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新高考政策,基本都在我预测之内。对于我而言,没有什么悬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高考地区,今年是中国高考历年来填报志愿难度最大的一年,可参考的数据少,不确定因素多,模糊性大。考生因选择服从调剂,被调剂到考生未填报的专业,这样的事在录取期间时有发生。新高考,志愿填报的模式改动比较多,这种折磨人的专业调剂还存在吗?


高考怎么填志愿不会被调剂(高考志愿如何调剂)(1)


高考怎么填志愿不会被调剂(高考志愿如何调剂)(2)


高考怎么填志愿不会被调剂(高考志愿如何调剂)(3)


2020年新高考地区的高考志愿,100多万考生,摸着石头填志愿。所谓的石头,就是新高考地区公布的高考政策。从现在公布政策的北京、山东来看,政策大同小异。

关于高考志愿的院校专业组,我2017年就分析过。对文科没啥影响,主要是理工类专业类。这种模式强调专业优先。前提是,不同大学相同专业类科目选考兼容性,同所大学不同专业科目选考兼容有多大。当然,考生选考物理、化学二科,基本没影响。对那些就为了进某大学的考生影响大。

大同之处不再详细分析。关键是不同之处。新高考地区都没有说明赋分后的分数段到底是几分段。而这是高考志愿最核心的数据。到底一分一段,三分一段还是五分一段,我倾向于一分一段。综合素质评价不占录取权重,一分一段靠谱些。

新高考投档模式依然是平行志愿,按照高分到低分原则,依次检索考生的志愿。记住,每位考生只有有一次投档机会。意味考生选择不服从调剂,会被退档。投档,不是满足考生志愿为止,一次投档机会,要是被退档,只有等到下一次重新填报志愿,例如征集志愿。

那么,以往折磨人的专业调剂还有没有?山东省明确提出来取消因不服从调剂而退档。山东普通批实行的是96个志愿数。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是很科学。不管设置多少个专业志愿,退档现象必然存在。

北京本科志愿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单位设置,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独立的志愿,每个志愿一般设置1所院校6个专业和一个“是否服从专业组内调剂”选项。北京的志愿模式相对科学,从政策设置的规则来分析,和过去有很大不同,由于专业类设置了科目选考,调剂是专业组内调剂,一个专业组内有若干个专业,例如清华大学在北京有17个专业类招生,考生选考物理和化学,可填报所有的专业类,选考物理,可填报14个专业类。假如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类含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四个专业。所谓调剂是在专业组内调剂。

由此可见,实施新高考地区,依然存在专业调剂问题,但不再是以往的调剂模式。记得2019年高考录取期间,有家长哭着告诉我,她孩子是理科生,志愿选择全是理工类专业,选择了服从调剂,结果被调剂到日语专业。实施新高考,是在专业组内调剂,所以,这种现象应该不会发生。

不管是山东取消因不服从调剂而退档也好,还是北京的专业组内调剂。以往在高考录取中的专业级差不会存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