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简单举例谈到“一字多音多义”,

为什么说只有懂了汉字思维,才能理解“一字多义多音”及快速识字

这里说说汉字“一字单音多义”,“一字反义”的理解认知

说之前,始终反复强调一下——

认知汉字,一定要理解中国文化“汉字思维”的最基本概念。

中国汉字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核心基础载体,其自身具有文化思维性。

汉字由“文”和“字”构成,独体为“文”,合体为“字”,二者合在一起才称为“文字”。

【独体为“文”】,从天地万物自然现象中象形或指事而来;

“文”是从自然中“无中生有”而来,也是“一生二三”中开始“有一”认知的前提基础,

“文”是具有自然中所表现的特性,

“文”是可以还原出其自然景象画面的;

【合体为“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文”组合成“字”,“文”生“字”,“字”是“文”的思维演绎。

“字”是由“文”形成“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整体,回到自然中去,

“字”是可根据其内构成的“文”推导思维演绎出其义,

“字”是可根据其内构成的“文”还原字的自然景象画面的。

“文”中有形象思维信息,“字”内有演绎思维信息,“文”和“字”构成对立统一的互生思维关系,这就是中国汉字的文字思维。

“天人合一”,其实本质上就是“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的“自然与人”关系。汉字的“文”与“字”思维关系就是“自然与人”的天人关系记录。

从中国“天人合一”文化角度来说,

“文”,是从先“天”自然产生而来;是先“天”自然现象产生对“人”的影响,而形成“人”的形象认知;

“字”,是“人”又回到自然中去解释自然;是用“人”从先“天”自然中所形成的“文”认知,去解释“天”地万物的自然现象。

这也是为什么说“汉字,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核心基础载体”的根源。

“汉字”本身的存在,就已经很明确地告诉你“如何观察,该怎么想”这个世界的思维方法答案了!!!

理解上述最基本的“汉字思维”概念之后,

在此,举几个例子,

说说如何让学生通过汉字思维中“对立统一”思维,来学习理解汉字中“反义”产生——

如,【反】字

【反】=【厂 又】

【厂】-象山崖岩洞穴之形;崖岩敞开的下面可居人。

这就是人早期的“崖居”形式,崖岩洞穴中人可居。

它有什么样的自然特性?

山崖岩洞入口敞开,而深处没有敞开,

入深处,人行不通,

以此在“反”表示“拒绝、阻挡、行不通”,

“行不通”就只能“往回走,往回返”。

解析汉字的思维基本模型(谈谈汉字思维的)(1)

“【厂】崖岩”

只能从“崖洞口”进,

也只能“崖洞口”出,崖洞深处是行不通的。

一定要理解“厂”的这个自然特性,

理解这点很容易知道“反、仄、厄”的意思

【又】,象人右手形。右手行为。

【厂】和【又】合在一起成为【反】,

画面——

就表示“又”手被“厂”崖岩给“挡住、行不通、拒绝”了,

于是,只好“反”向回手。

解析汉字的思维基本模型(谈谈汉字思维的)(2)

也是“厂”挡住拒绝了“又”手行为,

这就是拒绝“反”对了。

如:相反,反手,反对,反转,反向,等

【厂】和【又】在【反】字内

形成相互“对立统一”的合体。

同样,【仄】也是如此表达——

【仄】=【厂 人】

解析汉字的思维基本模型(谈谈汉字思维的)(3)

【人】遇到崖岩【厂】行不通,

往回走而【仄】反身侧转。

侧身回转。

解析汉字的思维基本模型(谈谈汉字思维的)(4)

【仄】会意。小篆字形,

象人在山崖洞穴里侧身回转的形状。

本义:侧身回转,倾斜。

如:平仄,日仄,反仄

日【昃】,也是“日仄”——

解析汉字的思维基本模型(谈谈汉字思维的)(5)

解析汉字的思维基本模型(谈谈汉字思维的)(6)

日东升至中午最高处,

之后,开始仄回转向下降,

太阳西下,往回落。

解析汉字的思维基本模型(谈谈汉字思维的)(7)

又如,【番】字

【番】=【釆(biàn) 田】

解析汉字的思维基本模型(谈谈汉字思维的)(8)

【番】,反田

(注意:

这里“釆(biàn)”可不是“采(cǎi)”,

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自然特性。)

解析汉字的思维基本模型(谈谈汉字思维的)(9)

【釆biàn-指的是鸟兽出没而尚未人为开发之地,

也是指没有管辖开发之地。

它是与人开发活动“囗”起来土地的【田】地相对的,

一定理解这点,

解析汉字的思维基本模型(谈谈汉字思维的)(10)

【田】,象纵横交错画土地之形。

以此表示“田”为人生活生产已开发之地。

对于人而言,“田”所代表的是

“在范围内的,在内已可知的,可管辖生产生活的”土地。

于是,【釆】与【田】相反对立的,

【釆】与【田】构成【番】,

以【釆】定义【田】就成了“反田”之义的【番】

合成【番】字之后,取“反”音平声(fān)。

【番】,是反田;所指的是

“外来未知的,未开发的,不被管辖控制的”土地,

这是相对【田】来说,

“番”与“田”相反、相对的。

“番”在拼字和组词中就会

表达出相“反”、“外来”、“不明”等义——

如组词:番邦,番外,番茄,番薯,等;

如造字:悉、释、釉、播、翻、藩,等。

以上只是简单的汉字反向思维例子,

另外,如“非、不(否丕孬甭等)、未、勿、免”等,

都是汉字思维的反向思维表达,

在此就不谈了。

汉字“对立统一”,

既对立,也统一,

由此合体形成“对立统一”的整体。

既正向,表示递进后续向前;

也反向,表示倒推之前状态。

这些都是由“文”和“字”内所具有自然本来特性决定的。


我是@汉字谷主,欢迎关注!

专注说文解字、快速识字、古汀大语文、海外汉语,古汀汉字思维馆

汉字师认证课程,让你成为一名专业的汉字老师、海外汉语老师、一位汉字启蒙师!请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99

了解识字-大语文学习方法之《人字学习体系》,可以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