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中国国产新型76毫米自行火炮实物图在网上曝光。许多军迷对这款武器表现出极大兴趣,尤其是它使用的76毫米主炮,射速高达300发/分钟,一秒5发不困难,火力极其强大,性能非常先进。唯一让人感到不解的是,这款火炮是一款转膛炮。

19世纪最好滑膛炮(18世纪就已出现的转膛炮)(1)

一说起转膛炮,资深军迷都非常熟悉。转膛炮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火炮,早在18世纪也就是17几几年就已出现。当时一款叫帕克尔机枪的武器应用于实战,它的炮管只有一根,但炮膛可以旋转,只需一根简单的手摇摇把,就能在短时间内发射出十几发铅弹。威力强大。而它就是转膛炮的祖先。

19世纪最好滑膛炮(18世纪就已出现的转膛炮)(2)

随着武器越来越先进,手摇的盖特机枪出现,这种机枪有多个枪管,每发子弹都装在枪管中。击发使用更加方便,所以很快取代了转膛炮的位置。但转膛炮始终没有消亡,依然顽强存在着。

19世纪最好滑膛炮(18世纪就已出现的转膛炮)(3)

如今300年过去了,比加特林还老的转膛炮,靠着简单结构和高射速再次获得各国军方垂青。尤其是它的高射速,已经成为转膛炮的标志。

19世纪最好滑膛炮(18世纪就已出现的转膛炮)(4)

和普通火炮不同,转膛炮射速可以达到几百发/分钟,秘诀就在它的射击流程上。一般的火炮击发流程和枪械差不多,都是装填一发炮弹,然后击发,退出炮弹壳,再装入下一发炮弹再击发。这种流程要想速度快,就必须提升装填人员速度,但人体力有限因此这条路走不通。

19世纪最好滑膛炮(18世纪就已出现的转膛炮)(5)

转膛炮则不同,它的炮弹分布于多个弹巢中,击发第一发炮弹后,弹壳会和弹巢一起转动到其他位置退掉弹壳,同时第二发炮弹上膛击发。这就将传统火炮的中间两步合并为一步,优化了击发流程,显著提升了射击速度。

19世纪最好滑膛炮(18世纪就已出现的转膛炮)(6)

不过这种模式也有缺陷,第一是转膛需要很大地方放置。而且不能和炮管分开放置,所以对地形要求极高。洼地和山区不适合这种武器使用。

19世纪最好滑膛炮(18世纪就已出现的转膛炮)(7)

第二,转膛炮长时间射击炮管会过热。这点显而易见,因为就一根炮管,所以无论击发多少轮,都从这根炮管中射出,因此打几百发之后就必须更换炮管。相比之下,加特林就没有这个问题,它的枪管多而且不是同时使用,所以不用担心枪管过热的问题。

19世纪最好滑膛炮(18世纪就已出现的转膛炮)(8)

第三,能满足现代战争需要,这一点从中国使用转膛炮做自行火炮主炮就能看出,300发/分钟的射速非常惊人,拦截导弹也没有什么问题,俄罗斯的铠甲S1就用的转膛炮,因此实际上工程质量还是有保障的。

19世纪最好滑膛炮(18世纪就已出现的转膛炮)(9)

从当下发展来看,转膛炮未来还会存在于历史舞台上,而存在的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它的高射速的确能应对现代战争需要。不过恐怕不会出现在军舰上,因为多炮管近防系统已经装备在海军当中,实际上转膛炮更适合对地攻击使用。比如装配在武装直升机上,就是极其凶猛的火力输出,让人从心底产生一丝畏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