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亚马尔半岛冻土广布,冬季严寒,气温多在-40℃左右,夏季温暖,被俄罗斯人称为极不舒适“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产地之一。下图为亚马尔半岛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选择题40道(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1)

  1. 亚马尔半岛被俄罗斯人称为“极不舒适区”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温低 B. 降水少 C. 日照时间短 D. 海域封冻期长

2.该地最有利于天然气陆上运输的季节与主要原因是()

A. 夏季;气候温暖,便于室外作业 B. 夏季;气候温暖,节省燃料C. 冬季;地表封冻,利于汽车行驶 D. 冬季;天气晴好,交通安全性高

2019年央视春晩《“儿子”来了》让人们认识到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表为中国三个区域人口老龄化变动情况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理选择题40道(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2)

3.形成三个地区老龄人口相对份额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增长 B. 人口基数 C. 自然环境 D. 人口迁移

4.下列关于三个地区人口老龄化变动的叙述,合理的是()

A. 2005年至2010年东部沿海地区老龄人口比重下降是由于出生率提高B. 西部地区老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表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C. 中西部地区人口大量迁出到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带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D. 全国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原因是人口寿命延长及出生率低

石羊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人口密集、生态脆弱的区域。近年来,该地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协调人口分布,生态环境已经大大改善。下图示意石羊河流域人口密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理选择题40道(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3)

5.表示该地人口密度相对减少的图例是( )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6.为使流域内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分布相协调,该地首先应( )

A. 促进经济发展 B. 提高科技水平C. 优化水资源配置 D. 加大地域开放程度

读我国某省区人口与主要城镇分布图(数值为各区域占省区总人口的百分比),回答下列各题

地理选择题40道(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4)

7.该省区人口密度最小和最大的地区分别是

A. 山南地区、拉萨市 B. 阿里地区、拉萨市C. 林芝地区、日喀则地区 D. 那曲地区、昌都地区

8.图示城镇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主导因素是

A. 沿河流分布;水源 B. 沿河流分布;交通C. 集中于河谷地带;热量 D. 集中于河谷地带;土壤

下图示意某人口1亿多的国家2006~2010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与净增人口数量状况。读图完成下列题。

地理选择题40道(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5)

9.该国2006~2010年的人口变化中

A. 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但人口总量一直在下降B. 年净增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所以人口总量一直在上升C. 2006~2007年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的变化D. 2009~2010年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鼓励生育政策的实施

10.该国最有可能是

A. 俄罗斯 B. 德国 C. 美国 D. 澳大利亚

下图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河流向北注入北冰。据此回答下题。

地理选择题40道(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6)

11.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A. 人口密度低 B. 开发了新资源 C. 交通条件改善 D. 市场广阔

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目前阿拉斯加人口有60多万,人口密度为0.42人/km2,全州人口近半数居住在城市。读美国阿拉斯加局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题。

地理选择题40道(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7)

13.阿拉斯加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安克雷奇市,原因是该市( )

①不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②纬度较低,气候比较温暖③位于海湾内部,受沿岸寒流影响小④地势较低,交通便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影响阿拉斯加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 自然资源 B. 科技水平 C. 地区开放程度 D. 生活消费水平

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的主题是“和谐的城镇化”,探讨的中心议题是世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各种问题及其如何应对的策略。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的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地理选择题40道(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8)

15.下列因素中对该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影响最弱的是()

A. 地形、气候    B.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 交通运输 D. 城市规模

16.该城市在图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 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城市化水平提高B. 市中心人口减少,工业和商业日趋集中C. 城市中心经济萎缩,城市化水平降低D. 郊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居民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美国地理学家邦奇等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如图示意世界人类大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地理选择题40道(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9)

17.人类大陆主要分布在

A. 热带雨林地区 B. 中高纬度的平原地区C. 中低纬度地势低平地区 D. 内部平坦的高原地区

18.甲地没有形成人类大陆,是因为该地的人口分布主要受控于

A. 地形分布 B. 绿洲分布 C. 沙漠分布 D. 铁路分布

下图(左)为美国四大区域人口变化图,下图(右)为美国的四大区域划分图。完成下列小题。

地理选择题40道(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10)

19.1900年-2000年,美国四大区域人口变化特点是

A. 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B. 人口主要从中西部迁往东北部C. 美国人口地区分布趋向平衡 D. 美国南部人口增长快于西部

20.美国西部沿海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是

A. 科教发达 B. 交通便利 C. 气候宜人 D. 环境优美

当地时间2016年8月5日23时11分,奥运圣火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点燃,为期17天的第31届夏季奥运会拉开了序幕。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

21.奥运会期间,里约热内卢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变小 C. 先增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增大

22.亚马孙平原地区土地辽阔,但人口稀少,造成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物种丰富 B. 气候湿热 C. 地形崎岖 D. 水网密布

“胡焕庸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界线两侧的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如何突破“胡焕庸线”是政界和学界关注的热点,有学者划出了一条新疆博乐至台湾台北的“博台线”,认为将“博台线”作为我国国土开发的战略脊梁线,可能突破“胡焕庸线”,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结合如图完成下题。

地理选择题40道(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11)

23.“胡焕庸线”两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的根本原因是

A. 城市化发展水平不同 B. 产业结构差异较大C. 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 D. 人口数量差异较大

24.将“博台线”作为我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脊梁线的原因可能是

A. “博台线”贯穿了东、中、西部地区B. “博台线”两侧经济总量趋同C. “博台线”与“一带一路”战略吻合D. “博台线”两侧经济增速趋同

25.为促进我国区域均衡发展,在做好“博台线”主要节点城市的基础上,应该重点开发与整治的方向是

A. 东北和西北 B. 东南和西南 C. 东北和西南 D. 东南和西北

图为2000~2010年中国农村人口、老龄人口、农村老龄人口分布重心空间位置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地理选择题40道(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12)

26.据图中信息推知,2000~2010年间

A. 西南方向农村人口比重增加 B. 东北方向人口增长率增加C. 东南方向老龄人口数量减少 D. 西北方向老龄化程度增加

27.导致2000~2010年农村老龄人口分布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西部净迁出人口增加 B. 东部人口增长率低C. 沿海返乡农民工增多 D. 国家人口政策调整

人口洛伦兹曲线是指某区域人口累积百分比所对应的面积累积百分比的点所组成的曲线,如果人口的区域分布是均衡的,那么人口洛伦兹曲线是一条平分坐标轴的直线(见图中“绝对均衡线”)。如图示意东北三省不同年份人口洛伦兹曲线。据此完成下列题。

地理选择题40道(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13)

28.1990~2010年,东北地区的人口

A. 逐渐趋于集中 B. 逐渐趋于分散 C. 先分散后集中 D. 先集中后分散

29.图中M~N表示的区域可能是

A. 边远山区 B. 河流沿岸 C. 内陆地区 D. 城镇地域

30.有助于东北三省人口洛伦兹曲线接近绝对均衡线的措施是

A.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B. 促进人口向沿海迁移C.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D. 加快交通设施建设

答案和解析

1~2.【答案】A、C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亚马尔半岛被俄罗斯人称为“极不舒适区”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解答】 材料中“亚马尔半岛冻土广布,冬季严寒,气温多在 -40 ℃左右,夏季温暖,被俄罗斯人称为极不舒适“区”,可知纬度高,气温低是亚马尔半岛被俄罗斯人称为“极不舒适区”的主要原因,故 A 正确, BCD 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该地最有利于天然气陆上运输的季节判断及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俄罗斯的自然、人文环境。 【解答】 从图中可知其天然气田分布在半岛北部,离外运的萨别塔港有一小段距离,适合用公路运输,且俄罗斯北部陆地上的运输方式主要是公路运输,冬季,地表封冻,利于汽车行驶,最有利于天然气陆上运输,故 C 正确, ABD 错误。

3~4.【答案】B、D

【解析】

3. 【分析】 本题考查形成三大地带老龄人口相对份额差异的主要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分析材料信息,掌握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和人口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三大地带中沿海地区老年人口的份额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与人口数量的空间分布一致。东部地带总人口最多,老龄人口相对份额也最大;西部地带总人口最少,老龄人口相对份额也最小。形成三大地带老龄人口相对份额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基数, B 对, ACD 错。 ​​故选 B 。 4. 【分析】 本题考查三大地带人口老龄化变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掌握人口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2005 年至 2010 年沿海地带老龄老人口比重下降是由于劳动力人口迁入, A 错; B. 西部地带老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是因为西部地区劳动力人口迁出, B 错; C. 中西部人口大量迁入,主要是劳动力人口,沿海人口结构将不会年轻化,人口年轻化指 0 — 14 岁人口比重大, C 错; D. 全国老齢入口比重上升的原因是人口寿命延长及出生率降低, D 对。 故选 D 。

5~6.【答案】B、C

【解析】 5. 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人口和城镇主要沿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分布,河流下游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石羊河自西南向东北流,故而东北方向为河流下游,水量少,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愈发紧张,生态环境恶化,该区域人口密度会有所减少,读图可知 Ⅱ 图例符合题意,故 B 选项正确, A 、 C 、 D 选项错误。 6. 根据所学知识,促进经济发展会加大资源消耗量,不利于促进流域内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分布相协调, A 选项错误;提高科技水平对促进该流域内资源环境与人口分布相协调影响不大, B 选项错误;该区域气候干旱,水资源是限制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优化水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流域内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分布相协调, C 选项正确;加大地域开放程度会加快流域内资源的消耗速度,破坏生态环境,环境承载力降低,不利于促进流域内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分布相协调, D 选项错误。

7~8.【答案】B、C

【解析】

7. 【分析】 本题考查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准确提取题图信息、了解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可知,阿里地区面积较大,而人口比重只有 8. ,说明人口密度非常小;拉萨市面积小,人口比重达到 9. ,比较可知人口密度最大。故 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 10. 【分析】 本题考查西藏自治区城镇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主导因素,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西藏自治区环境特征及城市区位的分析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图示地区为我国西藏自治区,地势较高,气温低;而河谷地带热量相对充足,地势较平坦,用水方便,适合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城镇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热量,故 C 正确, ABD 错。 故选 C 。

9~10.【答案】C、A

【解析】

9.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旨在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读图分析并掌握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是解题关键。 【解答】 先理清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与净增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仔细看图,注意图例,该国人口增长率在 2010 年为正值,净增人口也是正值,说明人口总量有增长, A 错;该国年净增人口数量在 2009 年前一直是减少, B 错;该国 2006 ~ 2007 年基本上是增长率 = 出生率 - 死亡率,也就是说增长率就是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的变化, C 正确;该国 2009 ~ 2010 年人口为负自然增长率,但是人口总数在增加,人口增长率也在增加,说明人口增长应该是人口迁入, D 错。 ​​​​​​​故选 C 。 10.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分析并掌握世界主要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是解题关键。 【解答】 仔细阅读图示,依据图示人口增长的特点,结合世界主要国家人口状况对问题进行分析。材料告诉该国人口 1 亿以上,排除德国, B 错误;从图中可以推算出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是负增长( 2010 年也是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美国 、澳大利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正值,所以该国最有可能是俄罗斯, A 正确, CD 错误。 ​​​​​​​故选 A 。

11~12.【答案】C、B

【解析】 本题考查西伯利亚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西伯利亚地区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而漫长,而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适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①正确 ;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所以人口密度较大, ③④正确 ;地形为平原和山地, 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20世纪后期以来,西伯利亚北部实行了开发政策,因北部资源的开采,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使南部的人口向北部迁移,B正确;人口的北移并不是受人口密度的影响,A错误;交通条件也没有改善,C错误;因人口少,市场狭小,D错误。故选B。 ​​

13~14.【答案】C、A

【解析】

13.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解答】台风形成于低纬地区,影响中低纬地区,该地纬度高,不受台风影响,①错;该地位于海湾内部,受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③错;该地与该州其它地区相比,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地势较低,交通便利,适宜人类生活居住,②④对。C对,ABD错。故选C。

14.

【分析】 本题考查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解答】 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生活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A 对, BCD 错。 ​​​​​​​故选 A 。

15~16.【答案】A、D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城市人口 分布的因素。影响城市人口 分布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交通运输条件也能影响人口的分布,BCD错误;城市主要从事非农业活动,所以地形、气候对城市人口 分布的影响最小,A正确。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该城市中心区人口数量减少,郊区人口数量增多,出现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郊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居民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18.【答案】C、B

【解析】

17.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的分布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人口的分布特点。 【解答】 从图中看,世界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区,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人类生存自然条件优越,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 18.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的分布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人口的分布特点。 【解答】 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中部地区,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该地的人口分布主要受控于水源,即绿洲的分布。 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

19~20.【答案】C、A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四大区域人口变化的特点。读图分析, 1900年-2000年,美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比例下降,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但不是持续减少,东北部和中西部人口主要前往南部和西部,美国人口地区分布趋向平衡,故ABD错,C对。故选C。

本题考查美国西部沿海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美国西部沿海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科技发达,故A对,BCD错。故选A。

21~22.【答案】A、B

【解析】

21. 【分析】 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奥运会期间 2016 年 8 月 5 日 -2016 年 8 月 22 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故里约热内卢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A 正确, BCD 错误。 22.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答】 亚马孙平原地区土地辽阔,但是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B 正确, ACD 错误。

23~25.【答案】C、B、C

【解析】

23. 【分析】 本题考查“胡焕庸线”两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的根本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中国区域地理相关知识。 【解答】 “胡焕庸”线是我国的人口分界线,两侧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其根本原因是自然条件基础决定的,由于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而影响的。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 24.

【分析】本题考查将“博台线”作为我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脊梁线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中国区域地理相关知识。【解答】从材料中可得出“博台线”是我国均衡发展的国土开发脊线,此处强调均衡;我国东中西部的差距较大,短期内实现东中西的均衡是很难做到的,故此条线的目的是将我国划分为发展条件和发展现状“势均力敌”的两部分,之所确定其为脊线的原因在于两侧的经济总量逐渐趋同,才能实现均衡的目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 【分析】 本题考查促进我国区域均衡发展重点开发与整治的方向,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中国区域地理相关知识。 【解答】 ​​​​​​​在发展“博台线”,将其作为辐射带动两侧发展的轴线的同时,还要沿轴线两侧(既东北和西南方向)根据区域的具体特征布局相应的发展战略,才能通过以轴带面的作用,促进全局的均衡发展。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

26~27.【答案】D、A

【解析】

26.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获取图示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 2000 ~ 2010 年间,农村人口分布重心向北偏东移动,说明东北方向农村人口比重增加, A 错误;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图示不能说明东北方向人口增长率增加, B 错误;老龄人口分布重心向西北移动,说明西北老龄人口比重增大,西北方向老龄化程度增加,东南方向老龄人口比重增加程度比西北小,但不能说明东南方向老龄人口数量减少, C 错误, D 正确。程度 ​​​​​​​故选 D 。 27. 【分析】 本题考查导致 2000 ~ 2010 年农村老龄人口分布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构成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 2000 ~ 2010 年农村老龄人口分布重心向西移动,说明西部地区农村老龄人口比重大,农村老龄化程度增加,主要是由于西部农村经济欠发达,青壮年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外出务工,净迁出人口增加,导致老龄化加快, A 正确;东部人口增长率低对“农村老龄人口分布重心变化”影响不大, B 错误;沿海返乡农民工增多,国家人口政策调整,都会减轻农村人口老龄化, CD 错误。 ​​​​​​​故选 A 。

28~30.【答案】C、D、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区域人口数量变化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明确洛伦兹曲线的判读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人口洛伦兹曲线是指某区域人口累积百分比所对应的面积累积百分比的点所组成的曲线,如果人口的区域分布是均衡的,那么人口洛伦兹曲线是一条平分坐标轴的直线,如果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曲线将远离绝对均衡线。依据图示可知,洛伦兹曲线先接近绝对均衡线,然后远离绝对均衡线,据此可知,东北地区的人口先分散后集中,分布越来越不平衡。故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 【分析】 区域人口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明确洛伦兹曲线的判读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人口洛伦兹曲线是指某区域人口累积百分比所对应的面积累积百分比的点所组成的曲线,如果人口的区域分布是均衡的,那么人口洛伦兹曲线是一条平分坐标轴的直线,如果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曲线将远离绝对均衡线。 M ~ N 区域曲线,远离绝对均衡线,据此可知 M ~ N 区域人口分布比较集中,不均衡,应对应人口比较密集的城镇地域。故 D 对, ABC 错误。 ​故选 D 。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的迁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明确洛伦兹曲线的判读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人口的区域分布是均衡的,那么人口洛伦兹曲线是一条平分坐标轴的直线,如果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曲线将远离绝对均衡线。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东北地区的人口逐渐远离绝对均衡线,据此可知,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越来越不均衡,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可以减小城乡差距,减少人口的空间流动,有利于减小人口分布的空间不平衡, A 对;促进人口向沿海迁移,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交通设施建设都会使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增大,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人口空间分布越来越不均匀,不利于人口洛伦兹曲线接近绝对均衡线,故 BCD 错误。 ​故选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