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财经新势力#来自河南的95后大学生黄女士,最近就靠收破烂月入过万上了热点排行榜。在“收破烂”这个很多人嗤之以鼻的行业里,“211”毕业的大学生却能一头扎进去,并且还实现了月入过万的收入。

如此放下身段的选择,让不少网友惊呼,这下子,看来孔乙己也脱下长衫了。干接地气的活,收入照样吊打你们。

收破烂一年赚几百万(211大学毕业的95后收破烂月入过万)(1)

那些面对就业尚且迷茫的网友们,在钦佩这位黄女士敢弯下腰的勇气同时,也似乎通过她的故事受到了启发,找到了另一种开拓职业的可能性,格局和眼界都被打开了吧?

不过,先别忙着激动,先想想这真的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不被学历所束缚的励志故事吗?其实答案并不是的。黄女士预先所做的功课,只怕新闻内容里并没有提及。

从这件事的整体上来看,人家黄女士她确实是在废品回收的领域做到了丰厚回报,但是具体做的事,本质上还是通过互联网找到信息差的创业模式。换句话说,人家可不是去捡破烂,而是通过互联网信息来赚破烂的差价,这才是关键!

人家可是预先注册有公司的,黄女士注册了一家网络科技公司,注册资本为500万元,并且旗下还运营有一款废品回收小程序。实事求是地说,哪怕是创业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收破烂”,黄女士也很值得称道。她的互联网思维,确实为废品回收的行业升级提供了某种尝试。

这位95后的小美女,等于说是提前做足了功课,之后深耕业内才获得回报的,只不过新闻里只把后半部分曝出来了,然后大家只是看到赚钱多的事件结果,就馋流口水了。

老话说得好:“光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揍”。

问题就在于,是创业就诚实地说创业。现在很多自媒体将它包装成一个励志故事,试图为迷茫的年轻人们端上一锅心灵鸡汤,试图说服他们职业选择不分高低贵贱。这恰恰就是在误导年轻人,让他们误以为这些低门槛甚至零门槛的传统行业,遍地都是金钱,只要弯腰去捡。

弯腰捡钱?哪那么容易?

大家热爱宣传、讨论类似敢想敢干的励志故事,的确完全可以理解,毕竟现在内卷的不像样子了。

比方说前两天,不就有媒体报道,广州一些美团站点的外卖骑手,居然都已经招满员了,好家伙。过去总说不努力就去送外卖,现如今连去送外卖都不一定够资格了。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年轻人们将“躺平”、“摆烂”等词语挂在嘴边,索性破罐破摔,消极避世。大伙儿消极沮丧的心态,太需要类似“收破烂”月入过万、“95后”夫妻摆地摊卖土豆日入9000之类另辟蹊径的励志故事来安慰了,打打鸡血,赶明儿我也能月入10万!

钱,是不是不躺平、愿意弯下腰脱下衫子就能捡到?这又回归了这个问题的本质——还是需要等价的、无差别的劳动付出来换取回。

举个例子,我一行代码不写,只做管理岗位就能年薪一亿?别逗了,我又不是张小龙。

可是假如我确实技术过硬,然后去接点外包的活,虽然收入少工作累,毕竟是付出换收入了,赚点辛苦钱还是可能的吧。

然后我自己做了款小游戏“狼了个狼”,火爆全网,顺便成立个小工作室,然后张小龙看上了,花个五百万投资把工作室收购了,我是不是换了种方式励志了一把,好歹小游戏也是菜啊。

用学历和认知去互联网领域尝鲜,全方位规划妥当,其实里面细节还是蛮辛苦的,这些细节都被屏蔽了,然后爆出个励志的好结果出来。

其结果就是:原本高度门槛化的创业,非常操心细节的运营,被简单化为“收破烂”,一个细节被扭曲、重点被隐藏的创业故事,除了说明创业者有聪明的头脑和敏锐的嗅觉,其实说明不了什么,想投机取巧别指望了,反正它并不是想象中的、完完全全打破职业偏见的案例。

有不少网友调侃称,看到网上的这些新闻,我也想今天去摆摊日入9000、明天去“收破烂”月入过万。这钱看似不难赚吧?

不加思考、不做消化地去单纯相信,那你就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