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承载一段历史,它就是白蜡树。

甲午年开春时节,我到位于北京骡马市大街北侧,菜市口东北方向一个叫“四川营”的地方寻觅。在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大厦东邻的一条小马路边破落的民居墙上挂有一块牌匾上,看到写着“秦良玉屯兵处”六个大字,这里就是我的先祖秦良玉当年带兵驻扎的地方。

在大明朝也就是1630年,秦良玉受命到京师勤王,带领的一支扛着白杆枪的号称“白杆兵”的川兵就屯兵在这里。秦良玉治下的川兵在这里纺纱织布,力争自给自足,以补朝廷因连年应战而造成的军需不足,后人就把这里叫作棉花胡同,再后来此地设置了四川会馆,接待南来北往桑梓客。现沿街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比肩而起的京能四合上院高楼,有意无意地遮蔽了背后的破败低矮穷街陋巷,艰辛困苦的京城市井小民还生活巷里。还能见到棉花下二条、棉花下三条、棉花下六条的门牌,这三条胡同被遮蔽在楼高车多、张灯结彩的亮灯工程之后。

世界上有吸血的树吗(世上因虫而得名的树)(1)

所谓“白杆兵”,就是以持白杆长枪为主的部队。这种白杆长枪是明末忠贞侯、四川总兵秦良玉同丈夫马千乘根据当地的地势特点而创制的武器。它用结实的白木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

白蜡树,因特别适宜放养白蜡虫而得名。我想,世上因虫而得名的树,应该只此一例,绝无仅有了吧?白蜡树,属于温带树木,在我国广泛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白蜡树夏季开萼钟状白色花,不见花瓣。白蜡树皮,是味中药,俗称“秦皮”,用以清热解毒。为放养白蜡虫取蜡,古时候许多地方曾特意开辟白蜡园。等白蜡树枝条布满蜡丝,白蜡树枝枝桠桠就如同穿上了厚棉袄。每逢这时候,就该挥刀砍树枝取蜡了。剥取蜡花后,送至腊坊,放入沸水中熬煮,等到白蜡漂在水面,就可以得到雪白的虫蜡了。被刀砍过的白蜡树,萌生的新枝条有再生优势,故而长得又细又长,成为做冷兵器的好材料。

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的数十万农民军涌入四川,七十岁的秦良玉依然豪气冲天,发布《固守石砫檄文》,号召“白杆兵”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依然为大明王朝守着一片蓝天而战。不幸的是京城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明思宗不愿南逃,在煤山上自缢身亡,李自成就在京师做了大顺帝国的皇帝,仅仅历时几十天,农民军就象山崩一样的败亡了,此时张献忠还在四川大杀百姓,只有秦良玉所在的石砫能把农民军挡在家门之外。

世界上有吸血的树吗(世上因虫而得名的树)(2)

满清入关了,清军南下了,江南地区遭遇了空前激烈的抵抗,也遭到了极为惨烈的屠杀。南明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秦良玉接受了南明思文帝(即位于福州的唐王朱聿键)政权的任命,太子太保和忠贞侯的封号,有铜印,准备带兵为南明效力。就在此时,郑芝龙不顾大义,投降满清,出卖了隆武帝,反清大业至此功亏一篑,清军进入四川后,杀人无数,致使千里荒无人烟,引发了后来的湖广填四川,但在秦良玉有生之年,清兵未能踏入石砫一步,秦良玉始终是大明的忠臣。公元1648年,秦良玉抱憾而终,享年七十四岁,下葬于龙河北岸的回龙山中,墓碑上刻着南明对她的封号,她走完了轰轰烈烈的一生,充满传奇又充满遗憾,正如古人所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作为一个女人,秦良玉当之无愧。

世界上有吸血的树吗(世上因虫而得名的树)(3)

时光的年轮一圈圈地转动,岁月老人依旧马不停蹄往前赶去。寄生在白蜡树上的白蜡虫,随着近代石蜡的出现而风光不再。白蜡树,木质坚硬,树形美丽,因为不再担负养育白蜡虫的负累,不再做为冷兵器的材料,因而还原了其树木的本色,成为城市绿化街道、广场,绿化公园、社区的优质树种,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减弱噪声发挥作用,树枝在微风吹拂下,不经意间还向过往行人招招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