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很多权臣都是死于“狡兔死走狗烹”,比如韩信、彭越、蓝玉等等,但也有一些是死于过于自信、过于自负或者过于偏执,用一句话形容就是“生的伟大,死于装逼”,或者说得通俗点就是“作”,今天小编给大家盘点一下历史上特别能“作”的十位权臣。

一、年羹尧

年羹尧,字亮工,汉军镶白旗人,清朝前期有名的武将,他的妹妹嫁给了当时的雍亲王胤禛。与电视剧中的年羹尧不一样,他并不是包衣奴才出身,而是正儿八经的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在康熙朝就已经做到了川陕总督、三等公,当时的他还不到三十岁,不得不佩服年羹尧这个人确实很有一手,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封疆大吏。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1)

在雍正统治时期,年羹尧又因为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将青海纳入清朝版图,受到的宠幸更是史无前例,雍正不仅在给年羹尧奏折的朱批中写道:“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还情不自禁地说年羹尧是自己的“恩人”。在“恩赏”上也非人臣的待遇,年羹尧不仅晋爵一等功,获赐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还有黄带、紫辔及金币等非常之物。

纵观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没有人能够享受如此待遇,除非权臣这种非人的生物。

然而,仅仅一年后就风云突变,年羹尧被雍正连降十八级,然后削官夺爵,赐死。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2)

很多人认为,年羹尧是因为功高盖主才招致杀身之祸,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年羹尧志得意满,做出了许多过分的事情,逼着雍正杀了自己。

据《清史》记载,年羹尧嚣张跋扈到对百官的跪迎视而不见,把雍正派来的御前侍卫当作“执鞭坠镫”的奴仆使用,甚至面对雍正,年羹尧也“御前箕坐,无人臣礼”;年羹尧结党营私至凡是年羹尧保举之人,一律优先录用,号称“年选”。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3)

除此之外,年羹尧还对雍正在西北极力推行的新政阳奉阴违,甚至百般阻挠。

在年羹尧倒台之后,雍正列出了年羹尧的92条大罪,相信但凡能够记录在案的罪名,年羹尧都已经占全了,但这还不算,雍正皇帝还又亲笔加上了一条罪名,这条罪名在历史上是没有出过的,那就是残忍罪。

在雍正看来,自己如此厚待年,而年却如此回报自己,实在是太过残忍无情。

据说年羹尧至死都没有低头,最开始雍正除去他川陕总督和抚远大将军的职位,把他调往杭州任杭州将军时,他也是在江苏仪征呆了许久不肯去杭州履职。最后从一等公降为看守杭州东门庆春门的小吏,他也是身穿御赐黄马褂,鼻孔朝天看人。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4)

可以说,年羹尧完全是被雍正给惯坏了,导致他自命清高,觉得和雍正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君臣,他还是太天真了!

二、王峻

王峻在历史上不太出名,但他却是唯一一个后周郭威时期的权臣。

王峻是后周建国前的老人,当年他联合密使郭威,平定河中节度使李守贞等反叛,与郭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后周建国后,在郭威最困难的时候率军击败了北汉与契丹的军队,解了晋州之围,迁为枢密使、同平章事。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5)

史载,王峻任枢密使后把持军政,日益骄纵,不但向郭威要求兼任青州节度使和罢免宰相李谷、范质,还反对拥立柴荣为太子。

王峻本来就功高盖主,还不加收敛,他做了几件事情,直接导致了他的悲剧:

第一件:威逼皇帝

有一次郭威想要给自己的老部下升官,王峻羡慕嫉妒恨,于是想象出来一个损招:他一方面向皇帝提出辞职,“皇帝陛下,我王峻无德无能,这宰相我是干不了,我还是辞职吧!”

另一方面,王峻让他的部下给皇帝施压,说王峻有多么多么好,国家离不开他,不能没有王峻啊!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6)

结果是王峻在家待着,国家公务文件堆成山没人处理;另一方面,皇帝案前赞扬王峻的奏章也堆成了山。

这可是赤裸裸的威胁啊!历史上有几个皇帝能受得了,更何况郭威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但是郭威这个时候还是很信任王峻的,毕竟王峻立了很多军功,而且与自己的交情摆在那里,于是亲自去王峻府上请他。王峻看到皇帝亲临,虚荣心得到满足,于是假装“勉为其难”的答应明天就去上班。

第二件:规格比皇帝高

据载,王峻曾用公款盖了一座枢密院的办公大楼,装修极其奢华,富丽堂皇,并且还在完工时邀请郭威前去观赏,郭威没有说什么话,并且还赏赐了王峻。

郭威回去后,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一个臣子规格如此高,那我也奢侈一把吧,郭威命人在自己的内院盖了一座小楼。谁知道王峻看到了,竟然责备郭威:你有这么多宫殿,为什么还要盖新的?

实际上郭威这个人很节俭,就连郭威死的时候下葬,都吩咐手下,不能奢侈,用瓦片做棺材,用纸做寿衣,不能有随葬的珠宝和陪葬的人,只在棺椁中放了自己当年征战的宝剑和盔甲。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7)

这样一个节俭的皇帝,还被王峻指着鼻子骂,王峻也真是活腻了。

第三件:不把自己当外人

王峻为了增加自己的实力,向郭威要官,说自己要兼任青州节度使,并且对郭威说“国库里不是还有一万匹上好的布匹嘛,一块给我吧!”

郭威全都答应了,但内心深处作何感想可想而知!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8)

第四件事:插手郭威家事

众所周知,郭威当年造反时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被杀死了,后周的第二任皇帝柴荣仅是他的义子干儿。

史载,王峻对柴荣非常忌惮,因为柴荣非常聪明,而且勇猛果断,所以王峻平时就不让柴荣进京,就算是柴荣进京,也只能待一天,不能过夜。

当时的柴荣虽然是郭威的干儿子,却是唯一的,柴荣已经是后周帝位的唯一人选,王峻连未来的皇帝都不在乎,只能说明,王峻这个人要么就是作,要么就是想谋反。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9)

一个权臣嚣张跋扈到了王峻这种地步想来距离完蛋也不远了。

公元953年的一天早朝,王峻要求郭威撤掉那些和他作对的文臣,而且要郭威当场恩准。郭威很不高兴,推辞说:“宰辅之臣的进退,怎能如此仓促?应该慢慢商量再做决定。”王峻依旧不依不饶,快到中午了还纠缠不走,嘴里的脏话也出来了。郭威只好说等过完节再商议,王峻这才回去。

郭威这次实在忍不下去了,等再次临朝时,就将王峻拘押起来,用郭威自己的话说,“王峻欺凌朕太过分了,他这是要尽除朕的羽翼。朕的儿子在外,他总是阻挠不让进京,好容易来一次他也怨恨不已。他强要做重镇节度使,也给他了,但他还不知足,如此目无君主之人,谁能忍受!”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10)

不过郭威毕竟是位仁慈之主,王峻如此跋扈,也只是把他贬为商州司马,永不回京,不久,王峻就忧恨成疾死在了商州。

王峻也就是遇到了郭威,否则必将死的很难看。

三、朱高煦

要说历史上谁是自己作死的,朱棣的儿子朱高煦一定能榜上有名,作死程度令人汗颜。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第二个儿子,明仁宗朱高炽的弟弟,被封汉王,因靖难之役时立有战功,常自比助父建国的唐太宗李世民,朱棣也对这个英武的儿子甚为器重,曾拉着他的手说:“勉之,世子多疾!”甚至还公开说过“汉王类我”,疯狂暗示朱高煦,将来的皇位就是你的!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11)

这种情况下,朱高煦根本不把当时的太子、自己的大哥朱高炽放在眼里。封为汉王后他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而且公开结党谋取太子之位,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等都常在朱棣面前称赞他的功劳。

朱高煦如果不是自己太能“作”,帝位还是有很大的可能落到他的头上的,但他的所作所为连朱棣都不能忍受。永乐四年,朱高煦随朱棣巡视北京,半路上就请求与儿子返回南京,朱棣无奈同意;永乐五年,朱高煦索取天策卫为汉王护卫,不久又请求增加两护卫,朱棣虽然不乐意但还是同意了;永乐十二年陷害太子,致使解缙冤死、黄淮入狱;永乐十三年,朱高煦私自招募精兵三千人,击杀兵马指挥徐野驴,僭用乘舆器物。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12)

十五年来朱高煦对仁宗父子多次谋害,终于让朱棣忍无可忍,最终于永乐十五年强令其就藩乐安州,但朱高煦仍不悔改。

宣德元年,朱瞻基继位,朱高煦起兵造反,一开始他还很嚣张的放出狠话:我就要造反,你们能拿我怎么样?结果明宣宗一亲征朱高煦立马投降,最后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13)

本来朱高煦也可以保全性命,在囚室内度过余生,但他对自己的处境一直耿耿于怀。一次宣宗前往探视,朱高煦乘他不备,使腿将其绊倒,宣宗大怒,当即命人找来一口铜缸,将其反扣在铜缸下。

要是朱高煦老老实实呆在缸里,等宣宗气消了可能会留下一条命。但朱高煦作死啊,顶起这口三百来斤大铜缸,欲砸向宣宗。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14)

朱瞻基再也看不下去了,下令在缸上堆满柴草木炭,点起火来。一代装逼之神最终在缸里被烤成焦炭。

四、董卓

古人云“得关中者,得天下”,西周起于关中;秦发家于关中;刘邦先入关中而得天下;李渊以关陇为基,讨灭关东群雄,而一统天下。唐朝以前,董卓几乎是唯一的例外。

当时的董卓集团不但手握关中,洛阳及河东也尽在掌握,就连割据陇右的马腾、韩遂都有意和他合作,可以说,当时的董卓如果不是自己作死,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极大。就算后来董卓死了,李傕、郭汜之流都造成了天下大乱。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15)

1、乱杀一气

董卓入长安后的第一件事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他竟然以刘协更聪明果决,废黜了懦弱的刘辩,关键是他说的是正确的,凡是长点脑子的权臣都应该清楚谁更好控制。

更令人惊叹的是,不久后董卓还残忍地杀死了年仅十五岁的刘辩和他的母亲何太后。

历史上可以出现废黜君主,但是杀死?那就只可能是有篡位之心的人做的事。董卓的这一行为无异于向世人宣告自己想当皇帝,其政治破坏力可以想象。

紧接着,董卓还又杀死了袁绍、袁术在汉廷中枢的亲戚一百余人,其中就包括汉帝国首相袁隗。袁家四世三公,在社会上拥有崇高的声望,整个汉朝都充满了他们的学生和部下,所以董卓这一报复行动使他与同时代的很多社会精英直接结下了仇恨。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16)

再之后,董卓又杀死了另一批高级官员,其中两个就是一直在充当袁绍集团卧底的周毖、伍琼。董卓连“自己人”都杀,无疑又为自己增加了一系列无法统计的敌人。

董卓比起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差的可真不是一星半点!

2、作风腐败

除此之外,入主长安的董卓很快就抛弃了自己早年艰苦朴素的传统,转而开始不断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他一边不断提高自己的官职和爵位,一边在长安西边为自己建造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巨型城堡,并将搜刮来的财富美女一一放置其中,其中就包括皇帝本人的财产和妃子。与此同时,董卓还大力提拔重用私人,不管这个人如何的不堪一用。朝政的腐败很快败光了董卓的人品,想啖其肉寝其皮的大有人在。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17)

3、执政一塌糊涂

为了自己的享乐,董卓掌权后开始在长安大规模铸造钱币,然后大肆购买奢侈品,结果直接引发了一场可怕的通货膨胀,百姓更加恐慌。

简而言之,董卓在长安的政绩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那就是“失败”。

说董卓是自己作死的,一点也没有冤枉他。

五、苏峻

要问历史上哪位叛军将领死的最搞笑,苏峻绝对能名列前茅。

苏峻,东晋将领、安乐相苏模之子,“苏峻之乱”的主人公。

永嘉之乱时,苏峻在家乡据垒自守,成为流民军统帅,司马睿登基后授他为鹰扬将军、淮陵内史,后来王敦之乱时因平叛有功,又被拜为冠军将军、邵陵郡公。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18)

晋明帝司马绍死后,外戚庾亮执政,为排除异己除掉了司马宗,司马宗的手下卞阐逃亡到苏峻处,被苏峻匿藏拒不交出。庾亮因此认定苏峻必为祸患,决心先下手为强。咸和二年,庾亮封苏峻为大司农,加散骑常侍,然后令其弟苏逸代他统兵。

这明显是“明升暗降”的手法,苏峻岂不明白,他本来就有野心,现在见庾亮不能容他,于是联合名将祖逖的弟弟祖约,以讨伐庾亮为由,谋反作乱。

苏、祖联军一路势如破竹,占领了东晋首都建康,赶跑了庾亮。但苏峻根本没有要开创一个新时代的想法。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19)

进了建康后,苏峻就放纵士兵大肆抢掠,强奸后妃宫女;朝廷大官则遭暴打,被强迫做苦工,背重物爬蒋山;宫中男女,衣服都被扒光,只能以破席烂草遮掩身体;宫中能抢的东西抢光了,然后就付之一炬。

本来庾亮执政不得人心,这一下可好,庾亮成了人们心中的“贤相”,一大批地方势力在庾亮的联络下开始讨伐苏峻。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20)

238年,荆州刺史陶侃率军勤王,苏峻的优势转瞬即逝。苏峻与陶侃接战,双方互有胜败。与此同时,晋军大将毛宝打败了祖约的侄子祖涣,攻占合肥。不久祖约的根据地寿春也被后赵军队趁乱攻占,苏、祖联军实力大损。虽然苏、祖联军势弱,但真正决定苏峻成败的,还是后面一件事。

苏峻挟持了晋成帝司马衍退守石头城,晋将温峤与苏峻在石头城对峙,苏峻之子苏孝率军出战,率领数百骑杀得晋军大乱。这时苏峻正在军营里喝酒,可能已有醉意,看见儿子这么猛,便说了句“苏孝能破贼兵,我还不如苏孝吗?”于是便向敌军冲杀过去,只有几名骑兵跟随。晋军自然不会放过如此大好时机,于是群起而攻之,苏峻立马被射成了刺猬,众将一拥而上,割下他的首级,分割他的躯体,赶去报功。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21)

堂堂叛军首领竟然就这么死了!苏峻一死,局势马上急转,本来占据优势的叛军开始节节败退,晋军抓住这个天赐良机,讨平了叛军。

你说,苏峻这是不是自己作死?

六、侯安都

侯安都是南北朝陈国的开国功臣,被称为陈国第一名将。在陈国建立之前,侯安都只是梁国的一个小吏。

548年,侯景作乱,侯安都趁机招募三千兵士,投靠了后来的陈武帝陈霸先。侯安都精于骑射,而且很有智谋,受到了陈霸先的重用。两人通力合作,平定了侯景之乱。

后来,侯安都又在石头城一战中亲手杀了与陈霸先争夺梁国控制权的王僧辩,更加受到倚重。

557年,陈霸先废梁敬帝,自立为帝。陈国建立后,侯安都又率军北败齐国,南破萧孜,西讨王琳,立下了无数战功。

559年,陈霸先去世,侯安都拥立陈霸先的侄子陈蒨为帝,即陈文帝。当时陈霸先有嫡子陈昌在北周,如果没有侯安都的支持,陈蒨是登不上皇位的。所以陈文帝对他十分感激,而侯安都也因此十分自得,开始了作死的节奏。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22)

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侯安都每次出行,都会带上千人随行。他还经常私自召集文武朝臣,品评诗文,练习骑射。更为甚者,侯安都召集的那些下属,经常不遵法律,肆意妄为。如果有人追究,侯安都就会出面袒护这些人。

对此,陈文帝十分不满,曾告诫侯安都要有所收敛,但侯安都不但置若罔闻,反而得寸进尺。

有一次,陈文帝邀请侯安都饮宴,几杯酒下肚,侯安都便有些忘乎所以,想起自己以往的功劳,就讥讽陈文帝:“你这皇帝做起来,感觉如何?”

陈文帝碍于颜面,没说什么,但侯安都却不识趣,仍然不停追问,最后陈文帝冷笑道:“我能当皇帝,都是你的功劳。”

侯安都听了更加得意,陈文帝却已起了杀心。但侯安都却没有察觉,反而提出了更过分的要求,希望陈文帝能将金銮殿借给他,让他和他的妻妾眷属举行宴会。陈文帝心中不满,但还是答应了他。次日,侯安都在金銮殿大宴宾客,他自己则非常得意地坐在皇帝的龙椅上。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23)

自此,陈文帝便有了除掉侯安都的想法,于是派人暗中监视侯安都。侯安都也有了察觉,也派人到宫中探查,结果被人发现。

563年,陈文帝将侯安都请到皇宫饮宴,在席间逮捕了他,并当众宣布罪状,第二天便处死了他。不过,顾及到侯安都的功劳,所以没有为难他的家人。

侯安都本来十分受皇室的器重,但却因为自己的功劳而肆意妄为,不知收敛,结果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也是自己作死。

七、窦婴

汉景帝时,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过程中有两大功臣,一个是周亚夫,另一个就是窦婴。两人分工明确,周亚夫南拒吴楚,“婴守荥阳,监齐、赵兵”。后来“七国破,窦婴封为魏其侯。游士宾客争归之。每朝议大事,列侯莫敢与亢礼”。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24)

窦婴三朝老臣,又为实权外戚,却最终落得个被处死的下场,究其原因,一是窦婴个性耿直对皇帝的家事管得太宽,惹恼皇家顶层人物,埋下了祸根。二是窦婴不懂进退,自己作死。

1、得罪窦太后窦漪房、王皇后王娡。

窦婴虽然是窦太后之侄,却一向看不惯姑母的背后“弄权”,有一次,汉景帝在窦太后的寿宴上喝高了,向太后敬酒时讨好说,将来百年之后,把帝位传给太后的小儿子刘武。当时众臣皆不语,唯有窦婴站起来“慷慨陈辞”:自古以来,父死子继,皇上有这么多儿子,何必要传给弟弟?弄得满心欢喜的窦太后气得脸红脖子粗,一声令下,把窦婴进出宫门的权力都取消了。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25)

而开罪王皇后也是源于窦婴的“强出头”。当年景帝听从老姐馆陶长公主的劝谏,要废了太子刘荣立刘彻为太子。窦婴听说后,马上向汉景帝谏言:废立东宫太子,动摇国本,刘荣无过错却废除,会影响江山社稷。这话传到皇后耳中,自然对窦婴恨之入骨,一直找机会给景帝吹枕头风,说窦婴骄横霸道,让皇帝打压窦婴。后来汉武帝即位,王娡便嘱咐儿子千万要提防窦婴。

窦婴身为汉朝名臣,却得罪后宫两位顶级人物,实属不智。

2、窦婴不懂进退,得罪新贵田蚡。

窦婴军事上有本事,但政治情商太低,窦太后是他的亲姑姑,他不但不傍着大树,却因“强出头”而失去依傍。失去依靠后又得罪王娡,皇后便与哥哥田蚡结盟,一同对付窦婴。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26)

田蚡过去曾是窦婴的门客,自从王娡当上皇后,他摇身一变成了国舅爷,便向窦婴索取田地庄园,窦婴从没受过这等气,自然不肯让出田地,田蚡气极,想当年自己地位低对窦婴言听计从,如今换了个儿,这老头连块地也不肯孝敬,更视其为仇寇。

一朝天子一朝臣,窦婴当年扫七国之乱,功成名就,封候后得势,千万人追捧。如今田蚡为相,又是外戚,他看不清形势,不懂隐忍退让,争得一时之气,最终惹恼国舅爷,早晚要遭到清算。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27)

3、窦婴不管不顾,竟然拿出景帝遗诏,忤了汉武帝逆鳞。

大臣灌夫与落魄的窦婴惺惺相惜,成为知己,灌夫喝醉为窦婴出头骂田蚡强抢他人土地,后又在田蚡娶燕国公主的婚宴上骂宾客。田蚡以灌夫侮辱诏令,犯了不敬之罪而关押。

窦婴为救好友,去见汉武帝,却吃了闭口羹,于是拿出景帝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而当时田蚡正愁抓不到窦婴的把柄,正好这份遗诏并没有存档,田蚡以此上书弹劾窦婴伪造诏书,窦婴便因此获罪,以悲剧收场。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28)

窦婴早年就主张不废太子,早在汉武帝心中装了一根刺,如今又想让武帝听他的话,还用先帝来压制刘彻,这真是作死的节奏。

八、李严

别看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大权在握,实际上刘备白帝城托孤时,诸葛亮仅是二把手,“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诸葛亮虽然开府治事,领益州牧,但李严更是晋为前将军,假节(有尚方宝剑)、加光禄勋(宫廷卫队长)。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29)

说白了,诸葛亮受托的是文职,是蜀汉的首席行政长官。李严受托的是武职,是首席军事长官。李严掌军事,诸葛亮掌内政。论实力,当时的诸葛亮是不如李严的,但若论政治手腕,一百个李严也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更何况李严还是个“作死”的能手。

刘备死后,李严奉遗诏在永安镇守,当时蜀吴正处于敌对状态,所以李严手中掌握着蜀汉一半的精锐部队。然而蜀吴很快就重归旧好,永安也失去了自己的战略地位,远离永安的政治中心成都却掌控在诸葛亮手中,后来诸葛亮发起南征,顺理成章的将兵权掌握在手中,北伐时李严被调到江州,在军中负责调配粮草。

虽然这看起来有些大材小用,但打仗打得就是后勤,所以这个职位也是至关重要,李严这时就表现出了自己的野心,写信建议诸葛亮加九锡封王,“诸葛亮集有严与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这是什么动机?明显是在挑唆诸葛亮和刘禅的君臣关系,诸葛亮当然也明白他的险恶用心,于是果断的拒绝了。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30)

后来李严更是向诸葛亮求取巴郡太守,《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说:“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平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李严后来改名李平)

意思就是,李严想让诸葛亮将益州东部的五个郡合并为巴州,由他担任巴州刺史。显然李严胃口不小,五郡刺史可是权利极大。而且还拿司马懿开府作为例子,提醒诸葛亮自己也应该开府治事。

李严相当于明着跟诸葛亮说:“我要升官,我要更大的权力,你看着办吧?”换做是别人,也会把李严搞掉。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31)

诸葛亮当然不会满足李严的要求,于是他又换了一招,谎称连天下雨,粮草难以筹备。

诸葛亮不得不从前线撤退,回来一看全是假的,诸葛亮这次真的火了,于是拿出一大堆书信,让刘禅将李严贬为庶人,其实李严拥有比司马懿更好的条件,假如能学到他隐忍的优点,或许也能笑到最后。

诸葛亮和李严之间的争斗,可以说是李严自己作死,怪不得诸葛亮。

九、贺若弼

贺若弼,鲜卑人,“少有大志,甚为骁勇,善于骑射,博闻强识”。他的父亲是北周名将贺若敦。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32)

贺若弼最大的战功是在灭陈之战中,当时他为行军总管,杨广、杨俊、杨素并为行军元帅,他与韩擒虎同时攻入南朝陈都城建康。同时,他还是最早劝杨坚自立为帝的两人之一,另一人是高颍。

按理说,贺若弼既有军功,又是从龙之臣,理应坐享荣华、安享晚年,但他却因为自己作死最后被杨广诛杀。

贺若弼有多么能作?他曾因为韩擒虎率先入建康城活捉陈后主,抢了他的灭国大功,而在金銮殿上对韩擒虎拔刀相向,就连皇帝都劝不住,最后逼得杨坚让他并列头功才算息事宁人。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33)

除此之外,贺若弼还曾当众痛骂当朝宰相高颎、杨素是吃白饭的,这无异于扇皇帝的耳光,所以杨坚忍无可忍将其下狱问罪,不久又亲自过来问他“我以高颎、杨素为宰相,汝每倡言,云此二人惟堪啖饭耳,是何意也?”贺若弼还是死不悔改,大言不惭的说:“颎,臣之故人,素,臣之舅子,臣并知其为人,诚有此语。”意思就是,自己对这俩个家伙知根知底,别看人前像模像样,其实都是酒囊饭袋。

多亏杨坚不是宇文护,贺若弼如此放肆,也只是把他免职、令其回家反省而已。

客观来说,杨坚也算是仁至义尽了,但贺若弼仍旧我行我素。

公元599年,杨坚宴请王公大臣,下诏让贺若弼写一首五言诗。贺若弼挥毫泼墨一蹴而就:“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我的功劳我做主。杨坚看后,心中一声叹息,但也未作计较。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34)

没过几年,杨广即位,但贺若弼还是那个贺若弼。

其实早在杨广还是太子时,就见识过贺若弼的狂傲。

当时,杨广与贺若弼聊天,提了一个问题:“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俱称良将,优劣如何?”不出所料,贺若弼上去就把与自己并称的三位名将一顿痛贬:“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

杨广看似饶有兴趣:“那么谁称得上是大将呢?”贺若弼鼻头朝天:“那看殿下的抉择了”。言下之意,大将非我其谁。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35)

杨广即位后,贺若弼被疏远,只是被安排了个尊贵而没有实权的光禄大夫之职。

于是他“甚不平,形于言色”,就是一天到晚愤愤不平、给人骂骂咧咧的感觉。

杨广不是杨坚,可不会惯着他,607年,杨广以“诽谤朝政”的罪名将贺若弼处死,其子贺若怀亮先被免官为奴,不久也被诛杀,贺若家族就此断根。

十、高澄

高澄,字子惠,他是控制东魏朝政,专权达十六年之久的东魏权臣高欢之长子。高欢死后,高澄子承父职,继续把持东魏朝政。

高澄有多能“作”?据载,高澄不仅众目睽睽之下将孝静帝比作“痴人”,骂作“狗脚朕”,还因为孝静帝说错了一句话,上去就给了皇帝三拳“殴帝三拳”,然后扬长而去。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36)

想当年,他的父亲高欢可是远远不如他,高欢虽然同样掌握东魏大权,但表面上还是对元善见毕恭毕敬,每次元善见去朝拜,他都会手捧香炉跟在辇车后面亦步亦趋。就算是当年的司马昭也做不到他这种程度,对于傀儡皇帝至少还保持面子上的尊重,成济受他之命弑杀曹髦,最后在舆论的压力下还落了个夷灭三族的下场。

高澄的“作”不仅体现在他根本不把世俗议论放在眼里,还在于他任用敌人的儿子做厨师,还不加防备。

据载,东魏与南梁交战时,梁朝大将兰钦的儿子被高澄所俘,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在高澄的府上做了一名厨子。兰钦请求用重金赎回儿子,高澄没有同意。后来兰京又请求放他回家,高澄不仅派人“杖之”,而且恐吓他说“更诉,当杀汝”。无奈之下,兰京便决定行刺高澄。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现状(十大作死的权臣)(37)

公元549年8月的一天,高澄与几位大臣在东柏堂密谋“受魏禅”。兰京偷偷地“置刀于盘下”,以送饭的名义去接近高澄。高澄见到兰京后,说“我未索食,何遽来?”兰京挥刀说:“将杀汝”,高澄吓得离座,脚被绊伤,“钻床下”,兰京搬开床,用菜刀将高澄砍成了肉酱。就这样,即将荣登九五的准天子高澄就“作死”在了一名厨子的菜刀之下,时年二十九岁。

其实这已经不是作了,而是愚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