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王之涣是唐代流行歌曲中的明星,还得从唐人薛用弱《集异记》所载“旗亭画壁”说起,才能得知端底。

“旗亭”就是酒店、酒亭。之所以叫旗亭,是因为古代的酒店外面都是挂一面旗,一块布,上面写几个字,“某某酒家”,挂在酒店外面,于是就叫酒亭,或叫旗亭;“画壁”就是在墙壁上面画上一道记号。

“旗亭画壁”的故事是这样的——

王之涣是不是田园诗人(王之涣唐代的流行歌曲明星)(1)

一天,王昌龄、高适、王之涣,这三个诗友在长安相遇了,大家难得相聚,非常高兴。就走进一家酒店,一边喝酒,一边谈诗。谈得正投机的时候,突然看到一群歌女走进来,她们在酒店的另外一个席位上坐下了。三个诗人就悄悄地说,我们平时都觉得自己写诗非常牛逼,你不服我,我也不服你,正好今天有机会了,这群歌女来了,她们凑在一起肯定要唱歌,你看,她们还带着乐器呢,待会儿她们必定要唱歌。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唱谁的诗最多,就算谁最牛。

这当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了!也是选入《唐诗三百首》中的。这下王之涣高兴了,王之涣站起来对两人说,怎么样,你们两个看看,我不是瞎说的吧!

顷刻间,三个人哈哈大笑起来。那些歌女看见这边三个人笑得好开心,就好奇地问,三位先生你们为什么这样高兴啊?

他们自豪地说,你们刚才唱的诗都是我们三个人写的。哎呀,那些歌女说,真是有眼不识“神仙”!众歌女一起过来朝他们行礼,邀请他们一起过去喝酒,大家都很愉快尽欢而散。

这个故事说明,在盛唐时,社会上最流行的歌曲,受到人民群众普遍欣赏的作品,就是诗,谁的诗写得好,谁的名声就大,就受民众喜爱。

“旗亭画壁”的故事发生在盛唐时期,盛唐时期唐朝经济发达,国力强大,百姓安居乐业,又因为统治阶级的提倡,整个社会都重视诗歌。

当然,在薛用弱的眼里,王之涣的这首诗是最佳的。其实,唐代七言绝句的优劣,历来都有诸多说法。明代的李于鳞,以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为唐人绝句第一。王世贞以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为第一。清代的王渔洋以王维的“渭城朝雨挹轻尘”,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王昌龄的“奉帚平明金殿开”,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为唐人七绝最佳作品。并且说:从此以后,直到唐末,也没有人能超过这四首。施鸿保也举出“秦时明月”、“黄河远上”二诗为唐人边塞名作:“意态雄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百读不厌。”可知这几首诗为唐代七绝的上品,已是众口一辞的定评。

事实上,高适那首诗却有些煞风景,他本是为哀悼朋友写的,为什么这个歌女傻乎乎在酒席上唱这诗呢?高适也许没有想到。

王之涣是不是田园诗人(王之涣唐代的流行歌曲明星)(2)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晚清时慈禧太后命一个大臣为她的一把折扇上书写王之涣这首诗,这个大臣是当时非常有名的一个书法家。大臣不敢怠慢,一笔一画精心书写,哪知漏掉了一个“间”字,这还了得,是杀头之罪啊!那个大臣吓得瑟瑟发抖。经过反复思考,突然灵光一现,他把句读重新点了一下,就上朝复命去了。慈禧一看,大怒:怎么把王之涣的诗写错了?这位大臣马上不慌不忙地奏道:“老佛爷,我觉得 王之涣的这首诗太呆板,大家都熟悉,现在我变通了一下,将它改成了一首词,这样意境没变,但韵味却大大增加了。”慈禧太后仔细一读——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

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

慈禧太后反复诵读,觉得真的别有风味,于是大喜,重重地奖励了这个大臣。也许,这只是民间传说,不足为据,但足以证明这首诗的魅力之大。

王之涣是不是田园诗人(王之涣唐代的流行歌曲明星)(3)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