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国。由于中国文化的强大辐射力,作为中国文化载体的汉字,也同时成为了日本等东亚国家共同的文字基础。日本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可以说是一直处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日本文化是在吸收中华文明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文学作为文化的固化与载体,当然更不例外。日本汉诗就是一个良好的例证。一、日本汉诗日本汉诗是日本人用汉字写成的中国古代诗歌式的诗。日本汉诗不仅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以唐诗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诗歌影响并繁衍到海外的最大一脉分支。换言之,日本汉诗是在袭取、借鉴中国诗学的基础上,诞生于日本的文学现象。

日本古诗经典诗句(日本汉诗一脉相承)(1)

明治以后,一方面,日本的兴趣与目光已转向西方科学文化,另一方面,中国晚清的诗坛也已少有活气,日本汉诗的源头枯竭了,内外交困之下,日本汉诗走向了衰微的缘故。及至大正、昭和时代,随着西学的隆兴,汉学更是一步步走向衰落。待到后来连报纸上也很少再设汉诗专栏时,汉诗也就随之淡出了日本的社会生活。活跃在明治汉诗坛的主要是:维新的元勋和新政府的高级官僚与军人;受到新政府厚遇的幕末诗家;不事二主的幕府遗臣;在近代学校中从事文史教学的学者诗人以及维新后的新派诗人。

日本古诗经典诗句(日本汉诗一脉相承)(2)

明治时代日本诗学一个最大问题是在什么语境下发展自己的理论。西方文学思潮的强势登陆,本土文学思潮的走马换灯,使得夕阳残照的日本汉诗彻底失去了阵脚。在文学界所谓的启蒙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普罗文学、新感觉派等思潮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之中,偏安一隅的汉诗坛集体逃向了功利主义。于是官僚们利用汉诗附庸风雅,鼓吹维新正道,最终导致汉诗成为了鼓噪极端民族主义,宣扬军国主义思想的帮凶。受到厚遇的幕末诗家们,更加意气风发,填词作诗俨然成了美好生活的调味品,酒足饭饱之下的“香奁体”也就理所当然了;至于心怀不甘的幕府遗臣,活跃在新政府的报纸上可能不仅仅是宣泄郁闷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吧;新派诗人可谓咸与维新,瓦斯、皮靴、牛肉、电灯等西洋文明冲淡了汉诗的高雅纯洁,“诗之为诗”的平仄对仗、格律意蕴渐次流失。学者诗人的汉诗是他们的“副产品”,诗作数目不多,但可以说是汉诗下世时期的一个亮点。

日本古诗经典诗句(日本汉诗一脉相承)(3)

从明治到昭和前期,是日本社会政治变革、各种思潮涌动孕育社会剧变的前夜。从内容上看,明治汉文学与这个时代的特征结合得异常紧密。汉诗坛失去了振臂一呼的凝聚力,加之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功利主义自然应运而生。应该说这无疑是诗学思想的一种倒退,也是日本汉诗“落花流水春去也”,走向末世的必然反映。

作为日本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诗在日本存续了1300多年,它是反映日本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王朝贵族时代的经国济世、五山禅林时期的幽玄蔬筍、江户士庶时代的唐宋竞合以及明治以后的功利主义诗学,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我们回顾总结这一历史文化现象,对于重温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对于加强今后的交流和繁荣双方的文化都是十分有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