾苦和老师羞辱的三毛被迫站在走廊,迎接全校同学的围观和嘲笑。

那年的三毛,是个刚刚上初中二年级,情窦初开的花季少女,面对这样的羞辱和敌意,她伤心、绝望。

从此,她承受的痛苦和心理压力极大的占据了她的生命,更可悲的是,没有人能够聆听她的创伤和痛苦。

三毛到底是怎样死的(三毛自杀的原因找到了)(5)

她一个人承受了所有,时间,也没能湮没留在她心里的重担。

也就是这次的事件,让三毛彻底的绝望了,她想到了死,开始向往死人的心安和解脱,羡慕他们没有嘲讽和背叛的安逸。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墓园,成了三毛唯一的去处。

那年的三毛,只有十三岁。

逃避演变成了数次的逃学,换学校,又逃学,这样恶性循环了一个学期后,三毛休学了,这一休,就是七年。

不去学校,在家中又格格不入,也没什么知心好友,关在自己房间的三毛只剩下文字和自己。

在一个台风呼啸的夜晚,心灰意冷的她选择了割腕自杀,所幸的是挽回了生命,可她内心的孤独并没有被解救。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孩子经受了多大的压力,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不堪和抛弃,要用死来救赎自己的灵魂。

三毛到底是怎样死的(三毛自杀的原因找到了)(6)

三、我在茫茫人海找到你,一转身,只剩自己。

三毛的一生跌宕起伏,她的爱情更是有种死里逃生的悲怆。

懵懂的少年初恋,“艺术家太太”的陷阱,未婚夫死在自己怀里的刹那,日本有钱男子的痴情,火车站将军的两日情愫,甚至死前与王洛宾先生的感情寄托等等,都没有打垮三毛,充其量让三毛认识到了更多的生活冷暖,或者身不由己的人间疾苦。

可是,荷西的离开,是三毛内心绳索断裂的根本所在。

三毛24岁那年,荷西18岁。

三毛说,这个男子长的真好看,便有了两人一起踢足球,打雪仗,骑着摩托车去兜风的美好回忆。

荷西最喜欢在书院外的大树下等三毛下课,手里还不忘拿一顶法国帽,恰到好处的笑容总能打动三毛内心的孤独。

两个孤独的灵魂就这样没有任何预期的邂逅了。

“Echo,等我六年,四年大学,两年兵役,然后,我们就结婚。”

这是荷西第一次大胆的表露自己的内心和决心。却被三毛拒绝。不是三毛不喜欢荷西,只是,太多的无法预料让三毛不敢许下诺言,不敢拿未来赌明天。

被拒绝的荷西回到宿舍,哭了一整个晚上,可是荷西并没有因为三毛的拒绝而放弃,他坚信,总有一天,他的热情和执着会打动三毛,他会和这个满腹诗华的女子结婚,度过一生。

三毛到底是怎样死的(三毛自杀的原因找到了)(7)

六年过去了,兜兜转转,三毛又见到了荷西,确切的说是荷西一路追随而来。

“你想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荷西问三毛。

三毛回道“看的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的中意的,亿万富翁也嫁。”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人的。”

“也有例外的时候。”

“如果跟我呢”荷西问道。

“那只要吃饱的钱就好了”

“你吃的多吗?”荷西思索的问道。

“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再少点”三毛小心翼翼又调皮的说。

就这样,再见面的他们,结婚了,在撒哈拉沙漠里。

那年,为了圆三毛的沙漠梦,荷西提前三个月去了撒哈拉找工作,后来在撒哈拉一家磷矿公司上班。

他说,只有找好了工作,找好房子,准备好一切,才能把三毛接过去一起生活。

三毛曾说过,她爱的男人,一定要有一颗流浪的心。而荷西,就有着一颗这样的心,他甘愿抛弃红尘,只陪三毛一个人,流浪。

三毛到底是怎样死的(三毛自杀的原因找到了)(8)

只为跟从自己的内心,三毛来到了撒哈拉,她说,她要在沙漠里找到意念中的自己。

生命的美好无外乎和喜欢的人一起做着喜欢的事。

也许,那是三毛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可是,所有的遇见与美好都不是我们能掌控的,三毛的幸福就像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破灭的猝不及防。

在一次出海任务中,荷西再也没有回来。

三毛到底是怎样死的(三毛自杀的原因找到了)(9)

抚摸着河西的棺材,三毛哭的撕心裂肺,在后来的文字中写道:

“再见所爱的人,一锤一锤定入棺木,当时神志不清,只记得定棺的声音刺的心里血肉模糊,尖叫狂哭,不知身在何处。”

荷西走了,三毛的世界彻底坍塌了。

就像她说,早在结婚以前,在塞戈维亚雪地里,他们已经换过心了,荷西带走的是三毛的心,深深的埋在了地底下。

此后,三毛的心跟着荷西离开了,她顶着病痛折磨的皮囊如行尸走肉般的活着,最终也没能扛过生活带给她的折磨和屈辱。

三毛到底是怎样死的(三毛自杀的原因找到了)(10)

四、三毛的最后。

三毛的最后一部小说《滚滚红尘》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她把整个生命,整个灵魂都交付给了这部小说。

这部小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获得金马奖十二项提名,最后获得八项大奖,却唯独没有最佳编剧。

庆功宴上斛筹交错,众人欢声笑语,像极了在家宴中的某个场景。

偏偏,这热闹与三毛无关,三毛的落寞与心痛谁又能理解。

三毛到底是怎样死的(三毛自杀的原因找到了)(11)

三毛,最终撇去了青涩和红尘,留下来的都是岁月带不走的珍宝般的琼浆。

这红尘万丈,没有三毛的立足之地,爱情已死,文字已死,不如归去。

1991年,1月4日,三毛丝袜吊颈,自缢身亡,时年48岁。

三毛的一生都在拾荒,找寻亲情,找寻爱情,找寻尊重,许是太过刻意,最终一无所获的她悄然离去,可悲、可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