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鲜于璜碑》的“气满”

作者:蔡春华

“气满”是对幅书法作品的整体评价,他关系到线条的质量所折射的生命强度。包世臣《艺舟双楫》中,两次提到“气满”:气满,则离形势而专说精神……若气满则是来源极旺,满河走溜,不分中边。包世臣特别强调书法创作要“气满”:气满了,生命力就旺盛了;要想生命力充实圆满,就必须气满。

如何得到气满呢?最重要的还是在于用笔,即笔要实,笔实则意味着气满。所以,气满的关键就在笔画的中实。

如何才能做到用笔的“中实”呢?关键在于用笔以“逆涩”为主,注意笔画的中截,不使其中空、中怯。人们常说“不看两头看中间”,笔画两头的出入之迹点画交代清楚,容易被人注意,而笔画中间中实感和涩行之秒却容易被忽视,容易出现直率油滑之病。这是初习隶书之常态。

笔者认为,《鲜于璜碑》之“气满”,当以笔笔将全身之力,通过五指送至笔端,达到笔画的中实。在铺毫行笔的过程中,需注意“行”与“留”的关系,即“行处皆留,留处皆行”。凡横、直平过之处,行处也。如“盖”字,

横画多,“修”字,

隶书乙瑛碑写多大的字合适(如何理解鲜于璜碑的)(1)

竖画多,必使“裹锋涩行、逐步顿挫”,切不可率然径去也,否则就显得油滑而全无笔力。

笔画要有力量,笔的出入需取逆势,顶锋杀纸,而中间部分则要涩涩推进,用笔到毫发细处,也需铺毫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