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沉迷于手机怎么办(学生沉迷手机怎么办)(1)

疫情居家学习

再叠加一个超长寒假

很多孩子

似乎已经习惯了

与电子产品为伴的生活

新学期开学后

一些孩子

无法立马和电子产品“断舍离”

甚至会有诸多不适应

如无法集中注意力

上课时不时沉浸于游戏幻想

上课昏昏欲睡

…………

作为家长

如何引导孩子呢?

下面

时报君和您一起思考

↓↓↓

作为家长,你沉迷手机吗?

如今,青少年的触网年龄越来越小。对于孩子来说,手机是一个新奇的世界,它可以拍照、可以聊天、可以玩游戏,可以了解更精彩的世界。

有人说,每一个手机成瘾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手机成瘾的家长。尽管现实中一定有不少自律的家长,但我们的确也能看到一些家长,一边呵斥孩子不要玩手机,一边又在孩子面前醉心于手机不能自拔。

许多时候,是父母亲手把手机送到了孩子手里。当孩子“闹腾”,需要人陪时,就给他一部手机,让他可以听故事、看动画、玩游戏,瞬间整个世界都安静了,父母也省心了。

殊不知,孩子的“手机瘾”,就是这样慢慢染上的。家长苦恼孩子沉迷于手机与网络游戏,担心被不良信息所伤害,担心孩子直线下降的视力,更担心手机对孩子的学业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而孩子也曾抱怨父母总是无时无刻不盯着手机,总是“没有时间”和自己聊天、玩耍,却不想允许自己玩手机。手机似乎成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一道墙。

小学生沉迷于手机怎么办(学生沉迷手机怎么办)(2)

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

手机的存在是有利有弊的,能在孩子面前做到不玩手机的家长是极少数。所以,希望家长可以在孩子向你发出“我想你陪我玩”“我在跟你说话”的信号时,果断放下手中的手机,认真投入地陪伴孩子,认真倾听他们说的话。

当孩子对手机开始渐渐沉迷时,家长们就要敲响“警钟”了。因为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可能不尽相同。

01

社交型依赖

手机通讯录、微信朋友圈、QQ群,这些平台里面有这么多好友,便捷的沟通交流方式,让孩子难以割舍。

02

游戏型依赖

手机里面的网络游戏特别多,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满足。

03

娱乐型依赖

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也不多,但有很多电影、音乐、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

小学生沉迷于手机怎么办(学生沉迷手机怎么办)(3)

作为家长

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

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

到底是属于哪一类

然后再对症下药

找到应对方法

使用手机的6个建议

其实,防止孩子沉迷手机,关键不是决定几岁给孩子手机,而是教会孩子,如何防止无意义的沉迷。

1.在家里设置“手机专区”

很多父母自己也是手机重度使用者。如果自己频繁用手机,再去教育孩子不玩手机就难有效了。父母可以跟孩子商量,互相监督使用手机情况。孩子放学或者父母下班后,统一把手机放在一个地方。真的必须要使用手机的话,需要向对方提出申请。

2.父母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对于成人来说,手机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和生活联系工具。但是还是建议父母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比如可以乘孩子睡觉或者写作业时,发完所有该发的短信和邮件。在陪孩子出去玩或者家庭晚饭时间,最好把手机收起来,没有一个孩子喜欢父母在陪自己的时候经常被手机打扰。

3.别把手机作为哄孩子的工具

手机被一些家长喻为“哄娃神器”,手机里一部动画片就可以让孩子安静很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岁以下的孩子不应该有任何屏幕时间,包括电视、影片,以及玩电脑游戏;而两至四岁的孩子每天最多一小时,愈少愈好。

4.帮孩子选择接触的内容

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对于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们来说,家长更应该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

5.多陪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父母只要有时间,就要多带孩子出去玩,一定要走出。参加户外活动。逛公园、跑步、跳绳、打篮球……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是让他的精力得到充分释放。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只是智能屏幕制约了孩子本有的活泼和玩耍。电子产品给孩子带来的快乐是暂时而非持久的,更不是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当孩子在真实世界里得到了快乐,哪有心思会沉迷于电子产品呢?

6.睡前1小时不接触电子设备

每天晚上睡前使用手机会干扰睡眠质量。睡前使用手机会抑制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减少深层睡眠的时间。

接下来

刘朝莹博士

向您介绍

如何引导

孩子合理使用手机

↓↓↓

刘朝莹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控制孩子玩手机,不妨先来个家庭公约

2022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中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成了家长和老师特别头疼的一件事。简单粗暴地禁止肯定是行不通,那么该怎么样引导和教育孩子呢?我尝试用行为契约教养法帮助过青少年家庭控制手机,孩子能回家放下手机,或者把手机交给爸妈保管。下面我分享几个实用的建议:

前进一小步,目标制定不图快

一下子禁止孩子看手机,很容易引发亲子冲突,所以需要逐步减少。比如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减少几分钟,一周7天改为一周5天或3天。在改变中,孩子自控力就得到了提升。

曾有一名中学生,假期里每天玩4个小时手机。妈妈管他,他就跟妈妈吵架。我们采用了前进一小步的方法,先把4个小时拆成上午2个小时,下午2个小时,孩子一听,觉得没什么损失,就答应了。虽然时间一样,但分开玩其实也是在提升孩子“停止游戏”的能力,增强他的控制力。

第二阶段,就改为了分成四个1小时,进一步提升孩子的停止能力。第三阶段,开始逐步减少时间,1小时变成55分钟。孩子也比较痛快得答应了,经过循序渐进,孩子能把玩手机的时间控制在每天20分钟。这样的过程,孩子容易接受,愿意去执行。只有孩子愿意执行的约定,才能取得效果。

温和沟通,平等尊重不发火

父母与孩子沟通时也要讲究方法,保持情绪稳定,孩子更容易听进去。我们建议家长用简洁描述的方式去说话,不要用夸张、情绪化的方式说,而且还要给孩子预留出结束时间。

比如约定了玩20分钟,需要在15分钟时,就提醒孩子一遍:还有5分钟。而且,温和地沟通能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平等,而不是爸爸妈妈强压着他,孩子更愿意听从。

坚守底线,执行过程不动摇

如果孩子在温和沟通后仍然不能停下来,就需要父母保持平静地去制止了。有的家庭约定:如果今天超时,第二天就不能玩。那么第二天一定要坚守住。有的家庭约定,到时间孩子不停下来,可以父母强制。因为这都是平静状态下约定的,并且有前面的提醒在先,这时父母坚定通常不会引发冲突,孩子反而能接受。

适当激励,享受喜悦不放弃

当孩子能够忍住诱惑,停下玩手机时,一定要给孩子激励,表扬他或者满足他其它的一些合理小心愿。这样能缓解孩子的情绪,也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觉得“我能做到”。

此外,家长还可以尝试设置一些阶段性目标,孩子达到目标时可以给他庆祝一下,并问问他是怎么做到的?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学会控制,学会抵制诱惑,才是更大的帮助。

最后

时报君提醒

良好的亲子关系

能够有效减少或远离

电子产品的使用

来源:中国网教育、现代教育报

: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小学生沉迷于手机怎么办(学生沉迷手机怎么办)(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