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新闻网记者 盛祥桂 通讯员 王海波 李德胜 “老铁,一大清早的就去田里呀,今天又喊了多少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黄铁的自我脱贫?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黄铁的自我脱贫(坚守农村踏实耕作)

黄铁的自我脱贫

娄底新闻网记者 盛祥桂 通讯员 王海波 李德胜 “老铁,一大清早的就去田里呀,今天又喊了多少人?”

“是的咯,趁着天气好,喊了三十几个乡亲帮忙抛秧。”双峰县沙塘乡种粮大户黄铁行色匆匆地和大家打着招呼。

4月20日清晨,黄铁招呼好86岁的祖父吃完饭、服完药后,自己嗦溜几口面便像往常一样开着沾满泥浆的皮卡往田垄赶。几年来,通过努力奋斗,开垦抛荒耕地,黄铁获得了当地村民的好评,人送外号“老铁”。

今年41岁的黄铁出生于农民家庭,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要说黄铁也真是命苦,从小家境贫困,还在娘肚子里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家中独子,为了不让小黄铁吃亏,年纪轻轻的母亲硬是没有改嫁,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拉扯大的同时还要照顾好家公家婆。2001年终于有了好转,刚刚大学毕业的黄铁先后在广州、深圳、长沙等地打工挣钱,家庭收入得到了改善,并也结婚生子,家庭和睦,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16年10月的一个晚上,他接到母亲病倒的消息,马不停蹄赶回老家,将母亲送往长沙诊治,光医药费就花去了5万多,这让黄铁一家的生活再次跌入低谷。

“这伢子在他母亲出院后,犹豫了好一阵子,是继续外出,还是留在家里发展,最后顾虑到他母亲身体不好,还有我这个老爷子年事已高,需要照料,于是就留下来了。”黄铁的祖父黄芝生介绍道。

既然决定留下来发展,得想点子找出路,黄铁一刻都没有闲下来。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走访,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做起了米酒酿造生意。刚开始盈利还比较可观,可好景不长,为了保证质量,固执的黄铁不愿意掺次等米,随着原材料涨价导致成本不断上升,价格太高无竞争优势致使销量不佳,这让黄铁消沉了好一阵。

2018年年初,正当黄铁准备另寻出路的时候,发现附近有许多水田没人耕种,地里都是杂草。因为传统的耕种模式导致利润微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农村缺乏劳动力,大部分水田无人耕种。黄铁萌发了大面积种植水稻的想法,他的设想得到了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没有场地、没有田种、没有经验,双红村支部书记彭石泉组织村干部帮他联系场地,前往村民家中协调,帮他争取抛荒耕地,向乡党委政府反馈情况并申请农技站的技术指导,还多次安排他参加种养殖培训。

在该乡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的帮助下,黄铁将原红云小学进行了翻修,并在此成立了“双峰县老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了田地100多亩。“低产的,没人种的,在山坳里的荒田他都要。”彭石泉说:“黄铁事业起步后,积极配合我们的扶贫工作,主动以优先贫困户的原则招人进社工作,常驻的有10来个,散工也有30来个,是一股不小的扶贫力量。”

罗清香是善塘村的贫困户,她笑着表示:“我年纪大了,到外面打工没人要,平时来老铁这里帮着干点农活,一天下来可以拿到150元的工资,一个月能做将近20天,还安排了中餐,在家门口有工打对于我来讲已经很幸福了”。

现全乡像罗清香这样在家门口打工的贫困户还有70余户。该乡通过将贫困户与合作社、种植大户有效对接的模式,建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特色农业,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了贫困户增收,拉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今年疫情期间,黄铁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关于广泛种植双季稻的号召,在原来100多亩的基础上,又流转了300多亩,横跨4个村13条垅,其中大部分都是没人耕种的荒田。“我有困难时,党和政府帮我渡过难关,如今政府需要我,我就一定要站出来,绝不退缩。”黄铁坚定的说。

通过几年的辛勤劳作,黄铁如今新建了一个酒窖、承包了一口鱼塘,还养了一千多只鸡鸭,酿造的粮食酒也由原来单一的米酒发展到了50度以上的高度谷酒、高粱酒等数个品种,还投资7万元增加了酿造设备。“通过科学管理和悉心栽培,今年双季稻产量预计达到36万公斤,在我去年的基础上,收入将翻上一番”黄铁信心满满地说道。此外为方便生产投资添置了价值11万元的收割机两台,10余万元的耕整机一台,3万元的杀虫机一台,新开的餐馆也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产业基本上步入正轨。

说到今后的打算,黄铁笑着表示:“这么多亩的双季稻要收成,我得新建一个仓库才放的下,另外还得置办一台15万元的烘干机,我可没有那么大的晒谷坪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