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文化永葆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活力与魅力,以蕴含的文化内涵发挥着其深厚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传统语言及傣族民间文学、民俗活动、建筑、服饰、器皿、用具等物质形态的文化构成要素,进一步研究了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与保护的主要内容,这些民俗民风是傣民族长期在热带丛林环境中为适应自然而不断积累的宝贵经验的结晶。
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文化凝聚着傣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具有难以割舍的依恋之情。但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虽然有些传统己慢慢地淡出傣族文化社会的主流生活而逐步走向边缘化,但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
一、傣族语言文字的保留和使用
西双版纳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西双版纳方言。使用拼音文字,既西傣文。西傣文又分为老傣文和新傣文,现一般使用新傣文。傣语在傣族聚居的村寨至今还是傣民族进行相互交流的最主要语言,也是傣族同当地世居少数民族进行交流的主要语言。
傣文是随南传佛教的传入而创制的,傣文的传播和学习也是依赖于南传佛教而进行的,因而,南传佛教的兴衰直接影响着傣文的兴衰。由于在“文革”期间南传佛教被作为“四旧”禁止,使掌握傣族文的人出现了断层。但为时不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间南传佛教在傣族地区又得以恢复,傣族文字的传承又出现了转机。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目前很多傣族家长不太重视子女的传统教育,不愿将男孩送入佛寺学习,使傣文的传承出现了危机。目前,在傣族村寨中系统、全面掌握傣文的人越来越少,且年岁己高。年轻人又不愿学习本民族的文字,傣文的传承也面临着极大的危机。
二、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文学、诗歌、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传承使用情况
傣族民间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领域,它即贯穿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又贯穿傣族社会的整个历史,从中反映了傣族社会发展历史的一个轮廓。其文学主要是口传文学。在佛教传入后,书面文学在傣族文学中占了一定的比重,但还是以口传文学为主。其文学体裁主要有歌谣、长篇叙事诗、故事和传说、寓言和童话、谚语和谜语等。最引人注目的是傣族长篇叙事长诗,它不仅数量多,篇幅大,内容丰富,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从现在己知的材料来看,傣族的叙事长诗有五百多部。这些长篇叙事诗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包罗万象,有唱人类创世活动的,有颂扬祖先创业事迹的,有反映历史事件的,有揭露统治阶级贪婪残暴的,有抒发男女爱情的,有反映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的等等。这些长篇叙事诗的传播,一般是由章哈进行的。解放后,文学工作者和文化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收集、整理、翻译出版了大量的傣族民间文学作品,为傣族民间文学的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受现代多元文化的影响,傣族民间文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大部分村寨及群众对民间文学不在感兴趣了,傣族民间文学的生存空间面临着消失的危机。
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傣族社会中,不管是劳动和休息的场合,还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不论从田野或山箐处都有袅袅的歌声,他们以歌声倾诉着内心的衷情,歌唱着美好的生活,寄托着未来的憧憬。其曲调优美,语言生动,比喻贴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傣族舞蹈主要有三大类:一是自娱性舞蹈,主要有嘎光、象脚鼓舞、依拉灰、凡光;二是表演性舞蹈,有孔雀舞、大象舞、马鹿舞、等戴面具舞蹈以及拳舞、刀舞、棍舞;三是祭祀性舞蹈,如批盘、大鼓舞。
傣族音乐主要由声乐和器乐组成。声乐主要有章哈调、山歌调、依拉灰调和儿歌、摇篮曲调。器乐有“毕”、“玎”、象脚鼓、大鼓、馒、镲、嘎拉沙等。赞哈调是一种在西双版纳以及周边傣族群众中最为流行,最受欢迎的曲调。用竹笛(“荜”)伴奏,多在婚礼、上新房、升和尚、喜庆节日和朋友集会时,都邀请民间歌手到场演唱助兴。这种半职业性艺人称“赞哈”。由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伴奏乐器分别用筚、玎,曲调与语言结合紧密,节奏较平稳,音乐结构基本是乐段的变化反复,唱词多押腰韵。唱词内容有时根据演唱时的情景自由发挥,但大多有固定的内容,演唱时根据邀请人的要求进行演唱。由于唱词的结构较自由,故乐句数量及长短也不固定;乐器伴奏常与唱腔声部形成支声复调的关系。
山歌调,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独唱或男女对唱。有的表达爱情、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多为即兴编唱。
依拉灰调是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广为流行的一种群众性音乐形式,每逢傣族传统节日赶摆时,村人相聚狂欢唱歌跳舞,依拉灰就在这样的场合中进行演唱。依拉灰有固定的曲调,演唱时只要有人即兴填词并带头唱,众人即可合唱。由于在唱句的尾声时齐呼‘耶拉辉,水——,水——”。所以这种曲调就叫做‘依拉灰”调。
傣族民间音乐、舞蹈由于受现代外来文化的冲击,特别是现代多元媒体的冲击,傣族群众的娱乐方式多样化,村民举行传统的音乐、舞蹈的活动没有了兴趣,年青人走进歌厅、舞厅,传统的歌舞已经没有人学习,就连深受傣族群众喜爱的“章哈”也极少有人学习了。
傣族民间美术,主要有壁畫、竹编、织锦,泥塑、木雕、金银饰、陶艺等等。民间美术由于傣族经疥的发展,各村寨兴建佛寺,从而活跃了这一门类的活动的开展,使一部分人进行职业性的活动,使民间美术得以发展和传承。
三、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传统的文化艺术、民族体育、民间游艺活动和民俗活动情况
傣民族由于全民信仰南传佛教,其各种庆典及节日活动都同佛教相关,主要是宗教节日,或是由宗教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和宗教活动,主要有傣历新年、关门节、开门节、赕塔、赕坦、升和尚等,在这些节日和庆典活动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如各种歌舞的表演;民间体育和游艺活动,如丢包、堆沙、放高升、武术等;民俗活动,如滴水、赕佛、软苏等;同时这些活动还是傣民族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习俗的集中展示。
这些节日和庆典活动有的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如傣历新年,有的受到了政府的规范,如升和尚,有的是村民们自发和传统的活动,一直得以沿袭。在这沿袭中,由于受现代文化的影响,有些活动和传统习俗还是出现了削弱。如:传统节日中的丢包活动现在已经没有年轻人參与。
四、集中反映各民族生产、生活习俗的民居、服饰、器皿、用具等传承和使用情况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多年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傣族的经济和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民居、服饰、器皿、用具等随着其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居从传统的竹楼变为钢混结构的小洋楼,各种款式的汉装和西洋服装穿在了傣家人的身上,各种现代用具和家电进入到傣家人的生活中。使传统的民居、服饰、用具、器皿的传承和使用到了危急的状态。
五、具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特色的代表性建筑、古村寨、设施标识和特定的自然场所的保护
傣族是西双版纳境内的世居民族,大部分村寨历史悠久,据调查,80%以上的村寨有记载的年代大多在一千多年以上。西双版纳人民政府对有特色的村寨进行了保护,如打洛勐景来自然村。
西双版纳有代表性的傣族建筑主要有景真八角亭、曼短佛寺、勐遮曼宰龙佛寺壁画,景真中心佛塔、勐混景恩塔等,这些建筑中,景真八角亭、曼短佛寺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勐遮曼宰龙佛寺壁画、景真中心佛塔被列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勐混景恩塔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洛自然景观独树成林由村民小组进行了保护,辟为旅游景点,向游人展示。
六、具有学术、史料、艺术价值的手稿、经卷、典籍、文献、以口传文化等的整理、保护与传承情况
南传佛教的传入,使傣族有了自己的文字,有了自己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仅进行创作,还对本民族的传统和文化进行了记录,并流传至今,解放后,一批民间文学爱好者和文艺工作者及文化、宣传、民族工作、政协等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傣族文化中具有学术、史料、艺术价值的手稿、经卷、典籍、文献、以及口传文化等的进行了收集、整理、出版,有效的实施了保护。但是还有大部分资料急需抢救。这些资料一般是在佛寺中保存,只有极少数在民间和个人保存。在保存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如火灾、受潮、虫蛀等的损坏,有相当一部分资料难以保存下来。
七、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及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艺保护传承情况
1998年,勐海县文化馆对傣族民间美术传承人刀署明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申报保护,被省文化厅、省民委命为高级美术师。2003年,启动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工作,对县辖区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情况进行了普查,基本摸清了辖区内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家底。共完成了152项调查,形成了资料,其中,被公布为县级保护名录152项(其中涉及的傣族54项),州级保护名录38项(其中涉及的傣族19项),省级保护名录5项(其中涉及的傣族1项)。
八、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制作技艺和工艺美术珍品传承情况
傣族民间传统工艺制作技艺的传承情况较为特殊,应视具体情况来看,但总体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
在传统文化普查中,很多技艺面临失传,掌握技艺的人年龄偏大,年轻人没有人掌握。如,在勐遮镇曼行村调查傣族传统制伞工艺时就有这样的情况,曼行村是一个传统的制伞村寨,从前,制伞是曼行村的一项主要产业,村中大部分人都掌握制伞的技艺,但现在仅有5名年龄在60多岁的老人会制作。类似这样的情况是传统制作技艺面临的最主要现状。
有一部分受市场影响而复活,如傣族传统造纸,由于当地茶叶市场的活跃,传统普洱茶使用傣族生产的纸作为包装,使得濒临的造纸业又得以传承。勐混镇曼召村80%的家庭现在从事传统造纸。又如傣族慢轮制陶制作技艺,由于受工业化冲击,陶制品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一度传承人只为村寨进行祭祀活动烧制祭祀用品和当地群众使用的煨药罐,使得传承人制做陶制品没有效益,村寨中的艺人大都不在进行制作和加工。随着人们怀旧情结的增加,对生态自然理念认识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美的追求日益增强,使得当地的传统制陶业又迎来了春天。
总之,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精神的这些传统的民风民俗是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财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在民族文化繁荣的今天,传承与保护面临紧迫的危机,
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7456.htm 盛傣乐
原标题: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综述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字丹瑶
审核:祝小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