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网老台门大门口墙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徐光启故居乔家路238号?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徐光启故居乔家路238号(徐诵明故居有望得到更好保护)

徐光启故居乔家路238号

来源:光明网

老台门大门口墙面

老台门大门

首届绍兴发展大会闭幕后,应邀参加此次会议的著名画家徐冬冬并没有急着回北京,而是悄悄去了一趟外公徐诵明的老家新昌。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徐老的故居保护。新昌县政府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十分重视、热情接待,大家就如何保护徐老故居进行了商讨。

记者获悉这一消息后作了采访。

6月9日,记者来到徐诵明故居——新昌县南明街道岙桥里54号,只见大门紧闭。据邻居介绍,此屋早已租给人家了,房客有事外出。次日记者再访故居,得到房客潘阿姨的许可后进入故居内部一探究竟。

这是一座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建筑,总体布局为三合院,座楼带左右厢房,左右厢房东山墙之间砌围墙,主体建筑坐西朝东,然台门朝南开设,位南厢房侧,置石库门框,上施砖雕门饰,面阔23米,进深13米,建筑占地面积为285平方米,总体明墙黑瓦双坡硬山造。座楼三开间,屋面望砖铺设,立面重檐,重檐施牛腿承托,前廊开敞,檐柱金柱间用穿枋拉接,槛墙上立格扇窗六扇,牛腿、琴枋、穿枋等构件雕刻精致。北侧厢面阔三间带一弄,南侧厢为二间。建筑格局完整,木雕、砖雕工艺精致。“徐诵明故居已被当地政府登记为历史保护建筑,目前保存完好。”新昌县博物馆文管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徐诵明被誉为大学校长典范

那徐诵明到底为何人?他的故居有怎样的价值呢?

徐诵明,字轼游,别号清来。1890年10月20日出生于新昌县城关镇一户贫寒的塾师家庭。

他5岁入读私塾,13岁考中秀才,名震乡里。1904年,他离开故乡,沿水路来到省城杭州,考入浙江高等学堂预科(浙江大学前身),同学中有后来成为中国新闻理论开拓者的邵飘萍、被称为“国民党第一支笔”的陈布雷等。

1907年,徐诵明赴日留学,先后在东京第一高等学堂预科、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学习,其间加入同盟会。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返日继续学业。1919年归国,率先从日本引进了病理学,创建了由中国人自己主办的中国病理学教研室并担任主任,负责审定了病理学的中文名词,开了用中文讲授西方医学的先河。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

1928年后,徐诵明历任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北平大学校长、西北联合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同济大学校长兼医学院院长、沈阳医学院院长,创办了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负责起草了全国医学院校六年制教学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持规划了全国医药院校的建设发展、招生规模、学制及进修制度等,使新中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体系。

这位历经时代风云的老人,经陈敏章和白希清介绍,于1990年11月22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1年8月26日上午10时55分,因肺部感染和呼吸、循环衰竭,徐诵明于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从边上小楼俯视下的故居

保留完好的檐柱

后人回乡倡议原址保护

徐冬冬告诉记者,自己曾长期和外公徐诵明生活在一起。老人家曾多次说起故乡的事。

“外公14岁那年离开新昌后,就很少回来。1949年后,再也没有回来过,但是他一直记挂着新昌。”徐冬冬说。

徐冬冬告诉记者,他听外公讲岙桥里以前都是54号这样的台门,后来被日本人轰炸掉了一部分,徐诵明家有一个台门也被炸了,老人家出生后他的家里人就全部住到了这里。“外公在这里度过了他最难忘的一段时光。”徐冬冬说。

房子主体部分在1949年后交给了国家,之后国家将偏房还给了徐家。

绍兴有重教兴文的传统,历代名人辈出,像大文豪鲁迅,大教育家蔡元培、马寅初等人的故居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徐冬冬认为徐诵明故居也应该得到原址保护。新昌县委县政府对徐诵明在新昌的故居十分重视,表示会好好保护和处理该故居。“我相信会找到双方都满意的方式处理好外公的故居。”徐冬冬还透露,同济大学有意向将徐诵明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绍兴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