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中国两大唐朝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李白以浪漫主义诗人著称,写诗狂放不羁,而杜甫以现实主义诗人著称,诗中总带着一番苦意。其实诗圣杜甫出身名门,那么为何他的诗却如此愁苦呢?其实是因为他的仕途不顺,他的诗就代表着他的一生。

杜甫怎么走上诗圣之路的(诗圣杜甫出身名门)(1)

诗人杜甫,他出身杜家,和另外一个大诗人杜牧同样是晋朝名将杜预的后代,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是“文章四友”之一。他的父亲杜闲做过朝议大夫、兖州司马。假如说这些官职不出奇的话,那么看看他的祖母和母亲的家族,他的祖母出身范阳卢氏,他的母亲出身崔氏,崔氏和卢氏都是唐初的名门望族,房玄龄魏征这种名臣都要花大价钱才能和这两家结亲,而杜甫祖辈父辈能和这两家结亲,也是相当了得。所以杜甫年轻的时候生活是极其优越的。

杜甫怎么走上诗圣之路的(诗圣杜甫出身名门)(2)

我们现在读书,说到杜甫都说他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但是在年轻的时候,杜甫可没这光荣的称号,他当时的诗说好听一点是比较全面,说难听点就是善于模仿,所以杜甫在遇到李白的时候,是当了李白的粉丝,毕竟当时李白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而杜甫还很嫩。

当然了,我们说杜甫嫩,那是和李白比,和其他诗人比,那绝对是高出一截,不过在杜甫和李白结识的时候,杜甫自己的诗还没完全奠定自己的路子,虽然也有好诗,不过一般认为在杜甫作品中是比较二流的作品,而且当时杜甫的诗也没有苦意,而是带着一股豪气,比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类,其实杜家极其豪气,他叔父少年的时候就杀人救父,杜甫还是受到一些影响的。

杜甫怎么走上诗圣之路的(诗圣杜甫出身名门)(3)

那么杜甫是怎么变成后来以现实主义,批评主义的诗人呢,这就和他仕途有关了。

我们这里要先说一说,我们现在人看李白杜甫,哇,大诗人,厉害,可是在当时却不是如此,古代诗词永远是小道,别说讲究军功的唐朝,就连皇帝太后都喜欢诗词的宋朝,柳永大半生涯只能在烟花之地填词,苏东坡的诗皇帝太后都喜欢,但是依然免不了被贬天涯海角。所以诗在当时,给诗人带来的东西真的不多,就算诗人拉下脸去写诗巴结权贵,但是权贵也未必在意。

在古代,出仕是最重要的,诗人身份对出仕没有太大的影响。

本来杜甫出身名门,会有很大助力,但是唐朝自李世民开始打压旧士族,以科举为优,当时不管你是士族还是平民,要么通过从军获取军功,要么通过科举入仕,就这两条路,其他路都走不通,这诗人自然一般都是走科举的,王维、白居易等人都是如此。(李白除外,不过据说他的背景有问题,不敢科举,另外李白家很有钱。)

问题科举之路不好走啊,别说唐初科举不规范,黑幕多多,就算科举规范了,中不中还是要看运气,宋朝之后科举规范很多了,你看柳永50岁才中举,徐文长一辈子都没中举。杜甫也是一样,三十九岁还没中举,这极大的影响了杜甫的家境,杜甫小儿子日后饿死,虽然有安史之乱的关系,估计也和杜甫迟迟做不了官有关,要知道杜甫一开始还有钱在洛阳卖房子,日后到了长安却承担不搬家的消费,只能将家搬到百里之外的乡下去。

杜甫迟迟做不了官也急了,他此时拉下脸到处求人,写拍马屁的诗,但是没人理睬,最后还是唐玄宗注意到了,唐玄宗算是比较注重文学的人,当年能把李白拉到身边做个写诗的翰林供奉,现在自然也能提拔提拔杜甫。所以杜甫待制集贤院,也就是候补官员。

这里可以看出,杜甫同学当时和李白的差距了,同样是玄宗体制外提拔,李白就能一下做翰林供奉,虽然没有实权,但是也比杜甫同学的候补官员强。

候补候补,说到底还不是官,杜甫反正还要东奔西走求官,直到四十四岁,杜甫才做了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从八品下,其实也算不错了,要知道白居易同学二十九岁中举,真正的体制内人物,做了三年校书郎,外放出去也就是县尉,比杜甫还低一个等级呢。

可是悲剧的是,安史之乱此时爆发,皇帝连长安都丢了,杜甫这官自然保不住,杜甫还被叛军抓了,不过后来杜甫跑了出来,去见唐肃宗,唐肃宗看到这个体制外的小官逃出叛军掌握,来投奔自己,自然很高兴,给了他一个左拾遗的官。

左拾遗别看级别不高,也就是从八品,但是是个清要职位,做得好是大有前途的,可是呢杜甫帮自己的老朋友房琯脱罪,结果遭遇唐肃宗的冷落。日后又是受房琯牵连,被贬外地去做司功参军。要知道当时还在战乱,这种地方还闹饥荒,然后杜甫看这职位太苦,杜甫就弃官跑了。

杜甫怎么走上诗圣之路的(诗圣杜甫出身名门)(4)

杜甫跑哪里去了呢,成都,正好他的朋友高适在成都,帮他建了房子,也就是著名的杜甫草堂,而且他另外一个好友严武也跑来做剑南节度使,就让他做了一个六品官,叫做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就称杜甫为杜工部,但这个工部可不是日后工部侍郎工部尚书这样的高官,就是一个闲职,等于是好友严武养着杜甫。

不过这日子也不算好过,一来寄人篱下,这也就罢了,日后严武死后,杜甫就去各地好友那边打秋风,但是这二来,严武脾气不好,是要杀人的,据说杜甫就差点被杀,所以杜甫做了没几年就告老了,不过工资还拿着,直到严武死后,他去其他好友那边继续混日子,直到死去。

我们这里看得出来,杜甫这日子真的不是很好过,前半生没有中举做官,好不容易做官遇到安史之乱,总算混出头做左拾遗了,又做错事,之后就是寄人篱下。排除掉诗,他的仕途生涯几乎可以说一事无成,试想杜甫这样的生涯,写的诗能不带苦意吗?

当然,要是杜甫仕途一帆风顺,我们也看不到“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名篇了,毕竟杜甫和李白不同,李白的诗是天赋,而杜甫的诗需要自己的生涯来磨炼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