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孩子在2—3岁时就已经出现撒谎行为,但这时候孩子尚不能区分想象与现实,谎言也往往带有强烈的幻想色彩,并不一定是诚信问题的反映;6―8岁孩子的撒谎行为较为普遍,7岁以后,孩子的撒谎行为逐渐变得稳定家长应知道,严厉的教育可能会导致孩子撒谎,因为孩子知道做错了事会受到责罚,如果家长过于严厉,孩子产生恐惧心理,潜意识里要逃避责罚,就会选择向家长撒谎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发现,当现实情境构成了足够的威胁和压力时,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撒谎,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如何教孩子讲诚信?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教孩子讲诚信(如何教育孩子要诚信)

如何教孩子讲诚信

一般来说,孩子在2—3岁时就已经出现撒谎行为,但这时候孩子尚不能区分想象与现实,谎言也往往带有强烈的幻想色彩,并不一定是诚信问题的反映;6―8岁孩子的撒谎行为较为普遍,7岁以后,孩子的撒谎行为逐渐变得稳定。家长应知道,严厉的教育可能会导致孩子撒谎,因为孩子知道做错了事会受到责罚,如果家长过于严厉,孩子产生恐惧心理,潜意识里要逃避责罚,就会选择向家长撒谎。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发现,当现实情境构成了足够的威胁和压力时,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撒谎。

发现孩子撒谎,家长首先要找到背后的原因。很多孩子选择撒谎是他们觉得作业没做完会被老师批评、被家长责骂,因害怕而撒谎。因此还应关注到一点,孩子的撒谎也与学业压力的适应有关。三年级以后,随着课业难度逐渐增大以及孩子学习兴趣的分化,很多孩子都会面临学业适应问题。家长对待孩子更多是通过施压的方式,将孩子推向自己的对立面,使得孩子内心更加恐惧。发现孩子撒谎,很多家长会感到生气,但如果家长能进一步理解孩子成长的身心特点,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原因,就能更加妥善地处理。

在小学中高段,孩子对诚信的理解以及道德的认识尚不全面,有时会出现撒谎行为。这时,家长需要妥善地处理和引导,纠正孩子品德发展上出现的偏差。发现孩子说谎时,家长首先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表现出愿意听孩子解释的态度并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同时,家长应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家长可参考以下几点建议。

1.积极沟通,科学解决问题

孩子撒谎有着复杂的内部动机,简单粗暴的施压和责罚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保持平和的心态、采取科学的沟通方式和教育方法才是问题解决之道。父母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撒谎行为属于正常现象,不要过分苛责,不要大惊小怪,要积极创造更多的沟通机会,弄清楚孩子说谎行为背后的原因,发现孩子隐藏的内心需求,再从根本上纠正孩子的撒谎行为。

2.诺不轻许,言既出则必行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不应向孩子随意许诺,如果家长许诺的时候没有认真考虑事后兑现的问题,甚至认为自己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在孩子眼里,诺言就变成谎言。因此,一旦向孩子许诺,家长都应当尽力兑现。古有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将诚信视为做人的根本,看重父母的榜样作用,为了履行妻子对孩子的一句承诺,宁愿付出高昂的代价。如果已有的承诺确实难以兑现,家长应向孩子郑重道歉。

3.诚实为人,做孩子好榜样

家长要诚实为人,才能做好孩子的榜样。一位家长的做法令人尊敬。一家人在餐厅用晚餐,妈妈结账时发现服务员漏算了后来补点的菜品,便主动提醒服务员再次核实。服务员再次计算账单后发现确实漏算了补点的菜品,感激地说:“谢谢您!幸亏您及时发现。”在回家的路上,孩子问妈妈:“妈妈,您干吗还要提醒那个服务员账单漏算了呢?”妈妈认真地说出了八个字:“理所应当,问心无愧。”她告诫孩子这是“理所应当”,自己只是要做到“问心无愧”而已。她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上了一堂很棒的诚信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