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神话传说中,嫦娥是月亮上的女神仙,且貌美如花,遗憾的是,至今仍旧单身,终日与玉兔、蟾蜍、月桂厮守在一起。
我们知道,她的前夫是传说中的射日英雄后羿,至于他们夫妻二人为何分开?这事儿说起来话有点长,简单概括,一句诗也能表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详细说来,这就涉及到了古代神话传说的演变。
中国的神话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零,一个是散。零就是零星,散就是散乱。拿后羿来说,他在古神话中是一个悲情英雄,关于他的人生传说几乎是清一色的悲剧。
射九日,得罪了帝俊,被排挤出了天界。娶了个绝代美 人嫦娥,当佛一样供着,结果被嫦娥遗弃。更离奇的是,他还做过反面人物,射河伯,将河伯之妻据为己有。他还培养过一个徒弟逢蒙,结果最后被其射杀。
上面说了有四个故事,都可以独立讲解,其中几个故事也可以合并。但是,这四个故事是无论如何不能联系在一起讲的,会造成后羿形象的混乱,这其中也体现了中国神话系统的零散特点。
鉴于这个特点,嫦娥在神话中的角色演化也是在后人不断的完善中形成的,而且她的形象和她老公后羿一样也是时好时坏。
嫦娥与后羿的不解之缘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后羿和羿原本是两个人。《淮南子》曾为这两人做过解释说,羿除天下之害,这是尧时的羿,而非有穷后羿。
后羿的”后“字有国君的意思,有穷国的后羿不理政事,擅长打猎,其身上并没有体恤众生的一面,而神话英雄的羿最主要的成就射日,其目的是为民除害。
两人的差别还是挺大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将后羿和羿混为一谈了呢?这事儿也不能怪我们,早在《楚辞·天问》中就将后羿和羿混淆不清了,我们也只算是继承了这个美丽的错误。
传说后羿是一个被抛弃的孤儿,在山林里自己长大。他天赋异秉,特别擅射,不仅能射中看见的目标,还能射中想象的目标。
有一次他一箭射出,便天摇地晃,惊动了东方的天帝--俊,帝俊便请他到天庭,给他取名叫羿,并拉他入伙了天界。事情还不止如此,后羿还陷入了帝俊的家族纷争。
帝俊有两个老婆, 一个叫羲和,一个叫常仪,前者生了十个儿子,长相怪异,全身发光,俗称三足乌鸦,也就是太阳本尊,我们今天头顶的这个太阳叫金乌。羲和每天都带一个儿子出去巡游,从东到西,走一个白昼,然后落下再回到出发的地方扶桑。
后者常仪也生了十二个儿子,就是月亮,长相嘛也好不到哪里去,实际上就是十二只蟾蜍。由此引出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说法。月亮也称做玉蟾,蟾蜍在月宫,其渊源也在这个神话中。
常仪除了这十二个月亮儿子之外,还生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取名恒娥,也就是后来的嫦娥。常仪性冷不得宠,她的女儿嫦娥比她还要冷淡内向,整日只喜欢躲在蟾蜍哥哥们的身后。
后羿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战神,加入天庭以后,更显示出非凡的战斗力,这让帝俊心里非常不安。怎么办呢?通婚,把女儿嫦娥嫁给他,以化解一些来自于后羿身上的威胁。可见,源远流长的和亲政策说不定也是起源于神话中。
就这样,在父亲的命令下,嫦娥出嫁了。她并不喜欢后羿,觉得这位战神既粗鲁又没品味,更不懂女人心。但是后羿非常喜欢嫦娥,自古英雄爱美人,就连神话也是这么编的。鲁迅在《故事新编·奔月》中,将后羿设置成一个妻管严的角色,也是符合神话原型的。
后羿和嫦娥表面上也算是过着安逸的日子,但是没多久,他们便派下凡界了。起因就在于嫦娥同父异母的乌鸦哥哥们闹事了。
这十只金太阳乌鸦长大了,对于母亲羲和的工作制安排“上一休九”不满意了,他们要全体出动,撒欢地玩儿,这金光灿灿的火焰光一出,雪山消融,江河横流,湖海干涸,庄稼干枯,整得大地一片涂炭。
时任地界大王的尧,贵为天子,他可以与帝俊沟通,于是便把地界发生的事向帝俊汇报了。帝俊叫羲和赶快把那几个不听话的儿子叫回来,但儿子们失控了,没人理会。
于是帝俊将后羿招来,给了他一张弓箭,叫他去平息人间的灾祸。后羿是个好老公,去哪都得把老婆带上,就这样后羿和嫦娥来到了人间生活。
后羿到了人间确实射杀了不少凶兽,为民除害,但天上的十个太阳着实让他很为难,毕竟是妻兄啊,又是帝俊的儿子。但在尧的劝说下,后羿还是将手中的弓箭拉满射向了天上的太阳。一连射杀了九个,剩余一个躲到了地平线之下捡了一条命,从此之后,每日兢兢业业东升西落卖力的工作。
帝俊一夜之间连失九子,暴怒之下,将气撒在了后羿身上。因此,后羿和嫦娥一时半会儿是回不了天庭了。这对夫妻的命运将去向何方,西王母的“不死药”能拯救他们吗?
嫦娥与“不死药”的拉锯传说
中国人对月亮有着独特的文化心理,月亮代表我的心,这份浪漫在西方人眼里是无法理解的,这份情怀在远古的神话传说中就已经萌芽。
“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这两个神话是联系在一起,如上所述,后羿和嫦娥长期滞留人间,不能返回天庭。为了再次成神仙回归天庭,除了通过帝俊,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去求昆仑山的西王母,向她索要“不死药”。
后羿也这么做了,但是西王母的“不死药”只有两丸,吃一丸长生,两丸成神。后羿拿到“不死药”,回家就交给了老婆嫦娥保管,并告诉她,这是不死药,选个好日子,咱俩一人一丸,共享长生。
之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最终嫦娥一人独吃了两丸“不死药”,成仙奔月,离后羿而去。但是在嫦娥如何吃“不死药”的方式上,产生了许多不同版本的差异。
战国末年的《归藏》记载,嫦娥吃了西王母的不死药,奔月变身为月精。到了汉朝《淮南子》记载,嫦娥盗窃了后羿的不死药,遂奔月。至东汉张衡《灵宪》记载:把嫦娥说成了后羿之妻,偷吃了丈夫的不死药,轻身飞月,但是变成了一只丑陋的蟾蜍,日日在月宫捣药,大概是想为后羿再配一副不死药出来。
一个美女变身一只蟾蜍,这一转变本身带有贬义,与月亮的美好形象不相符。到了六朝之后,人们对嫦娥奔月寄予同情,说她登月后既后悔又寂寞。于是有了为嫦娥翻案的版本,把功成名就的后羿说成了一个专横无道的暴君,嫦娥不忍百姓长期遭受后羿的统治,便把不死药自己全吃了,这样一来,后羿便不能长生。嫦娥在这个传说中富有了自我牺牲精神,升月后由一只癞蛤蟆变成了一只玉兔。
但是后世的人们又发现嫦娥的形象圆满了,却折损了后羿的英雄形象,于是又有了新的版本。在新版本中,也加入了新人,即后羿的徒弟蓬蒙。
蓬蒙被塑造成一个心术不正的小人形象,他得知后羿有不死药,趁着后羿不在就逼宫嫦娥,嫦娥为了不让蓬蒙得逞,情急之下将不死药吞入口中,遂冲出窗外,飘然而去。但是嫦娥仍旧眷恋着地上的丈夫后羿,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月仙。从此,月亮寄相思的文化寓意也就这么诞生了。
在地上的后羿得知实情后,祈求与嫦娥团圆,便摆上香案祭月,这天恰好是八月十五。百姓闻之,也纷纷效仿,向善良的嫦娥娘娘祈求团圆吉祥,从此,中秋拜月求团圆成为民俗,嫦娥在经历了各种版本后也洗白了。
说到这里故事终于圆满了,但是玉兔捣药、吴则伐桂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些都是嫦娥的邻居,话说吴则在学仙时有过失,被罚到月亮上来砍桂花树,什么时候把桂树砍倒了,就是刑满释放的一天。但是这颗桂树也是仙树啊,吴刚砍一下,桂树马上就愈合了,随砍随愈,于是吴刚便一直在砍树,这就是“吴刚伐桂”。
因为“吴刚伐桂”又牵出了月亮的另一个别称“桂宫”,月亮古时又有“蟾宫”的别称,加上“吴刚伐桂”,又牵出了“蟾宫折桂”的成语,以表达科举考试的不易。
“玉兔捣药”也差不多是这个模式,据说玉兔是被嫦娥不上心带上月宫的,整日捣的药正是长生不老药,杜甫有诗云: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蟾蜍也好,吴刚也好,月桂、玉兔等也罢,这些都是为了陪伴寂寞的嫦娥,为清冷的月宫增添了生气和温情。
通过嫦娥奔月和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我们发现,中国的神话传说没有固定的模式,神仙的形象随着不同时代人们的心理需求而不断的被演变,直至演绎成人们心中美好的样子。
由此,我们也发现一个秘密,中华民族儿女积极进取富有牺牲的精神也受到了祖先们神话系统的影响,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大禹治水、黄帝统一华夏、神农尝百草,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这些上古神话,都隐喻着我们民族的性格,奉献、爱好和平、爱众生、赋有牺牲精神等美好的品格。想想这些神话挺了不起,天马行空的,也挺有意思的。你觉得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请联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