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典故的由来(中华历史典故风声鹤唳)(1)

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带领80万大军征讨东晋。东晋派出大将谢石、谢玄带兵八万前去迎战。两军最后夹淝水两岸对峙。起初,苻坚很是自负,不料他登上寿阳城头,看到晋军阵营整齐,斗志激昂,并把八公山上的一草一木都看成晋军士兵,顿时大惊失色。在淝水决战的时候,秦军溃败,损失极大。苻坚仓皇逃窜,路上听见风声和鸟声也认为是追兵将至。于是后人就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比喻处在慌乱之中的人,稍有一点动静,就会惊慌失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