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情绵绵四川资阳(资阳儿女情倾汉风)(1)

纵横数万里,有世界衣装百花齐放;上下五千年,看华夏汉服一枝独秀。春节前夕,资阳汉服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暨丙申新春团拜会在金迪大酒店隆重举行。

“衣冠礼乐称华夏,诗赋文章继汉唐。”成立大会现场,随着阵阵悠扬的乐声响起,身着汉朝服饰的女子们优雅流转、翩跹起舞。古典而雍容的舞姿、行云流水的汉礼表演,让人们仿佛回到了那个繁荣而强盛的大汉朝。

然而,这里并不是历史中的汉朝,而是资阳儿女倾情演绎的汉服汉礼汉风。

资阳汉服文化研究会由“资阳汉服文化宣传群”发展而来,群里的汉服爱好者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将宣传群的规模从最先的几个人发展到几百人。活动从小范围的自娱自乐到参与拍摄资阳九曲河、城东新区、城市形象宣传片、成渝高铁开通等十几次大型采风,汉服舞蹈走上了省市区各级舞台,获得四川省第七届“金秋乐”群众舞蹈大赛金奖;团队故事《再做一次汉家女子》,走上了四川电视台黄金三十分《视线》栏目。

资阳儿女倾情汉服、穿越历史再现汉风的创举,正逐步成为资阳文化领域中的独特一景。

发起:再做一次汉家女

提起资阳汉服文化研究,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她就是资阳汉服文化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的李唐华。

现年37岁的李唐华,是雁江区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八小时之外,她几乎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汉服的制作和汉文化的研究上,通过制作汉服来彰显华夏灿烂文明。十余年来,她斥资数十万元,穿针引线间,用纯手工制作出了千余套美轮美奂的汉服。

李唐华与汉服的结缘起始于2010年。

“从小到大,我骨子里对传统的一些东西,都特别爱好。”

“与汉服结缘,纯属一次偶然。那时,我在网上偶然邂逅了一个汉服爱好者贴吧,里面展现的汉服汉风汉礼,唤起了我对汉服由衷的喜爱,也就此开启了我对汉服文化的研究里程。”

自此,李唐华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尝试自己制作汉服,刚开始时也经常失败,可是她却凭着对汉服的热爱,始终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李唐华制作的汉服在资阳已是小有名气,经常有人排着队等待她为自己制作汉服。

资阳汉服文化研究会里的姑娘小伙们,对李唐华制作的一件件精美的汉服是称赞有加:“汉服是体现女性曲线美的一种服装,有人与服装天生合二为一的感觉。”“我觉得汉服传达的,应该是我们中国人比较含蓄的内在美,非常漂亮。”

“刚开始,我妈妈不理解,认为我是在浪费时间、浪费布料、浪费精力。”家人的反对,并未削减李唐华对汉服的热爱。相反,伴随每一件汉服的最终制作完成,李唐华对汉服的理解也在不断的加深:“汉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它背后有很深很深的文化。会让我更深地去挖掘一些文化底蕴。所以我对汉服的热爱就一发不可收拾,慢慢就沉迷到当中去了。”

两年前,丈夫也因为对李唐华花光积蓄做汉服的事极为不满,并因此离开了她。尽管单身妈妈的生活并不容易,但她还是坚持带着女儿,义无反顾地热爱着汉服。母女俩渴望在喧嚣的现代生活里,做一次温婉的汉家女子。

如今,在李唐华的组织和带领下,资阳的汉服活动已经小有规模,经常登上各种舞台。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汉服能够华丽地登上舞台,受到观众的一致认可,台下的李唐华感到非常欣慰:“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坚持,去影响一下身边的其他人,让他们重视汉服背后的讲究,希望他们通过这些文化,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推动:再现汉唐盛风

在资阳汉服文化研究会的发展中,还有另一个人是不得不提的:雁江区文联主席孟基林。

孟基林和李唐华同为资阳汉服文化研究会的发起人,三年前,他和李唐华因为对汉服共同的热爱走到了一起。他们经常交流互相对汉服的研究,并一起组织汉服活动,一起发展和管理资阳汉服宣传群,两人还联手写了一篇长达几千字的汉服理论研究文稿,发表在《蜀人原乡》杂志上。

“成立汉服文化研究会的初衷,是想让人们认识汉服,了解汉服,通过汉服这种有形的载体,去回归中华传统文化,回归华夏五千年的精神世界。”

谈到研究会未来的打算,孟基林表示:“初步的构想是打造一个汉文化产业园区,一支汉文化表演团队,一批精彩舞台节目,一组汉服微电影,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了汉服的端庄大气,展示资阳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汉服文化成为资阳独具特色的耀眼的地方文化名片。”

据了解,资阳汉服文化研究会成立后,准备将汉服制作作为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项目进行申报。

市文联主席魏华更对研究会的成立寄予厚望:资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承和创新资阳的传统文化是每个资阳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资阳汉服研究会能在将来积极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深度探寻地方文化根基,挖掘资阳“三贤”深厚的底蕴和精彩的故事,带动资阳传统文化的发展,丰富资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推动资阳市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资阳日报实习记者 李青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