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欣赏(经典文言文赏析)(1)

原文

崔篆,汉人也,为郡守,时王莽改制①,爪牙遍及各地,严刑峻②法,杀戮无辜③。篆所至之县,囚系④满狱。篆垂涕⑤曰:"嗟乎,刑罚酷烈,乃至于斯⑥!此皆何罪!"遂⑦为之平反,所出二千余人。吏叩头谏⑧曰:"君诚仁者,然今独君为君子,将有悔乎?"篆曰:"吾无悔,纵杀吾而赎二千人,何悔之有?"吏默然无以⑨应。

注释
  1. 王莽改制:指王莽篡权,改汉朝为新朝。
  2. 峻:苛刻。
  3. 辜:罪。
  4. 系:关押。
  5. 涕:泪。
  6. 斯:这。
  7. 遂:于是。
  8. 谏:婉言相劝。
  9. 无以:没什么用来。
译文

崔篆是汉族人,当时担任郡守,那时是王莽改制的时候,他的党羽遍及各个地方,用严厉苛刻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无罪的人。崔篆在他所在的县看到牢狱里人满为患,忍不住流泪说道:"唉,刑罚残酷凶狠,竟到了这种地步!这些人都有什么罪!"于是崔篆为他们平反,放出来两千多人。他手下的人纷纷叩头劝他说:"你确实是仁慈的人,然而如今只有你是仁德的人,恐怕要后悔吧?"崔篆说:"我不后悔,杀了我但是能救出两千多人,我有什么可后悔的呢?"下属们纷纷沉默不知如何回答。

文言知识

说"斯":"斯"在文言文中主要作"这"、"此"解释。上文"嗟乎,刑罚酷烈,乃至于斯"中的"斯",相当于"这",这句话的意思是"唉,刑罚残酷凶狠,竟到了这种地步"。又如,《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斯人"即"这人"。又如,《捕蛇者说》:"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斯役"即"这(捕蛇)差事"。

文化常识

王莽改制:在王莽接受刘婴的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作皇帝的先河。新朝建立后,王莽开始进行的全面社会改革,史称"王莽改制",又称"王莽新政"。

文言文欣赏(经典文言文赏析)(2)

王莽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恢复井田制。还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将耕地重新分配,废止奴隶制度。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不断引起天下各贵族和平民的不满。

地皇四年(公元23年),起义军攻入长安,新朝灭亡。

启发与借鉴

文言文欣赏(经典文言文赏析)(3)

崔篆甘愿以身犯险,为民伸冤,替民做主,为两千多名无辜者平反,所以留名青史。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还有很多像这样的"父母官",如包拯、海瑞、于成龙……

有句俗话叫"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官就要切实体恤人民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大家的疑难,将自己手中的权利用在为民谋利上。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