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影像时间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关节炎,主要侵犯中轴骨,以骶髂关节疼痛、脊柱僵直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脊柱关节病, 多在年轻时起病,一般不超过三十岁,一般发病年龄在 16~25 岁,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疾病,遗传因素在 AS 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学者认为 AS 与 HLA-B27 有直接关系。免疫因素也是其中一个病因,有人发现 60%AS 患者血清补体增高. 活动期 ESR 和 CRP 值升高,它能很好地反映 AS 情况。

临床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少数人会出现轻微的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等。由于症状较轻,常常被忽视病情的发展,致使病情延误,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以脊柱附着点炎性反应与骶髂关节病变为典型临床症状。首先侵犯骶髂关节,上行发展至颈椎。早期病变处关节有炎性、周围肌肉痉挛,有僵硬感,晨起明显,也可表现为夜间疼,经活动或服止痛剂缓解。

影像学检查

对 AS 的诊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98%~100% 病例早期即有骶髂关节的 X 线改变,是本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1)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2)

正常腰椎图像

早期现为骶髂关节炎,病变一般在骶髂关节的中下部开始,为两侧性。可见斑点状或块状,髂骨侧明显。

继而可侵犯整个关节,边缘呈锯齿状,软骨下有骨硬化,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最后关节间隙消失,发生骨性强直。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3)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4)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5)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6)

双侧骶髂关节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欠规则,左侧骶髂关节呈锯齿状改变,关节间隙变窄。

延续至腰椎时,椎小关节及椎体骨小梁模糊,椎体呈「方形椎」或「竹节样改变」,腰椎的正常前弧度消失而变直。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7)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8)

X 线平片图像

强直性脊柱炎在 X 线下除「竹节样改变」外,还有两个很特殊的征象。

1. 强直性脊柱炎累积腰椎时脊间韧带钙化,在 X 线骨盆片形成「匕首征」,另外可见两侧骶髂关节骨性融合。右侧髋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坏死。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9)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10)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11)

插图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2. 由于脊上韧带、脊间韧带和两侧小关节骨化,形成竖向排列的三条高密度线,类似无轨电车的轨道,故称为「电车轨道征」。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12)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13)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14)

插图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15)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16)

CT 矢状位图像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17)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18)

CT 三维重建图像

病变发展至胸椎和颈椎椎间小关节,椎间盘间隙发生钙化,纤维环和前纵韧带钙化、骨化、韧带骨赘形成,使相邻椎体连合,形成椎体间骨桥。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19)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20)

纤维环和前纵韧带钙化、骨化、韧带骨赘形成,使相邻椎体连合,形成椎体间骨桥。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21)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22)

颈胸椎后凸畸形。头部活动明显受限,常固定于前屈位,不能上仰、侧弯或转动。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23)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24)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25)

韧带钙化、骨化、韧带骨赘形成。

鉴别诊断

骨病一图读懂强直性脊柱炎(传说中的竹节样改变)(26)

点击查看大图。

【版权声明】本平台属公益学习平台,转载系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信息之目的,且已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不希望被传播的老师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