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有一技之长或善隐藏亦或死扛(直言不讳容易得罪人)(1)

直言不讳

许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性格直爽,常常“直言不讳”,不喜欢转弯抹角,不知不觉得罪了不少人。

说得好听一点是性子直,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情商低,不懂得给人留面子,给人台阶下。

古往今来的谏臣,敢于直来直往,一点儿情面也不留的恐怕只有魏征了,其他的人,都善于讲寓言、讲故事,旁敲侧击,给大家留台阶下。

“直言不讳”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四·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中,意思是性格直爽,有话直说,毫无忌讳。

它的近义词是:单刀直入、心直口快、直截了当、直抒己见、毋庸讳言等。

反义词有:含糊其辞、讳莫如深、借题发挥、旁敲侧击、闪烁其词、隐晦曲折、指桑骂槐等。

人总有一技之长或善隐藏亦或死扛(直言不讳容易得罪人)(2)

齐宣王求贤若渴,广招贤士

齐宣王当政的时候,见到西方的秦国招揽天下贤士,变得越来越强大,便不惜耗费巨资,招揽各派文人、学士到齐国的“稷下学宫”来,让他们自由议论,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的形成。

在这些人当中,就有一个叫王斗的人,我们只知道他是齐国有学问的人,具体资料不详。

王斗听说齐宣王在广招贤士,于是决定登门造访,求见宣王。

宣王求贤若渴,当然愿意接见,于是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命令负责接待的人去引领王斗进宫来。

王斗却说:“我来拜见大王是趋炎附势,大王来迎接我是礼贤下士,大王打算怎么办?”

负责接待的人赶紧回去禀报,宣王一听,马上停下手里的工作说道:“让先生慢行,我要亲自去迎接。”

人总有一技之长或善隐藏亦或死扛(直言不讳容易得罪人)(3)

齐宣王亲自到宫门外去迎接

于是,宣王快步出门,屁颠屁颠地亲自跑到宫门外去迎接。

见到王斗之后,果然看见他气度不凡,马上高兴地说道:“我侥幸继承了先王的大业,兢兢业业地管理着社稷,现在求贤若渴,希望把先王的事业发扬光大。我听说先生批评别人不留情面,能够直言进谏,毫无忌讳,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王斗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大王一定听错了,我不过是一介匹夫,生于乱世,又侍奉昏君,每天活得战战兢兢,又怎么敢直言进谏呢!”

宣王一听,非常不高兴,心想:“果不其然,简直就是一根不会拐弯的直杆子!”

过了一会儿,王斗见宣王的脸色稍微好看一点儿了,才看准时机说道:“从前先王有五种爱好,所以他才能够九合诸侯,一举匡扶周室。所以周天子才会赐给他爵位和封地,才有了后来的霸主。现在大王已经有四种爱好与先王相同了!”

人总有一技之长或善隐藏亦或死扛(直言不讳容易得罪人)(4)

大王有四个优点

宣王以为王斗在夸奖自己呐,马上高兴起来,谦虚地说道:“哪里哪里?我这个人才疏学浅,能力不足,战战兢兢地治理国家还唯恐有什么过失,哪里还敢与先王有四种相同的爱好呢?”

王斗一看宣王果然入坑,进一步说道:“不不不……确实有四种,不信我一一列举。先王喜欢马,大王也喜欢马;先王喜欢狗,大王也喜欢狗;先王喜欢酒,大王也喜欢酒;先王好色,大王也好色。这不就是四种爱好了吗?唯一的一点不同是先王喜好贤士,可是大王却不喜欢贤士。”

宣王一看自己入坑,马上辩解道:“这也不能怪我呀,当今世上根本就没有贤士,你让我怎么去礼贤下士?”

王斗知道宣王已经入坑,不紧不慢地回答道:“世上没有骐麟这样的良马,大王的马厩却没有空着;世上没有卢氏那样的良犬,大王的犬舍也没有空着;世上没有毛嫱、西施那样的美女,大王的后宫不照样有佳丽三千吗?大王只是不喜欢贤士罢了,怎么能说世上没有贤士呢?”

人总有一技之长或善隐藏亦或死扛(直言不讳容易得罪人)(5)

世上不是没有贤士,只是大王不爱罢了

宣王顿时有些不好意思了,只好强词夺理:“齐国的天下是先王留下的,我也很忧国忧民,希望得到贤士的帮助来治理国家,这样才对得起江山社稷。”

王斗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大王口口声声地说忧国忧民,我看大王对江山社稷还不如对一尺的绉纱(一种用细纱纺织的丝绢,常用来做贴身衣物)珍惜。”

宣王疑惑不解,问道:“先生这话又是怎么讲的?”

王斗问道:“大王要做一顶帽子,不交给亲近宠爱的人去做,而是交给能工巧匠去做,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能工巧匠)善于做(帽子)。现在大王治理国家,不交给善于管理国家的贤士去做,而是不亲近宠爱的人就不任用,所以我才说大王爱绉纱胜过爱江山社稷呀!”

这时,宣王终于恍然大悟了,惭愧地说道:“是我对不起国家呀!”

人总有一技之长或善隐藏亦或死扛(直言不讳容易得罪人)(6)

齐宣王恍然大悟

于是选拔了五位贤士担任重要的职务,齐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齐宣王虽然算不上明君,但是,在他执政期间,齐国还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所以我们才会说,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呀!

如果一个人站出来跳起来就指着宣王的鼻子破口大骂:“你是个昏君,就知道享乐……”恐怕话还没有说完,脑袋就搬家了!

参考资料:《中华成语大词典》《战国策·齐策四·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全历史·齐宣王》《史记·齐太公世家》

声明:配图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