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建平 菡菁斋 2022-12-15 08:00 发表于海南

世界艺术史抹去了“学生”二字

出落的卡米尔漂亮迷人,超凡脱俗。她个子高挑,无可比拟的漂亮前额,深蓝色的眼睛含情脉脉,散落在腰际的浓密赤褐色秀发,沐浴在天然去雕饰中,全身散发着巨大的精神能量,她纯洁得像圣地里的花朵,其天赋、美貌和扑面而来的艺术气息不能有任何亵渎和玷污。她果敢真诚、直率清高、活泼而快乐,疯狂地爱着罗丹先生,任凭他来雕刻自己的生命。罗丹曾一度真诚地说:“她是我灵感的唯一源泉。她所有的正是我失去的。”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卡米尔与有众多情人的罗丹走到一起,与大师天堂般的境遇击中了少女的心。

“卡米尔,你看,罗丹先生给你送来了一件礼物。”

“啊,是你的罗丹先生。”

是的,罗丹已经把她上升为艺术,青铜雕出的卡米尔摆在屋子中间,好似被一堆绿色的海藻包围着,又似乎从水中钻出来,头发紧贴前额像一个神情冷峻的人有着神圣不可亵渎的神态。

看到这尊雕像的卡米尔表面上心不在焉,内心却感到惊愕。她想起那天在工作室里罗丹抓着她的手让她坐下来,眨眼间他的寥寥几笔勾画出她侧面轮廓,她一直在关注这神奇的线条下的自己。闷热的画室有些窒息,汗水已经流到她的脊背上。随着铅笔的沙沙声,大师的笔下有了一个新生命。忽然间,两人目光闪电般猛然交织在一起,这不是一个偶然的碰撞,就在这一瞬间卡米尔产生了一种想放纵自己的渴望。沉默,无止境的沉默,她想说些什么打破这可怕的宁静,他的嘴唇也仿佛在呢喃,一支铅笔怦然落地打破了这片宁静。

看着罗丹为她雕的这尊胸像,她牵住他的一只胳膊激动地说:“实在太漂亮了”。

保罗来了,看到雕塑的胸像同样被征服了,他一惊脱口而出:“哎呀,这是我!”

“什么,这是你吗?”

“这是我。”

“不对,笨蛋,这是罗丹先生为我雕塑的,你真的相信我会有那么多钱把你雕成铜像吗?”

罗丹说:“你弟弟说的没错,去看看你在假期前为他雕塑的铜像吧。”

卡米尔耸耸肩,从角落里找出了她为保罗雕塑的铜像。

真的!以前她从未觉得他们俩长得这么相像。真的是让人惊讶的“双胞胎”!

卡米尔此时也惊讶得目瞪口呆,可是让她更惊讶不已的并不是她和弟弟之间这种惊人的相似,而是这两座铜像的某种艺术关系的表现让她激动不已,罗丹先生和她用同样的风格和手段的雕塑,她和罗丹才是“双胞胎”。

身陷于爱的深潭

一次,她向罗丹要了一块大理石,想为弟弟保罗雕刻一尊半身像,罗丹满足了卡米尔 的要求。为了表示对他的谢意卡米尔雕塑了一只青筋微露的脚给了罗丹,而就是这个作品使罗丹大为震惊,当即决定请她来做助手,并参加大型雕塑艺术活动。于是她被他带进工作室。是学生,是模特,是知己,是情人,是助手?这一切对卡米尔来说不重要。总之,她来到了艺术殿堂,她感到无比幸福,有了工具和黏土,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很默契。她成了一个无可替代的助手,一个惊人的雕塑天才。与罗丹在一起创作她得到了快乐,她不顾一切为他倾其所有。父亲责问她,不能原谅她,曾拍着桌子吼道:“卡米尔,你会把一切丢在那儿,你的人格、声誉……他的名声不太好,你有足够的才华,完全可以一个人干。”她的母亲本来就痛恨这个大逆不道做雕塑、像“隐身撒旦”一样的痴情女儿,更反对她与之年龄相差悬殊的罗丹在一起,憎恶女儿这是伤风败俗。她经常在晚上女儿没有回来之前站在黑暗中,山呼海啸般嘲弄,鄙视、憎恶、诅咒她。保罗也曾因为一度的不理解而摔烂了一把椅子。卡米尔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感到自己被所有人伤害侮辱了。尽管这样卡米尔仍然痴心不改,她沉醉于艺术生命小舟义无反顾地驶向茫茫海面。

秋天,她像一只熟透了的水果,随时准备炸裂开来。几个月来,她一直都去罗丹工作室,只有他才能与她分享追求美与真的共同理想,只有他在与她共同创作。他那双蓝色的眼睛在注视着卡米尔,每次卡米尔都被这种坦诚直率、难以抗拒、熠熠生辉的目光所震动。卡米尔把目光重新投向罗丹,她知道此时他的生命也在熊熊燃烧。卡米尔感到浑身发热,身子膨胀起来,此时的大师像一块磁石散发着磁场,一块生铁被主动吸引过去。他们沉浸在一团烈火之中,一个人压在另一个人身上,她看见的是一双焦灼痛苦的眼睛,此时无论他要做什么只要她能够让他减轻这种痛苦,即使带来死亡她也在所不惜。火光映着工作室的雕塑,《地狱之门》尚未完工,两个天才身心在融化,生命在淬火,灵魂在炼狱。卡米尔没有惊怕,畏畏缩缩,已经无所畏惧,一切都很好,她像是做了自己本来应该做的事,像一道数学题解将答案求出来得到解脱一样获得平衡。她的头,她的心脏,甚至包括她的灵魂,一切比例都正好符合黄金切割法,她为他可以毫无遗憾地死去。

天才是不需要指导的

她得到了大师的爱情完全迷失了自己。意投情迷的卡米尔面对罗丹已是此全然不顾,他们仍然全身心投入创作中。他们热恋了,几乎与外界隔绝。灵感、热情、技巧和肉体,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罗丹。艺术巨匠和艺术宠儿创作相契,精神上更是忘记时空,他们在巴黎郊外罗丹的那栋老房子里尽情缠绵。

艺术上他们相互传递着创作感受,交换新鲜灵感,切磋美妙的灵思。卡米尔欣赏雕塑家那双敏捷却又青筋暴露的手,宽大的手掌,大拇指插入塑泥,其余四指重新抓住塑泥,他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瞬间在手底下呈现出一座小雕像,又像谢幕一样恰到好处的嘎然而止。

她的才华与美体助罗丹完成多项重要雕塑艺术作品。可以说,她是罗丹精神世界的另一面。大师呢,不但拥有了她的灵感,同时也拥有了她的爱情。罗丹的新作品出现了,卡米尔的新作品也出现了。罗丹的雕塑作品《青铜时代》一开始还停留在希腊罗马框架的传统束缚中。他与卡米尔同样的天赋,同样的天才,缺少的是卡米尔那火一样的激情。卡米尔一出世就打破了传统,活生生的撕裂了传统,她的《华尔兹》大胆追求攻克最难表现的题材,一种运动中行云流水式的舞蹈要在静态中呈现,为了使艺术表现不至于变得粗浅笨拙,不至于僵死在冰冷的石头中,要有一种绵绵不绝的高超艺术,卡米尔已经娴熟地掌握了这门技艺,她把本色表现和精湛灵巧的技巧掺柔其间,挖出它内在所有的美来。在罗丹眼里卡米尔的灵思就像她的魔鬼身材一样,简直就是上帝造就的一个女海妖,这个艳丽的女海妖在艺术上影响着他。

欧洲媒体曾对卡米尔有过这样的评论:“天才是不需要指导的”。(‬待‬续‬)‬

中二的卡米尔(卡米尔二)(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