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的山色之美(品味泰山三美)(1)

我的家乡有一道菜,被写成无数段子流传。

泰山的山色之美(品味泰山三美)(2)

这道神奇的菜叫做“三美汤”。段子们基本是讲很多游客来到泰安的饭店,看到推荐菜上“三美汤”赫然在目,名字看起来很美以为是什么很高大上的佳肴美馔,便点一道试试,但当它端上来时,他们却大失所望啦,于是便说饭店是标题党——看起来只是普通的白菜炖豆腐罢了!

白菜选黄芽白菜是最地道的,跟其他品种的白菜比,黄芽白菜做菜时出水少,快熟易烂,菜筋极少,入口无渣,菜汤白郁,滋味清鲜。清朝光绪二十四年《津门纪略》中记有“黄芽白菜,胜于江南冬笋者,以其百吃不厌也”。给了黄芽白很高的评价。其实白菜受欢迎的原因除了味美,恐怕还有一半原因是其价格极廉,又适宜越冬存储,因此才成为了穷人百姓的冬日恩物吧。

小时候姥姥家表兄弟姐妹多,都爱聚到脾气好的姥姥家去吃饭玩闹,姥姥家日常没什么精细菜品,冬天就是熬白菜之类的家常粗菜,可在手巧的姥姥那里,即使是熬白菜也能做出极好的味道,加上“抢”着吃总是让食物更香美,兄弟姐妹几个总是能瞬间把一大盆白菜瓜分到自己碗里,吃得精光。姥姥总是看着我们,红扑扑的陕西人脸蛋上全是开心的笑。

泰山的山色之美(品味泰山三美)(3)

泰安的豆腐美誉也不少,小时候就听老人们把泰安的豆腐称为“泰山神豆腐”,这个“神”字具体怎么来的,暂时无处可考。由于泰山出产石膏,泰安豆腐自然是用石膏来点的,属于我们现在说的“南豆腐”序列。石膏豆腐最大的优点就是细嫩,但是也有着易碎的缺点,可泰安豆腐却不是这样,好的泰安豆腐托在手里颤巍巍的,细致嫩滑,看起来含水丰富,但是不向外控水;用刀去切,切面整齐不碎裂;拿去做菜也是如此,不管是煎炸还是炖煮,只要翻动手法不太粗暴,它还是比较容易保持完好外形的,甚至越炖越结实,这一点还真有点“神”。

自小我就爱吃豆腐,每天都盼着爷爷回家路上会买上一块,然后就可以盼着爷爷炖我最爱的砂锅豆腐了。切两片五花肉,泡一张粉皮,大葱爆香后五花肉炒出油,加点酱油烹香,和切块的豆腐一起转移到砂锅里加水小火炖,出锅前几分钟放进泡开的粉皮,小火咕嘟咕嘟,出锅再撒几根青蒜苗,香气扑鼻且百吃不厌——这一直是我记忆里,冬天最暖胃暖心的一道菜。

豆腐的品质取决于水质,泰山甘冽的泉水,自古就被誉为酿酒烹茶的上乘之水,泰山的水成就了泰安的豆腐,当然这水用来烹饪更是不在话下,“三美汤”里最重要的,恐怕就是这水了。因了泰山“五岳独尊”的神圣地位,泰山的泉水也几乎被神化了,民国初期的医学家高宗岳在他的《泰山药物志》中竟把泰山玉液泉的泉水列为泰山十二大名药之一。早在三国时期,泰山泉水就已经美名远扬,曹植在《驱车篇》中急躁:“神哉彼泰山,五岳专其名……上有涌醴泉,玉石扬华英。”

泰山的山色之美(品味泰山三美)(4)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泰山的水质也确实好,查阅资料发现,1991年泰安市卫生局对泰山景区内的八大名泉(玉液泉、壶天阁泉、竹林寺泉、月亮泉、大众泉、龙泉、红门泉、王母泉)进行了采样分析,证明这些泉水皆属于低钠低矿化度泉水,在阳离子中以钙的含量最多,阴离子中绝对多数以重碳酸钙为主,PH值在6.6~7.5之间,为“低矿化度低钠中性矿泉水”。近三十年过去,不知道现在泰山的水质是否还如往昔。

有了三种主要原料,三美汤就可以做起来了。配料非常简单,只要一点点的葱、姜末,起油锅炸出香味,放入豆腐、白菜和泰山泉水烧滚,撇去浮沫,加一点盐略加炖煮即成。讲究的做法可以用泉水炖鸡汤,再用清鸡汤去煨豆腐,但我觉得,这道质朴清简的菜品,还是简约版更美。做三美汤要少着油盐,当然山东人做菜最爱放的酱油也是绝对不能加的,嫩黄雪白的颜色浸在乳白的汤汁里,看上去是最普通不过的食材,却有无可比拟的鲜美。原原本本的菜香,清淡怡人的豆香,不露咸口,只剩甘美。

我是个无肉不欢的人,常常开玩笑说我和宋仁宗最爱的是同一口儿——最爱吃烤羊肉,因此小时候家里炖了白菜豆腐我往往避开不吃,体会不到那种清蔬简食的美。来北京之后,有次回家和以前同事一起吃饭,大家让我点爱吃的,我对着菜单愣了片刻,点了一道“泰山三美”。菜上来后,我细细品尝,唇间是一种淡味,淡得有余韵,淡得让人心都安静。就着这点味道,家乡一点一滴的好,也都泉水般一滴滴打心里涌出来,这样淡而甜地围绕在心头。这顿饭,这道菜我自己吃了小半盆,心说自己开窍太晚,如此清淡而甘甜的美好,竟然平生第一次尝到。

想来想去,也许只有杨万里咏白菜的诗句“新春云子滑流匙,更嚼冰蔬与雪虀”是对家乡这道“泰山三美”的最好形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