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人是从什么地方迁徙过来呢?这个在现在,还是待解决的问题。现在所能考究的,只是汉族入中国后的情形。古书记载,类似神话的史迹很多,现在也还没有深切的研究。但开化迹象,却有迹可寻。《尚书大传》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史记·五帝本纪》黄帝、额项、帝誉、尧、舜为五帝地说法最为可信。

上古史

防风氏,中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人物,他是巨人族,有三丈三尺高。他是远古防风国(今浙江德清县)的创始人。防风氏生活在夏商之前的尧舜禹时代,当时,他是一个部落的首领,这个部落叫做防风。

防风是风姓国之一,中华上古人文祖神伏羲(太暤)后裔所建的方国。防风氏善于治水,曾辅佐夏朝开国君主大禹治理洪水并被其封为诸侯。大禹及夏朝曾隆重祭祀防风氏。建有防风祠。《路史·国名纪》注引《吴兴记》:"吴兴西有风山,古防风国也。下有风渚,今在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东十八里。天宝改曰防风山,禺山在其东二百步。"

瑞安市有哪些与外地交流的事例?瑞安人是从什么地方迁徙过来呢(1)

夏朝 方国 方国部落

方国指古代的联合城邦制国。古代中国发展到方国阶段大约在距今四千年前。“方国"一词最初由瑞安市朴学大师孙怡让在《契文举例》中提出。该书分日月、贞卜、卜事、鬼神、卜人、官氏、方国、典礼、文字、杂例十篇。

瑞安市有哪些与外地交流的事例?瑞安人是从什么地方迁徙过来呢(2)

《契文举例》二卷

防风氏方国的人非常有智慧也很勤劳,开垦荒地,种植水稻。据一本叫《述异记》的古书记载,大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吴越地区建有防风庙,里面的防风氏像都是"龙首牛耳,连一眉一目,足长三丈"。另一本《博物志》的古书记载"大人国(防风氏后裔)"的人,怀孕三十六年,生下来就是白头发。他们很高大,只能乘云而不能走路,因为他们是龙一类的人。《史记》记载:"汪罔氏(防风氏)之君,守封、禺之山。”

由此推测,瑞安人可能最初与防风氏有关。

《述异记·卷上》说:"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之三尺,吹之如嗥,三人披发而舞。"

瑞安市有哪些与外地交流的事例?瑞安人是从什么地方迁徙过来呢(3)

防风舞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中国的文化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九五计划"中的一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年表》正式出台,这是中国迄今最具科学依据的古代历史年表。这个年表为中国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历史建立起1200余年的三代年代框架,夏代的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商代的始年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为公元前1300年,周代始年为公元前1046年。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在尧时代,大禹的父亲鲧没能完成尧交予的治理洪水的使命,最终因失职被杀。到舜时代,治理洪水的任务转而落到禹的身上。治水成功使禹的威信空前提高,他不仅通过禅让制成为舜的继承人,更是建立了一个以夏后氏为中心的邦国,让夏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王为天下共主的时代,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相传大禹死后安葬在会稽山上(今浙江省绍兴市南)。

由此推测,瑞安开始接触华夏文明,且有可能有大禹后裔迁入。

关于大禹以及大禹治水最早最权威的文献记载出现在《尚书》中。《尚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时期典章文献的汇编,保存了商代和西周初年的一些重要史料,内容出自商周史官之手。现在通行的 《尚书》有58篇,其中今文为29篇。《史记·夏本纪》关于大禹的记载便是引自《尚书》,记载了大禹划定九州治理山川等功绩。

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瑞安市有哪些与外地交流的事例?瑞安人是从什么地方迁徙过来呢(4)

九州图


温州属好川文化,是良渚文化在瓯江流域的晚期形态。好川文化是一支分布于浙西南仙霞岭山地的新石器时代末期的考古学文化。通过类型学排比,与相关文化的比较研究推断出好川文化的年代上限在良渚文化晚期,下限至夏末商初。

2002年11月,在温州市鹿城区曹湾山(老鼠山)发现一处好川文化遗址。2022年11月11日,“东亚古文化·《曹湾山遗址考古发掘报告》首发式暨东瓯文化之源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召开。《曹湾山遗址考古发掘报告》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第48号田野考古报告,是温州第一个考古发掘报告。曹湾山遗址是温州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史前遗址类的国保单位,发掘面积 558.25 平方米,发现好川文化连片的石础建筑遗迹,清理好川文化墓葬 35 座,出土石器、陶器、玉器、骨器等1000多件以及大量陶片标本。考古报告中认为曹湾山遗址的绝对年代为距今4500-4000年。

瑞安市有哪些与外地交流的事例?瑞安人是从什么地方迁徙过来呢(5)

好川墓地出土三喙罐

王海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曹湾山遗址发掘领队,他提到一个特殊现象。山崖尾、好川,还有福建浦城龙头山,都出土明显受到山东龙山文化影响的器物:三喙罐。这种罐子,浙江境内只有好川文化的遗址才会出土,肩部装饰三个“鸟嘴”,可以说是好川人的标志和最爱。根据我们现在的认识,也根据社科院考古所赵志军先生对福建小麦传播途径的研究,王海明认为应该是通过海路来的。所以根据对这种文化因素出现的研究,我们认为它的来源肯定是山东,是通过海路来的,这是我们的认识。

由此推测,瑞安可能有莱夷后裔迁入。(莱夷 读音(lái yí)。原始部落时期,活动于山东中、东部的一支部族。夏分布山东中、东部,都城"麦丘邑";殷周时分布在今山东半岛东北部。)

1956年,瑞安山前山遗址试掘开了浙西南考古工作的先河。夏鼐先生在《浙江新石器时代文物图录·序》中指出:"浙江南部的新石器文化为另一种文化,可用瑞安山前山遗址为代表。这里石器以石箭头为最多,陶器以篮纹为主。"

从瑞安市陶山镇山前山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等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相当于商代),瑞安已有先民在飞云江流域繁衍生息,过着渔猎和原始农业生活。


西周

1956年,瑞安市莘塍岱石山上发现岱石山石棚墓群遗址。石棚墓是新石器晚期到铜器时代,延续至早期铁器时代的墓葬形式之一,是史前文化的重要遗存之一,是巨石崇拜的产物,属于巨石建筑系统,与埃及金字塔、英国巨石阵、法国卡尔纳克列巨石遗址、玛雅金字塔神庙等同为世界巨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瑞安市有哪些与外地交流的事例?瑞安人是从什么地方迁徙过来呢(6)

西周原始青瓷豆

西周原始青瓷豆于1993年在瑞安市莘塍区汀田乡岱石山西岗山29号墓出土。温州博物馆研究员伍显军介绍,与这件原始青瓷豆一同出土的还有硬陶盂等器物。专家根据这些器物的时代特征,判断它们的年代是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而伍显军认为更偏向于西周晚期。

据考古调查统计,我国吉林、山东、湖南、四川和辽宁均有石棚墓。浙南沿海地区是中国南方地区唯一的石棚墓集中分布点,主要分布在瑞安市莘塍岱石山、马屿棋盘山、塘下杨梅山等处。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元甫研究员将浙南石棚墓区分为四种类型,以第一类为主要类型。这类石棚墓的三面均用多块长条或长方石紧密埋立形成三面壁体,上架巨大盖石,壁体立石直接支撑盖石。

浙南石棚墓内出土的器物均与同时期浙江其他地区土墩墓出土的器物一致。这些情况表明石棚墓与土墩墓一样同属于泛越文化系统的遗存。但是,石棚墓内出土不少青铜兵器、工具、着黑素面硬陶和原始黑瓷,与土墩墓有着较大区别,表明石棚墓的主人可能是百越民族的一支——土著瓯越人。也有学者提出石棚墓的主人可能是善于游走、尚武的一种外来民族。

俞天舒的《瑞安石棚基初探》认为:“瑞安的石棚文化,很有可能只是瓯越先民独立发展起来的土著文化。”

由此推测,瑞安人可能是百越的一支——土著瓯越人。

瑞安市有哪些与外地交流的事例?瑞安人是从什么地方迁徙过来呢(7)

浙南石棚墓

周代(春秋战国)

周代,温州文化地位提升、逐渐融入华夏文明,关于“瓯”的记载开始见诸文献。晋人郭璞注《山海经》说:"瓯居海中,郁林郡为西瓯"。瓯、或写作"沤"、"区"、"欧",是较早时期对越人的族称。周秦时代,人们常称东南沿海的越人为瓯人、且瓯、沤深、越沤。称岭南的人为路人、瓯邓和骆越。据历史记载,温州古称瓯越,东瓯王驺摇是越王勾践的十三世孙,欧阳蹄的六世孙,姒姓,欧阳氏。“驺”是秦始皇平定越国后所赐的姓,意思“驯服的良驹”。因此,史书中将欧阳摇记载为驺摇。(战国时一般称人为氏,而不称姓。因此,在战国称欧阳摇,而不称姒摇。姒姓,是尧帝赐禹王的姓氏。)

越王无疆攻伐楚国失败后,前吴国故地被楚国暂时占领。由于无疆死前未明确指定越王位继承人,于是越王子孙纷纷争立。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楚国夺取越国钱塘江以北和以西的土地后,越国从此解体。越王子孙分散到江南海滨一带,各据一方,或称王,或为君,互不统属。长子欧阳玉在福建地区建立闽越国,次子欧阳蹄在越国核心地区浙江建国东瓯。

东瓯国,前身是东瓯部落,是汉族先民的一支瓯越,位于今浙江省南部,又名东越国亦称瓯越国。分前东瓯与后东瓯。前东瓯是东瓯部落,属百越众支系的其中一支,但不符合民族的定义,其后裔族群的祖先不同,有大禹(汉族) 、雄王(京族)、布洛陀(壮族)、袍隆扣(黎族)等等,因此,百越并非民族概念。后东瓯是民间俗称东瓯国。统称东瓯国。

由此推测,瑞安人可能与大禹后裔有关。

瑞安市有哪些与外地交流的事例?瑞安人是从什么地方迁徙过来呢(8)

瑞安博物馆馆藏


秦朝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六国贵族后裔和下级官吏闻风而动,纷纷揭竿而起、抗击秦朝。驺摇率领瓯越官吏部众跟从鄱阳县令吴芮(诸侯王)反抗秦朝,后来又参与楚汉争霸,帮助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由于驺摇“平秦佐汉”有功,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他为海阳侯。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诏令驺摇在瓯越(地域相当于今温州、丽水、台州三个地市范围的整个浙南)重建遭秦朝所废的东瓯国,并正式晋封驺摇为东海王,世称东瓯王。西汉官方册封的名称是东海国,俗称"东瓯王"。

驺摇善于治理,精勤开发,改变了瓯人"断发文身"、以蛇蛙鱼蛤为食的状况,对瓯越早期经济、文化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被推为"东瓯人文始祖",世称他为"永嘉地主昭烈广泽王"。因此,东瓯王驺摇被视为温州的人文始祖。

由此推测,瑞安正在民族大融合,并逐渐以汉族为主。

瑞安市有哪些与外地交流的事例?瑞安人是从什么地方迁徙过来呢(9)

瑞安市平阳坑镇中国木活字印刷展示馆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活字印刷技艺的场景,瑞安市东源的木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唯一保留至今且仍在使用的活字印刷术。


东汉(三国)

东汉永和三年(公元138年),分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即今温州市和永嘉县的前身。三国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吴国国君孙权为了加强对浙南地区的控制,在邵公屿附近首次建立县制。因县址位于大罗山之南,中国古代称之“山南水北为阳”,因此县名被命名为罗阳县,隶属扬州会稽郡,设县治在北湖鲁岙,为瑞安建县之始。此后,县名几经变迁。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隶属江南东道温州,“以有白乌栖县之集云阁”,时以为祥瑞之兆,“诏改安固县为瑞安县”(天复三年903年)。

注意: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分临海县另置永宁县。前后两个永宁县,异地同名,不可不辨。

瑞安市有哪些与外地交流的事例?瑞安人是从什么地方迁徙过来呢(10)

瑞安博物馆馆藏

城市建设随着行政建置的设立,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兴起。自三国建置后,瑞安成为了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建置的确立,还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教育的进步。千年古县瑞安,正在吸引更多新瑞安人来此创业扎根,成为瑞安人。

瑞安市有哪些与外地交流的事例?瑞安人是从什么地方迁徙过来呢(11)

千年古县瑞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