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安徽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历经8年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6月11日至6月17日,安徽网推出“乡村振兴看安徽”专栏,讲述身边的扶贫故事,展现各地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和巨大成就。

小青梅带动大产业 创造农民“梅”好生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青梅又是花时节。丰富的山场资源,适宜的土壤、气候,在南陵县工山镇乔村村,青梅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通过建设规模化种植基地,乔村村构建起青梅种植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模式(乡村振兴看安徽小青梅带动大产业)(1)

青梅种植带动脱贫增收

眼下,青梅采摘刚刚告一段落,乔村村青梅种植大户张吕贵却一直没闲着,在地里锄草、剪枝、养护,为下一次结果打好基础。

2017年,乔村村通过扶贫项目建立了180亩的村集体青梅基地,从村委会退休的张吕贵响应政策,种了几十亩青梅,并同时管理着村集体的青梅基地。“青梅树从栽种到能够产生效益,需要五年时间。”张吕贵说,虽然今年采摘季之前一直在下雨,影响了产量,但整体收成还不错,再加上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帮忙联系鲜果收购企业,完全不愁销路。

对于张吕贵而言,种植青梅并非易事,除了参加当地农业部门的培训,自己也在不断摸索种植技术。“每年5月份是青梅的采摘季,到10月份需要再施一次肥,中间的这几个月要好好养护,如果雨水多,一定得注意排涝。”张吕贵说,今年5月份,乔村村一共出售了两批青梅,为村集体共增加收入35000多元,青梅的丰产不仅带动了脱贫户增收,也增加了大家发展青梅产业的信心。

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模式(乡村振兴看安徽小青梅带动大产业)(2)

如今,青梅已成为乔村村的特色产业之一。在此基础上,当地还结合实际,对青梅树进行改良嫁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青梅基地里套种了小香薯,又能给集体经济带来一项收入。

多渠道助力农产品销售

吴长江是乔村村的蓝莓种植大户,从2019年的100亩,慢慢扩大到如今的300亩,吴长江的蓝莓基地规模越来越大,今年的销售额达到200万元。

“蓝莓的投资大、技术含量高,要时刻关注土壤的PH值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吴长江说,在市场上,5月底存在比较大的蓝莓缺口,而他的蓝莓正好是这个时候成熟,基本上不愁销路,目前主要销往广州、北京、嘉兴等地。据了解,吴长江的蓝莓基地是乔村村最大的蓝莓种植企业,在这里工作的工人基本都是本地村民,并吸引着隔壁村的村民前来就业。“长期工的年收入大约4到5万元,临时工主要是采摘季的时候比较多。”

近年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积极推动脱贫村产业发展。2021年10月,成立南陵县乔村供销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并以乔村供销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了“乔得上”微信小程序,将乔村村和工山镇其他各村的土特产品通过线上渠道进行销售,目前正在试运营中。今年部分地区疫情发生后,将白茶、菊花、土鸡、鸡蛋、土鹅等农产品全部在微信小程序“乔得上”进行线上销售,1-5月份销售收入已超过两万元。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编辑 彭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