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仅有小学文化水平,年轻时靠“收粪”为生的他,却摇身一变成为公司数量达700余家、年收入达700亿的知名企业家。

在他的创业路途中,频频遭到人们的质疑和谩骂,但拥有六家上市公司的成绩让看不起他的人不由得心生敬仰。

甚至连互联网商界“一哥”马云也亲自拜访,在雨中为他撑伞。在面对不凡的伟业时,他却以农民自称,始终低调做善事。

他究竟是歪打正着,还是一位深谙未来先机的商业奇才?

徐文荣出资300亿重修圆明园(横店之王徐文荣)(1)

网罗天下奇闻,纵览世间百态。搜录身边奇人轶事,探寻异样乡野神人。本期子牙童趣轶事奇人录,就带你走进这位缔造成功伟业的商业家——徐文荣的世界。

徐文荣从小就有自己的远大抱负

徐文荣于1935年出生在浙江东阳的一个贫寒家庭,家中有五个孩子,他是年纪最小的一个。

不巧生逢战乱,自从徐文荣记事起,父母就在不停地搬迁,在各个小街巷道里吆喝叫卖,做一些小生意养家糊口,在他三岁时,全家南迁到横店,从此便在横店定居。

徐文荣出资300亿重修圆明园(横店之王徐文荣)(2)

在不安定的社会条件和贫寒的家庭条件下,即使徐文荣在上学堂时成绩优异,但仍没能读完小学,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辍学。

在徐文荣15岁那年,国家正在全国范围内征兵入伍,心怀家国大义的他特地谎报自己已经成年,义愤填膺地报名参加士兵选拔。可惜的是,最终他却因为身高不达标被取消资格。

参军不成,但生活还得继续下去,为谋生计,徐文荣又来到家乡的人民公社任职,这一干就是七年,后来还随着父亲一起做起了游商买卖。徐文荣青年时期的谋生路走得非常坎坷。

徐文荣出资300亿重修圆明园(横店之王徐文荣)(3)

但正是和父亲外出游商的这段经历,培养了徐文荣的商业头脑,也为他提供了商业信息,这对于他事业的转折有着很大的意义。

用他的商业头脑开始打拼

20世纪60年代,当时徐文荣还在东阳当农民,长期从事种植农作物的他深知肥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但在彼时物资匮乏的年代,种植肥料异常稀缺。

在徐文荣之前走南闯北的经历中,他了解到有一种叫马桶砂的肥料肥力非常高,而且成本非常低。

徐文荣出资300亿重修圆明园(横店之王徐文荣)(4)

徐文荣便想用马桶砂与人民公社交换相应价值的玉米等粮食,在反复协商之下,人民公社认为也算是个一举两得的事情,便同意了徐文荣的请求。

随后徐文荣前往家家户户,用工具刮下马桶壁上的晶状固体物,此举让徐文荣吃到了不少甜头,他也成功收获了1000斤玉米以及1200元现金。

但心地善良的徐文荣,也没有忘记那些好心给他提供马桶砂的村民,他除了留给自家一些应急的粮食之外,其他的都分给了村民。

徐文荣出资300亿重修圆明园(横店之王徐文荣)(5)

自从徐文荣把这件前无古人的事情做好之后,有的人对他感恩戴德,他成了大家心目中德高望重的代表。

而有的人却给他安上了一个投机倒把的罪名,面对此样的两极分化,徐文荣便更加谨慎地对待生意上牵涉到的人情世故。

后来,徐文荣看到了商业带来的巨大红利,于是开始做起了废铅提炼真铅的生意,同样也做得有声有色。

徐文荣出资300亿重修圆明园(横店之王徐文荣)(6)

1975年,在村民的推举下,大家让徐文荣担任当地螺丝厂厂长。但这家螺丝厂将濒临破产,连年亏损,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烫手的山芋,不知从何下手,许多人在等着看他的笑话。

真金不怕火炼!在徐文荣的精心管理之下,只用了三年时间,螺丝厂的盈利就翻了五倍。目光长远的他认为螺丝厂应该继续经营下去,不断地扩张规模。

但在作出这一决定时,徐文荣却遭到了众多村民的反对,村民们担心以后会有风险,打算见好就收,想尽快把盈利的钱分红。

徐文荣出资300亿重修圆明园(横店之王徐文荣)(7)

但徐文荣力排众议,并承诺将来盈利的钱会越来越多,让村民们放心把螺丝厂交给自己。

作出承诺后的徐文荣工作更加忙碌了,他开始接手缫丝厂转型到轻工业,之后,又在原先缫丝厂的基础上衍生出针织厂、印染厂、丝织厂等等,逐步形成了一个小规模的商业圈。

这让徐文荣在当地也小有名声,成为知名的乡镇企业家。

徐文荣出资300亿重修圆明园(横店之王徐文荣)(8)

开始打造他的横店影视基地

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徐文荣的头脑非常清醒,并没有满足于目前所取得的成绩,而是始终怀有忧患意识,不断接轨先进经验和方法。

在时代的风口上,徐文荣又链接上电磁产业。在1990年,他不断请教相关电磁专业的专家,虚心了解学习电磁的发展前景和运作方法,最后在朋友的合作帮助之下建立了横店电磁场。

但胜利的喜悦迎来没多久,困难又接踵而至,近年来经营的产业类型有所局限,越来越招揽不到人才,盈利增长速度也有所下降。

徐文荣出资300亿重修圆明园(横店之王徐文荣)(9)

在20世纪90年代的下海热潮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新兴企业,让徐文荣的经营压力更大了。

1995年,著名导演谢晋在各地找景,打算拍摄影片《鸦片战争》作为香港回归的献礼作品。来到东阳寻景时,谢导认识了徐文荣,在两人的交谈中,徐文荣萌发了转型文化产业的想法。

于是徐文荣决定与谢晋导演进行签约,决意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布景的设计,为影视剧组提供拍摄场地,这是一笔不菲的投资,同时也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

徐文荣出资300亿重修圆明园(横店之王徐文荣)(10)

由于长期经营管理公司,徐文荣在指挥工程队施工时,也很有自己的一套,原本用三年才能完工的工程居然只用了一年。

他在选定布景地址后,炸掉了三座山头,并命令施工队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不间断地连轴转施工。

除此之外,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以前年代的历史感,徐文荣不惜成本,到全国各地去寻找老建材,面对影视导演的每一个小要求,他都全盘接受,或许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才让徐文荣一步步地走向了辉煌。

徐文荣出资300亿重修圆明园(横店之王徐文荣)(11)

随后,打算拍摄《荆轲刺秦王》的陈凯歌导演,看到徐文荣先前的成功经验后,便邀请他帮忙建造一座秦王宫。不负所望的徐文荣只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就建造起了和陈凯歌心目中一模一样的秦王宫。

在文化产业不断兴起之后,影视剧组纷纷与横店影视集团签约,常常每天有多达十几个剧组同时在影视基地内拍摄,有时剧组还需要提前一年预约,横店影视的生意一时间红遍半边天。

后来横店影视基地的规模不断得到扩张,山头也炸掉了上百座,规模巨大的影视基地和富有沉浸感体验的场所,也成为了许多人打卡旅游的景点,徐文荣的文化领域扩张又一次成功了。

徐文荣出资300亿重修圆明园(横店之王徐文荣)(12)

虽然徐文荣的产业越做越大,但他名下却没有任何股份,他坚持惠民的思想,每个月只领取自己的工资,也不参与任何的分红。2001年,66岁的徐文荣宣布退休,将自己的家业交给自己的儿子打理。

徐文荣作为横店影视基地创始人,他的儿子徐永安作为现任横店集团的董事长也是有勇有谋,父子两人联手不断扩张商业地图,并成功上市六家公司,包括横店东磁、普洛药业、横店影视、英洛华、得邦照明、南华期货。

但关于徐文荣重建圆明园的行为受到了极大的争议,有的人认为他的重建行为属于侵权。

八国联军侵华遗留的断壁残垣,更能激发起中国人民对过去那段屈辱历史的反思,而徐文荣自己认为他重建圆明园的初衷是为了扬眉吐气,重振中国的威风。

在了解这位打造不凡伟业的企业家徐文荣的一生后,你支持他重建圆明园的做法吗?我们期待你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就不会错过更新。请多多点赞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作品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