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白说娱S姐 原创首发,请勿转载

盖茨比在光环簇拥而来,又在闪光灯下独自离去,喧嚣凉薄的生死离别,他仍旧是千万人中永不坠落的纯情少年,绝非是被误解的浮华者。

盖茨比文章(一本好书之盖茨比)(1)

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盖茨比,充满希望、敢于奋斗、拥有富裕,宛如可望而不可即的梦,以梦幻般的剪影贯穿全书;

当盖茨比遇见莱昂纳多,少年的纯情、中年的努力、晚年的误解,以帅气鲜活的荧屏形象走进所有人的心里与泪水里;

当牛俊峰带着盖茨比走上《一本好书》的现场,追梦少年从荧屏走了下来,以勇敢、偏执、奉献生命的真人形象走进了现实生活里,在阵阵鸣不平的呐喊里他触动了我们敏感的心弦:他比所有人都好上一千倍、一万倍!

盖茨比文章(一本好书之盖茨比)(2)

盖茨比,拥有简单与复杂的矛盾气质,成为物质至上、阶级等级里格格不入的牺牲品。三次三度的创意作品里,盖茨比绝非是被金钱打造的浮华者,他身上纯情的人格魅力,才是我们为之动容的关键。

美国梦的升起陨灭,来看被误解的盖茨比人性之光。

盖茨比文章(一本好书之盖茨比)(3)

泡沫之恋,幻想夙愿的执念

盖茨比对黛茜的执念,在《一本好书》的舞台剧上,经历的是一场泡沫之恋。

盖茨比文章(一本好书之盖茨比)(4)

区别于书籍灵感的幻想,《一本好书》采用话剧改编的形式将两人恋爱纠葛,以舞台戏剧冲突身临其境的还原泡沫之恋的矛盾与幻灭,同样是剧情配备说剧角色的故事结构,牛俊峰扮演的尼克更像是领路人,颠覆了不予评价他人的旁观者形象,代入了解说人自己的思想与观点,便注定了这场舞台剧的泡沫之恋,远比书本更精彩。

话剧的故事结构仍旧延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卡拉伟家族全部都在黛茜的家中出现,口中却都说着赫赫有名的新晋富豪盖茨比,本以为旧人再见相见恨晚,故事精彩的重点绝不是昔日恋人重逢后的温情,而是在于现身后的盖茨比与戴茜夫妇在纽约小房间里那场对峙。对峙,成了全剧的高潮,也成了盖茨比人生的转折点。

盖茨比文章(一本好书之盖茨比)(5)

“你要的太多了,我爱汤姆,但也爱你。”在黛茜温柔的恳求声中,盖茨比对五年的爱情执念彻底山崩地裂,注定了这是一场回不去的泡沫之恋——性格,产生了心理距离。

盖茨比仍旧是那个盖茨比,黛茜已不是原来的黛茜。小房间的转折,一次给了盖茨比,注定这是“幻想泡沫”。

盖茨比的性格属于理想型,是尧谷子人格理论笔下最热情而多情的人,忠于自己内心的信念和极具包容力,所以和黛茜回到五年前的小镇和大别墅里生活成了他毕生追求的唯一夙愿,这个愿望只能说是刻舟求剑的“幻想”。

盖茨比文章(一本好书之盖茨比)(6)

恰恰黛茜不同,她的骨子里却有着女人少有的审时度势,不会为了感动而后悔,典型的多变型性格,一面是富家女却不是拜金女,物质并非她的追求,一面是多情却不滥情,爱盖茨比但忠于汤姆。所以面对盖茨比自认为的富裕生活示好,她仍旧可以像当年撕掉信笺若无其事地嫁给别人一样,她要的是出身的贵族。面对盖茨比,她更像是戳破幻想“泡沫”的人。

盖茨比看起来富有,实际上一无所有。小房间的转折,另一次给了汤姆,这就是击溃盖茨比心理防线的底线,除了梦中情人还有“现实泡沫”。

黛西站在两个男人中间,抱怨着汤姆的花心却始终不会分手,正如汤姆笃定的说:“她不会离开我,因为她不会和罪犯在一起。”和人生污点相比,黛西自然会选择花心的小错,毕竟这是贵族面子的问题,这是一场看三人之争的矛盾,其实是现实享乐主义与个人浪漫主义的矛盾。

盖茨比文章(一本好书之盖茨比)(7)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正是一战结束后的喧嚣年代,所有人都追名逐利发财致富,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只有财富,这就酿造了所有人唯物至上的自私贪婪,盖茨比简单和浪漫反倒显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这也是被误解的重要原因,尽管他的原始资金靠的是酒水制造,他的发财只为了生存和心爱的女人,为的是组建家庭的温馨。

同样追名逐利,有人为了地位、面子和身份,而有人只不过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就是盖茨比与众不同的魅力和难能可贵的地方,也注定了逆行大环境下终究成泡沫幻影的悲剧。

同时,这便给了《一本好书》里话剧改编的一句问话的答案:“家是什么?婚姻是什么?是高贵让步给低俗吗?”

盖茨比文章(一本好书之盖茨比)(8)

家和婚姻绝非金钱至上,金钱难买真爱与和谐,真正维持家庭温暖的人性本身。不管盖茨比对财富追求的夙愿,还是对相信爱情的执念,折射出盖茨比少有的纯情魅力——纯粹,执念的另一面便是人性的纯粹,这是盖茨比最吸引人的闪光点。

盖茨比和黛茜的泡沫之恋就像一面镜子,照射出盖茨比谦谦君子的真实。谦谦君子,温文如玉,古人爱玉,盖茨比更胜玉,既有玉石的坚韧又有朴实的纯粹。

这就是为什么95年过去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反而被纳入美国课本的重要原因,人性纯粹的魅力往往大于鸡毛生活的本身。

盖茨比文章(一本好书之盖茨比)(9)

双重身份,不可逾越的鸿沟

七年前,我们沉醉于莱昂纳多纯情少年的可爱,也感叹于盖茨比美国梦破碎的悲情。

盖茨比文章(一本好书之盖茨比)(10)

不同于舞台话剧的场景呈现,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更专注于人物微妙的表情、细节的暗喻,绿光就是贯穿于全剧暗示盖茨比人性之光的象征,而汤姆与盖茨比的双重身份揭示了悲剧人生不可逾越的鸿沟。

“任何人,无论出身、种族和宗教信仰,只要通过自力更生的追求就有获得幸福的权利。”美国梦的出现正是来源富兰克林,他身体力行的告诉所有人: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真实、诚恳和正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此。

盖茨比文章(一本好书之盖茨比)(11)

《了不起的盖茨比》很好的诠释了美国梦的两面性——追梦的真实和阶级的虚伪,盖茨比和汤姆的双重身份就是现实里两派人的缩影。

汤姆的身份有两种,一种是西部野蛮人,一种是东部上层人。在美国文学作品里,东部象征着文明繁荣,比如人人追逐的纽约,而西部则是野蛮原始,所以汤姆就是身强体壮目光短浅的土豪,千里迢迢从西部定居东部的原因就在于此,同样追逐美国梦,他想要的是享受物质的极乐与别人尊重。

盖茨比文章(一本好书之盖茨比)(12)

盖茨比代表的身份,一种是底层穷人,一种是东部犹太人。因为出身贫寒,即便麻雀飞上枝头当上了凤凰,可终究扭转不了上流社会的有色眼光,所以出身西部的上层人汤姆却瞧不起一夜暴富的犹太人,同样追逐美国梦,他想要的是光芒的未来与梦想的实现。

无论是身份还是目的,两派人的尖锐矛盾就在于此,体现在小房间里的前后故事里。与话剧要表达的家庭观不同,电影里小房间的矛盾在于两个男人的阶层对抗。

对于野蛮人汤姆的评价,《一本好书》里编剧史航说他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傲慢人,我倒更认为他是虚伪而城府的聪明人。打破小房间里三人爱恨僵局的关键是,汤姆轻描淡写的对盖茨比说的一句话:“你偷来的或梦到的一切,根植于血统里。”

盖茨比文章(一本好书之盖茨比)(13)

血统成了评判人与人价值的筹码,那是高于物质又无法改变的鸿沟。汤姆的聪明就在于懂得如何摧毁一个人的自尊与表面的光鲜,让盖茨比动怒失态的是即便努力也无法办法改变的尊严。一间房,一句话,一个善于隐藏情绪给人致命一击的虚伪之人,一个像毛头小子的真实之人,这便是身份阶层之下两派人的不同本性。

小房间之后的矛盾,在于车祸现场埋下的伏笔。一场黛茜的车祸,汤姆一面险恶的嫁祸给了盖茨比,一面回家安慰黛茜远走高飞,另一面却否认认识车祸的情人;盖茨比却一面生怕黛茜无法处理的等待,一面徘徊门前生怕黛茜被丈夫的不善待,另一面下定决心为她承担一切。

盖茨比文章(一本好书之盖茨比)(14)

盖茨比和汤姆的身份代表的阶级,是无法逾越的鸿沟;阶级之上流社会人的城府险恶人心和底层人真实简单的人性,更是永远无法改变的鸿沟。

我了解到的盖茨比是永不放弃希望的过人天资,他不远万里而来,看见绿光时的疑问,才明白那是让小舟逆流而上又不停被浪潮退回过往的含义。

盖茨比文章(一本好书之盖茨比)(15)

全剧的结尾,本是局外人的尼克却成了剧中人,一语道破了令盖茨比困惑不已的绿光本意。绿光正是追梦底层青年的希望之光,可以逾越阶层、时代、眼光与世俗的平等。

盖茨比文章(一本好书之盖茨比)(16)

盖茨比从穷小子到富豪身份的陨灭,代表了真实性情的追梦人终究难以成功,绿光夜晚的再次来袭,也象征着更多前仆后继的“盖茨比”们追逐美国梦的努力到梦碎的过程。

盖茨比文章(一本好书之盖茨比)(17)

成长烦恼,梦想与现实挣扎

盖茨比真的只是追梦青年一代吗?尼克真的只是感同身受的局外人吗?不,我想这两种人都是作者菲茨杰拉德自己。

盖茨比文章(一本好书之盖茨比)(18)

《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叙事者、意象与隐喻,如果你了解他短暂的一生,便会知道无论何种写作手法,他都在告诉所有人此书正是他的一生写照:叙事者尼克其实是他作家本人,盖茨比是他过往经历赋予美好的另一个自己,书中优美的暗喻是他一生写照。

“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茨杰拉德一生之墓上刻着《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旨内核。

盖茨比文章(一本好书之盖茨比)(19)

茨杰拉德与盖茨比的经历如出一辙,中产阶级爱上富家千金却爱而不得,努力摆脱乡音练出一口标准的高级英语,极力抹掉身世差异;还未来得及当一名少将却因美国一战结束无疾而终;一事无成的他靠着广告文案过活又在写书成名之后,享受极致的快乐,就连离去都与盖茨比一样萧条落魄。

从身份差异、追求极乐到破产的离去,他用亲生经历的影射讲述成长的烦恼:梦想永远与现实相差甚远。

盖茨比文章(一本好书之盖茨比)(20)

迷惘、悲观、追梦的矛盾,都是梦想美好与现实破灭的挣扎,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美国梦。梦想与现实的差异,穿越时光的河流来到现在,正如当下疫情宅家失业的迷茫、中年人的去与留、年轻人拼搏而头破血流,都让人感同身受撩动心弦。

这就是为什么《了不起的盖茨比》在百本书籍里排名第二的原因,它告诉了我们一场世纪不变的哲学:生存的价值。

#我,无条件写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