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疏九河的传说,大家都晓得他治青城山的事,晓得的人就不多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青城山遗址是什么时期的?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城山遗址是什么时期的(灌县龙门阵大禹治青城)

青城山遗址是什么时期的

大禹疏九河的传说,大家都晓得。他治青城山的事,晓得的人就不多了。

听说,早先青城山上光抹抹的,啥都不长,雀鸟都不愿落脚。山底下是岷江大河,大禹的老家就在上游的汶山,他从小就跟岷江打交道。那阵子,岷江一年三次涨小水,三年一次涨大水。水裹石,石夹沙,浪子又高又大。浪头一卷,老百姓千辛万苦修的山脚田、垒的河堤,都冲个精光。每年发洪水,大禹总要跟着父亲和邻里,抬石搬土,砌河堤,堵口子。常在河边转的大禹,就这样慢慢地学会了防洪治沙的本领。大禹会治水的名声在九九八十一条山湾、九九八十一座山梁传开了。

这一年,春尾尾上,大禹和几位老人,又在岷江边上打治水的主意。突然,一个远方人跑来,说他是石城山民派来的,请大禹去帮他们治山。

大禹到了石城,气都没歇一下,就顺山弯山梁到处看。看煞角,倒抽了几口冷气。石城山又高又险,块块山头尽都是光秃秃的。小雨小流,大雨大流。山石流沙从山上冲到沟底下,把山沟都填平了。一到下雨天,谷口跑泥龙;雨季一过,山上又焦干。庄稼不长,飞鸟不停。哪像自己家乡,山山有树,坡坡长草,虽说年年涨水,总是雨过山青,雨停水清。早些年辰,自己年年治水,从没有治过这样的山,没有拴过泥龙。大禹叫大家先试一下,从上往下,由高到低,层层筑起石堰,好等雨季一来,把山洪锁住。

哪晓得摊子铺得太大,等不到完工,他就回家去了。这年,雨水来得早,来得猛,山谷堤坝还没完工,就给泥龙冲了个精光,山脚田土又变成烂泥塘。大家又派人去请大禹,走拢后,他已被中原盟主虞舜请去制服黄河去了。这几个人疾如风火,爬山越岭,在渭河边、华山脚下找到大禹。大禹正忙着架炉,铸炼劈开黄河上神门、鬼门、人们的神斧。他见到石城山民派来的人,连忙说:“不治山,只筑堰,费了工又费料,还没拴住泥龙,我对不住乡亲。在这儿,我看到他们治山的方法很好,不能光治山谷,还得在山上栽树植草,保持水土,山下就再也不得受害了。”

石城山民的使者为难地说:“石城山上光抹抹的,树籽撒了一箩又一箩,一棵苗苗也没长来。”

大禹笑呵呵地说:“娃儿要调教,才能离娘怀;树子不经佑,哪能长成材?树子长得慢,可以种竹嘛。华山顶顶上,有的是青竹,你挖些回去种吧。青竹见土生根,当年发篼,次年成林,后年满山了。有了树和竹,就能锁住泥龙。”

石城山民的使者听了,高高兴兴地在华山顶顶上,挖了竹根竹鞭,回去栽在石城山三十六座山峰上。当年雨水好,满山冒竹笋,山民再精心护惜,不两年就翠竹满山。人些又栽下松杉柏桐,让山山长树,峰峰挂绿,果然固住了沙土,锁住了泥龙。哪怕是夏天连下几十场偏东雨,哪怕雨点比胡豆还大,下到沟底的水也是清花亮色的。石城山变样了,变得青幽幽的,大家就把它改名叫青城山。

讲述者:李云成,男,50岁,农民,私塾

搜集整理者:刘西源、樊际昌

搜集时地:1951年于青城山

流传地区:都江堰市

〔附记〕

禹是传说中的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治水英雄。扬雄的《蜀王本纪》云:“禹本汶山郡广柔人也,生于石纽。”《汶川县志》谓古代广柔县治在今汶川县飞沙关大邑坪一带。其地与都江堰市连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