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各部门发力为就业做了很多工作,但到目前为止,高校的签约率比往年还有不小差距据分析,这一方面和事业单位招考、公务员考试等进程滞后,大量备考同学在等待有关,另一方面和供需不匹配、毕业生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基层岗位的就业心态也有关系专家认为,高校教育教学内容、毕业生就业理念等都需要重塑,观念变一下,就业就不会这么难,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简谈你对基层就业的认识与看法?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简谈你对基层就业的认识与看法(就业就不会这么难)

简谈你对基层就业的认识与看法

尽管各部门发力为就业做了很多工作,但到目前为止,高校的签约率比往年还有不小差距。据分析,这一方面和事业单位招考、公务员考试等进程滞后,大量备考同学在等待有关,另一方面和供需不匹配、毕业生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基层岗位的就业心态也有关系。专家认为,高校教育教学内容、毕业生就业理念等都需要重塑,观念变一下,就业就不会这么难。

小城市月薪七八千仍难吸引大学生

6月12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场线下校园招聘会举行,107家用人单位带来4000多个岗位。该校化学与材料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孙加兴挨个给工作还没有落实的学生打电话,催他们来现场看看,结果好几个学生告诉他,简历都没有做,有的在等着回老家参加公务员面试、有的在等事业单位考试。

招聘现场,从事光刻机以及相关材料生产研发的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要招研发工程师、实验员、QC分析员等共计95人。光刻机是芯片产业中最昂贵且技术难度最高的,公司技术总监贺宝元说,公司总部在上海,在南京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招人从来不愁,但因为他们位于邳州,想要招到特别理想的很不容易。同样地处邳州的小白传媒公司开出了5000—20000元的月薪招主播、策划,投简历的学生还是没有几个。

组团来招人的邳州人社局人力资源办公室工作人员李繁茂说,对于本科以上的毕业生,该市每个月提供租房补助和生活补助,购房还有额外的补贴,但即使这样,有的公司出到月薪七八千,还是招不来大学生。

大学生进基层、进社区的理念尚未形成

江苏省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蒋晨阳说,高等教育布局的结构性问题越来越突出,至少2/3的大学应该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后进入基层、社区就业,但这种就业理念没有形成。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辅导员戴惠介绍,和他们专业相关的混凝土、水泥公司不少,对人才的需求量也不少,可是有的同学一听说是混凝土公司,就认为是拌水泥的,不肯去。包括一些国家重点行业、重大项目的相关企业,尽管薪资水平都还不差,但是因为很多要下基层、去施工单位,或者需要倒班,工作比较辛苦,并非所有的学生都乐意前往。

“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时代,普及的内涵是,大学培养的已经是基础性劳动力了,社会认知上仍然觉得大学生是精英人才,这个理念和现实的差距太大。”蒋晨阳说。

南京工业大学学生事务部副部长、就业办主任张涛认为,就业难还和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不尽合理有关,“我们目前的人才培养过多地注重理论学习,忽视了实践教学。”

南京江北新区就业管理中心5月份关于就业形势的分析报告中,制造业和服务性行业仍是用人“主力军”,智能制造产业、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作为新区重点产业用人需求旺盛,尤其是技术工种、一线操作人员。“江北新区已经提供了1.3万多个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信息,但是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新区就管中心副主任刘超说。

观念改变可极大缓解就业难问题

“真正的基层就业,学校引导学生是一个方面。整体的社会就业观重塑,需要政府和舆论方面的长期引导。”蒋晨阳说,今年硕士招生100万,赶上2000年本专科的招生规模了。整个社会的就业观都需要重塑,今年的就业难可能不是暂时的,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就业观的改变,对缓解就业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涛则建议,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增加所有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找个企业盖个章”,而是实实在在的实习实践。“国家要立法规定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实践是义务,税务部门要有配套的企业减税措施,”他说,高校要主动与企业联系开发实习岗位,高校还要主动变革培养计划,增加实践教学培养环节,如将第六学期一部分课程前移、一部分课程后移,空出一整个学期安排学生到指定岗位实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真正适应企业的需求。”

疫情以来直播带货一直很火,记者了解到,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早在两年前就发现了其中的就业机会。该校在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两个专业中加入了移动商务运营、移动商务推广这样的必修课,教授的内容伴随着电商的发展不断在变化,且注重实践,引导学生下基层,连续和各地农民打交道开展农产品营销。今年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已被预订一空,不少学生月薪超万元。

南报融媒体记者 谈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