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舍去欲望和虚名,简单的生活,才是大智慧。

对于现在这个时代而言,是一个物欲熏心的时代,很多人很容易被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花花绿绿的世界,污染了自己的听觉视觉嗅觉。

道德经人生七个阶段(舍去欲望和虚名)(1)

当一个人眼花缭乱,他眼花缭乱的时候,必定就是他内心浑浊的时候。在这样的一个时候,是不利于一个人成长和内心发展的。

大部分人都过于的看重物质,如果说你一味的强调,让大家舍去所有的欲望,显得有一些不太现实。我们可以舍去那些不该有的欲望和虚名,用一种更简单的生活和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老子在《道德经》中,第12章圣人为腹,其中就说明了这个之中的利害关系。

道德经人生七个阶段(舍去欲望和虚名)(2)

在这一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让一个人眼花缭乱,音乐喧嚣杂乱让人听觉失灵,美味佳肴虽然好吃,但是容易让人味觉变味。

在佛教中,我们的感官被分为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器官,感知着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境界。所以产生了喜,怒,哀,乐,忧,思六种意识。

道德经人生七个阶段(舍去欲望和虚名)(3)

这样的意识存在,让我们的内心产生了很多的欲望,同时这些东西也能满足我们的欲望。而满足欲望的同时,如果说太过量,太过于杂乱,容易让自己内心备受煎熬,失去了原本的一种需求和原本的欲望。

其中的意思就是说,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容易让人产生眼花缭乱的事物,是眼睛丧失了辩证事物本身的一个能力。眼睛是用来观察事物的,但是很容易在面对这五彩缤纷世界的时候,让自己的内心迷茫。

同样的,在这句话中,比如说一个单一的音乐会让人心旷神怡,让人精神放松,得到一种很好的享受。但是如果声音嘈杂,各种好听的声音都混在一起,好好的享受就会变成一种煎熬。

道德经人生七个阶段(舍去欲望和虚名)(4)

在这些所有的解释中,老子最强调的就是,太过嘈杂的环境和东西,会让自己的欲望无限膨大,从而丧失本身的本心。

老子在这一章中所强调的,并不是让我们放弃享受生活,放弃那些好的生活,而是让我们在享受生活的时候,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不要无限制的只顾得满足自己的贪欲,如果能够丰衣足食,有一个恬静宁静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完全追求外在欲望上的无限满足,更不是让自己的欲望无限贪婪。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适可而止,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才能够抵挡得了外界的一些诱惑。

道德经人生七个阶段(舍去欲望和虚名)(5)

很多人一旦见识的多了,自己的眼睛和心,被外界的一些欲望五彩缤纷的东西污染之后,就很容易丧失本心。从而做出很多和法律的事情,这些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刚开始纯洁,以及到后来沾染各种各样的欲望之后的浑浊,最后变成了一个扭曲变形的状态。

现在这样的一个社会,有很多人觉得说这些空话套话没用,其实当你仔细品读之后,自然能发现老子思想中的强大所在。对于我们现在的人生,仍然具备着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你对于老子的这句话怎么理解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