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伊始,终于有空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在众多书籍中,还是情不自禁地拿起了《曾国藩传》,读第二遍的感觉和第一遍读截然不同,突然明白,原来曾国藩才是平凡人成功的典范,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曾国藩的一生深度解析?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曾国藩的一生深度解析(明白原来曾国藩才是平凡人获得成功的典范)

曾国藩的一生深度解析

寒假伊始,终于有空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在众多书籍中,还是情不自禁地拿起了《曾国藩传》,读第二遍的感觉和第一遍读截然不同,突然明白,原来曾国藩才是平凡人成功的典范。

《曾国藩传》---作者,张宏杰,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四卷。

第一卷“京官时代”,是书的前四章,主要从曾国藩的七次科举之痛到高中进士后京为官,由于不谙官场之道而惨淡收场,被迫离京。

第二卷“湘军崛起”,包含书的第五至第十二章,共八章,是书的主体部分,也曾国藩由最难走向成功的一一见证,同时还是他大彻大悟的心路历程和实现理想抱负之全过程。

第三卷“总督生涯”,这部分也只有四章,即从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主要写了曾国藩身居高位,却仍初心不改,进退自如,是他,让摇摇欲坠的清政府苟延残喘地延长二、三十年。

第四卷“曾国藩的最后岁月”,也即是书的最后一章,第十七章,在最后岁月里,尽管他已油尽灯枯,仍在不停学习,操劳国事,还为清政府或者说为祖国办了一件大事,力谏派学子留学美国,并亲自安排,为祖国培养了一批眼界开阔、思想先进的人才。

我看书有先看《序》的习惯,作者在《自序》中说:曾国藩全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证明了中国文化有活力、有弹性、有容纳力的一面;他也证明了传统文化无法突破的极限。从书中,人们对祖先五千年来积累的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对于热爱传统文化的我,当然不能错过。

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更是深深地爱上了这本书。就他的考试经历一事,就为身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我,解决了“如何才能让孩子们考好”这个难题。他让我明白,在现今这个考试制度下,知识固然重要,研究考题和考试方法同样重要,如果教师既能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又能教给他们考试技巧,还能押中考题,学生不考好天理难容。

再一个,就个人成长而言,《曾国藩传》一书能给我们提供精神力量和方法启迪。曾国藩个人的一生,起点极低而抵达的高度却很高。他智商平常,考个秀才都考了七次。身体禀赋很差,一生与多种疾病相伴。出身平凡,祖上一直都是平头百姓。年轻时,性格中毛病很多,诸如自我管理能力差、除了会考试,没有文化素养,没有处事本领。但他通过记日记,不断反思、总结,凭严格自律、坚持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这和《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所说的“自律”不谋而合,如一个人能做到几十年如一日的自律,你不成功谁成功?

当然,作为一本人物传记,作者参考了各种史料记载和众多版本的曾国藩传,可谓博采众长,而又自成体系。正如作者《自序》所说:一是侧重呈现曾国藩个人心中历程,而不是对其生平和事件的研究式复原。二是对曾国藩的一生突出重点,而不是均衡叙述。本书的语言细腻,既不平铺直叙、也不胡夸评价,旁征博引,夹叙夹议,娓娓道来。

总而言之,《曾国藩传》给人的启发很多,一言难尽,其中最想说以下三点:

一是人的一生必须志存高远。纵观曾国藩一生,支撑他完成一生功业的是传统文化之家国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志向,民胞物与的博大胸怀是支撑他在艰难困苦中奋力挣挫的精神动力。这可是现代社会许多人所缺失的,它却又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可或缺的。

二是做人要有至诚待天、忠恕对人的道德准则。人他一生光明磊落,不为低级趣味所缠,纳人细垢,成已大德,时时事事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降服人、吸引人,使英雄为我所用。

三是处事必须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反身而成。自从考取进士以后,何时何地,他都能从前人、他人、自身,学到智慧和经验,应对复杂的世事,饶有余裕。

以上三点,也是作者在《曾国藩传》一书最后,对曾国藩成功一生作高度评价和总结。

确如作者所说---曾国藩是唯一能与孔子、王阳明相提并论的儒学集大成者,他被誉为“古今完人”“功比周公孔孟,名垂万世千秋”毫不为过。虽然终其一生,他都没有实现“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但他的一生为平凡人追求成功提供了范本,让成功有迹可循。

他的成功,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点外,还有他骨子里的真性情:事君至忠,事亲至孝。对于兄弟,互见肺腑,毫无芥蒂。夫妻之间,相敬如宾,感情深挚。对于儿女,既慈爱又严格,能够尊重孩子人格,教育孩子总以鼓励为主,没有传统家长那种居高临下的不平等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