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人物志0057:政治低调的勇猛忠将——许褚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萨沙讲史堂第一千四百六十八期】(历史系列第719讲)
许褚,字仲康,是三国时代曹操麾下的猛将,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猛士。尤其是在《三国演义》的剧情中,许褚勇猛的事迹可谓是数不胜数……双手拽牛尾拉行百步,两次大战典韦不分胜负,和吕布激斗数十回合不败,仓亭之战力斩袁军十数将,赤壁之战力敌张飞掩护曹操,身无片甲裸衣酣斗马超……
一直以来,许褚被认为是曹操阵营的诸将中,武功排名数一数二的。在国产著名策略类游戏《三国群英传》系列的设定里,许褚的武力都被设为98(100为最高),和典韦、赵云、马超三者并列。在整个游戏中仅次于吕布(100)、关羽(99)和张飞(99)三人。
而且,由于演义小说的影响,许褚和典韦二人,往往都是并列出现,被人同时提起。让人感觉他们二人相似度很高,同样的力大过人,同为曹操的贴身保镖,也同样对老曹忠心耿耿,矢忠不二……可谓是曹氏集团中,一左一右的两颗猛将双子星。
不仅如此,许褚和典韦这两个家伙,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也少不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汉形象。说白了就是武力高智力低,空有力气缺乏谋略,一夫之勇匹夫之力而已……
然而事实上,许褚这个人物,和我们之前讨论过的典韦,还是有颇多不同之处的。不仅是他的出生和家世,和典韦完全不同。他在曹操麾下效力的时间之长,更不是早逝的典韦所能比的。
而且,许褚在曹魏阵营中所担任过的职务,和扮演过的戏份,也比典韦要丰富得多。除了像典韦一样,充当过曹操的贴身保镖,率领过先锋突击队,担任过队长之外,还担任过一些其它的职务。
至于他的人设,是不是如同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只是一介武夫,匹夫之勇?
我想,我们还是我翻开《三国志》等史料,来好好解读一下许褚的人生经历,搞清楚他在三国历史上留下过的历史痕迹,并还原他在历史上的真实脸谱。
在《三国演义》中,许褚出场于第十二回,而且一出场的身份还是“山贼”。不仅如此,他一出场就和典韦来了个“不打不相识”。二人大刀对双戟,打得是天昏地暗,斗了个不亦乐乎……
其实,这些大都是小说中所虚构的剧情。根据《三国志-魏书-许褚传》的记载,许褚非但不是山贼落草,而且还是大户人家出生。我们都知道,许褚字“仲康”,这明显不是底层寒门人士能享有的待遇。
因为在三国时代,但凡是要名门大族的人,才会有“表字”。所以这至少说明,许褚的家庭还是有一些底子的。好歹在当地,还算得上是名门大族。比起完全出生底层,有姓名而无字的典韦来说,他的出生确实是不一样的。
只不过,时值乱世,贼寇四起,管你是豪门望族,还是平头百姓,都逃不脱战火的袭扰。这年头,连朝廷和官府都指望不上,那普通的百姓想要安生,避免盗匪的劫掠,恐怕唯一的办法,也就是拿起武器,自发组织起来,保障自己和亲族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许褚,就是在这类“乡勇团练”的组织中脱颖而出。因为他天生力大过人,外表也威武强壮,故而在当地宗族和乡民之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在他的指挥下,宗族村民数千户人家,建立起了坚实的堡垒,用来抵抗盗贼土匪的进攻……
(《三国志-魏书-许褚传》记载: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
然而,我们都知道,村民乡勇都没有受到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也不可能拥有太精良的武器(大多是农具改造过来的)。这类非职业化的散兵,用来抵御小股的匪军和游勇,倒还勉勉强强。要一旦碰上强大的敌人,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果然,在以葛陂为首的汝南贼寇,上万人马杀来的时候,许褚的山寨就几乎顶不住了。因为对方不仅人多势众,而且作战经验、战场组织、武器质量等各方面都强于他们。很快,许褚的乡勇军便弹尽粮绝,精疲力竭,眼看就是寨破人亡的悲惨结局。
然而这时候,许褚却站出来,真正扮演了一个英雄的角色。他一边指挥所有男女老少,将斗大的石块搬到山寨城墙上;一边由自己担任“投石机”的角色,依仗着自己的力大无穷,将巨石投掷出去砸伤敌人。终于是顶住了敌人的猛攻。
(《三国志-魏书-许褚传》记载: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石如杅斗者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
接着,他又假装跟敌人和谈,约好用山寨中的耕牛,来和敌人交换粮食。然而在拿到粮食以后,由于耕牛只识旧主人,就转头往村里跑。这时候许褚展示出勇力,抓住牛尾巴就往前走,一口气把牛倒拖回来一百多步……
毫无疑问,敌人被他的力大无穷吓倒了,也由此大大钦佩许褚的言而有信。于是,他们连许褚拉回来的牛也不敢要,就这么匆匆退兵,也由此成就了许褚,在历史上留下的第一个神勇事迹——拉牛倒行。
这一战不仅成全连许褚的勇猛名声,也表现出了他除了勇力之外,在战场智谋方面的长处。从此,许褚的名字不胫而走,传遍连周边的所有地区,无论是谁,在提到“许褚”二字的时候,都不由得会竖起赞叹的大拇指……
(《三国志-魏书-许褚传》记载: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阵前,一手曳牛尾,行百馀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
接下来,我们就要说说,许褚投奔曹操的过程。
并非如演义上所说,许褚是和曹操为敌,然后在中计被擒以后,感服于曹操的肚量和胸襟,才誓死相随。按照史料记载,是曹操率军巡逻于淮、汝一带的时候,许褚便主动带领自己人马,投靠到了曹操麾下……
(《三国志-魏书-许褚传》记载:太祖徇淮、汝,褚以众的归太祖)
而且,这时候的许褚,手底下早就不是以往的那些散兵乡勇,而是一批“虎士”。所以当曹操见他来投的时候,都忍不住感叹,他不仅有当年樊哙之勇,而且身边跟随的人也都是些身强力壮,在战场上可堪大用的人。
于是,曹操当即就封许褚为都尉,让他担任自己的近身侍卫。至于许褚带来的那些精壮之士,曹操也将他们编入精锐部队,作为拳头力量来使用。
(《三国志-魏书-许褚传》记载: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
由此我们可以猜想,许褚在“拉牛尾倒行”退敌以后,并没有满足于自己“乡勇头领”的身份。他应该是利用自己的声望,招揽了一批身强力壮之士,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地方雇佣军”性质的军事团体。一方面继续保护着自己的宗族和乡民,一方面也参与了当地的一些战事。在继续混出名望的同时,也使得手下的人马得到锻炼……
看得出,许褚的组织能力也不是盖的。在乱世中能够召集起,这样一支精壮之士,还能越打越强。这明显不是仅凭他一夫之勇就能办到的。
我们再来看看,许褚在曹魏阵营中效力的经历。
基本可以肯定的是,许褚一开始在曹操身边的身份,和典韦确实差不多。二人同样是“贴身护卫” “突击队长”的职务。平日里跟在曹操身边,保护最高领导层的安全,在战场态势焦灼之时,也会在曹操的命令下,率领精锐部队突袭敌阵,起到“战场开瓶器”的作用。
据史料记载,许褚在这两方面的表现,都是相当出色。在曹操讨伐张绣的时候,他担任先锋,亲率精锐部队攀上城楼,将敌人杀得魂飞魄散,被斩首很多人……在曹操攻打邺城的时候,许褚也是颇有战功,官职晋升为校尉,还许进爵“关内侯”。
(《三国志-魏书-许褚传》记载: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侯)
除了在战场上的表现,许褚在护卫方面的成绩,也非常出色。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集团与袁绍大军爆发官渡之战,双方对峙的态势下,自然是更多人都看好纸面实力更强的袁绍。甚至连曹操阵营中的很多人,也都心怀鬼胎。
当时,曹操身边的侍卫徐他等人,意图谋杀曹操,割其首级去向袁绍邀功。却忌惮于许褚的勇猛,一直不敢下手。好不容易等到许褚离开的当口,徐他等人怀揣利刃准备动手时,却遇到了恰好赶回的许褚……
俗话说,做贼者心虚,徐他几人见许褚突然返回,不由得大惊失色,暴露了自己图谋不轨的意图……结果,自然是被敏锐的许褚看出端倪,手起刀落斩杀了几人,并从他们的尸体身上搜出行刺用的匕首……
毫无疑问,许褚这是帮曹操度过了,一次有惊无险的“暗杀危机”。如果不是他的突然返回,说不定徐他等人的阴谋得逞,曹操这位枭雄就会夭折在官渡的前线。忽然间失了首脑的曹氏集团,还谈何与强大的袁绍军作战?恐怕之后的历史,都会因此而改写。
而许褚的忠心护主表现,无疑也赢得连主子曹操的最大信任。这时候,典韦已经战死数年,许褚就成为了曹操身边最受信任的猛士护卫。从此,他像之前的典韦一样,和曹操形影不离,出入同行,担任起了守护君主安全的终极职责。
(《三国志-魏书-许褚传》记载:从讨袁绍于官渡。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
接着,我们就要说说许褚一生中最广为人知的战例——潼关之战,护主渡河!
应该说,潼关一战,也是老曹一生中,最为惊险的时刻之一。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率兵征讨韩遂、马超等西凉军集团。却不想在渡河的时候,遭遇了西凉军主力的突袭。
也许是由于战场情报的失误,也可能是因为对马超等人谋略水平的轻视,曹操在大军渡河的时候,坚持让大军先行,而自己亲自断后。结果,在大部队渡河过去以后,却忽然发现马超亲率步骑兵万余人,趁势掩杀了过来……
这时候,曹操身边仅剩下百来人。虽然都是精锐善战的护卫虎士,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和上百倍的强敌抗衡,眼看已经是难逃战败被杀的命运……这时候,又是许褚站了出来,毅然将曹操推上一只小船,并挥刀砍杀其它想登船的人。
然而,马超的西凉骑兵来得太快,冲在最前面的又是弓骑兵,一时间箭如雨下,让人无处可避,就连船上撑船的的船夫,都中箭落水身亡……眼看曹操虽然上了船,却还是逃不掉……
只见许褚临危不乱,一手抓过一顶马鞍,当成盾牌将曹操护住;另一只手单手撑船,愣是一人充当二角,将船划离了西凉军的弓箭射程之外……最终令曹操成功抵达对岸,一次危机就这么有惊无险地被化解了……
(《三国志-魏书-许褚传》记载: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馀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馀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
可以说,潼关一战中,曹操遭遇到的危机程度,不在之前的“宛城之战”之下。若不是贴身护卫勇士的拼死奋战,恐怕连命都要交待在战场上……只不过,许褚的运气确实比典韦要好。同样是舍命护主,他却没有在这一战中丢掉性命。从此可以继续在曹操身边效力,并得以延续他自己的“猛将传奇故事”。
许褚在潼关之战中的忠心护主举动,使得他的名声几乎攀上了顶峰。从此,不仅是曹操营中,传颂起他战场表现英勇的故事,就连作为敌人的西凉军阵营,也纷纷议论起他的勇猛事迹。
后来,曹操与韩遂、马超等人,约好单独会面谈判。马超自负其勇力过人,想要借此机会劫持曹操,来个“斩首”行动。没想到许褚紧随曹操左右,手持兵器,威仪惊人,怒目相视,使得马超不敢轻举妄动。
由于此前听闻过许褚的大名,马超心想是不是就是此人。于是问曹操道:“曹公的虎侯在哪里?”曹操手指许褚,肯定了马超的猜测……却不想就此却将这个“虎”字,牢牢安在了许褚的身上。
从此,虎侯和虎痴之说天下闻名。而许褚在此战中护卫有功,官封武卫中郎将的同时,也同时令其“虎威”天下称道,意为他在战场上像猛虎一样英勇。甚至,当许褚的故事流传得越来越广,传得也越来越神。不少人甚至以为,“虎候”二字,就是许褚本身的姓名……
(《三国志-魏书-许褚传》记载: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此始也。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是以超问虎侯,至今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
然而,在潼关之战过后的史料上,就再也没有了关于许褚的战绩记载。一般认为,这是由于许褚的年龄大了,虽然勇猛依旧,但毕竟岁月不饶人,所以也没有机会再上战场拼杀了……
其实,这是一种误读。真正年老力衰的人并不是许褚,而是他的主子曹操。
根据史料分析,在汉中之战以后,曹操就再没有了“御驾亲征”的经历。可以判定,这时候的曹操,身体已经到了重病难愈,行将就木的时候。而许褚,作为曹操的贴身侍卫,自然也只能陪着主子,好好待在国都了。
也就是说,这时候的许褚,身份其实也转换了。从以往的贴身保镖 突击队长,而逐渐转换为了曹家禁卫军的首领,负责守护宫廷内外,保护曹氏一族和皇帝(傀儡汉献帝)的安全。
不过,这也并不让人觉得遗憾。因为许褚之前在战场上的表现,斩将立功,以及舍身护主等,表现已经足够精彩瞩目。而今,他所守护的君王已经年暮,他也不复盛年之龄。能就此陪着君主回到国都,并伴随其走过生命中的最后一程,这又何尝不是件好事?
由此也看得出,许褚除了勇力过人之外,身上还有着心思缜密,做事细心的一面。而且据史料记载,许褚在担任宫廷护卫长时,谨慎而奉法,质重而少言。在襄樊之战过后,曹氏大将曹仁从荆州赶来见曹操,此时天色尚早,曹操尚未起床,曹仁便邀请站岗的许褚,去旁边偏室聊几句。
然而没想到的是,许褚却直接拂了曹仁的面子,冷冷搭了一句“魏王快出来了”,便转身返回了殿内,继续自己的工作……毫无疑问,许褚的冷言冷语,令曹仁下不来台,也就此为后者所记恨。
(《三国志-魏书-许褚传》记载: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征南将军自荆州来朝谒,太祖未出,入与褚相见于殿外。仁呼褚入便坐语,褚曰:“王将出。”便还入殿,仁意忿之。或以责褚曰:“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褚曰:“彼虽亲重,外籓也。褚备内臣,众谈足矣,入室何私乎?”太祖闻,愈爱待之,迁中坚将军。)
旁人听说了此事,也不解地询问许褚,为什么曹仁将军如此尊贵之人,又是曹氏宗室的重臣,主动找他套近乎,他却丝毫不给面子?许褚回答道:“曹仁虽然是亲族重臣,但却是镇守外藩之将。而我许褚却是负责内部守备的内臣。我们要说话可以,但是应该在公开场所说,为什么要到屋里去,私底下说什么悄悄话呢?”
有人觉得,许褚这是不善交际,不通政治的表现。虽然他尽忠职守,但严苛律己也严苛对人,确实有些不近人情……然而,曹操在听闻了此事过后,反而对许褚更加信任,并再次给许褚升官,为中坚将军……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许褚并非是不懂政治,他这番所作所为,其真实用意是在告诉所有的人,自己只是宫廷之守卫,绝不会参与到政治之中。他不属于任何政治圈,也不会接受任何形势的拉帮结派。所有试图拉拢他,或是想邀请他加入某个政治集团的人,都不可能得逞……
事实上,许褚确实也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在曹操去世以后,他又继续担任了曹丕的警卫工作。在曹丕以魏代汉称帝过后,他又被封为万岁亭侯,升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直到曹丕去世帝曹叡继位以后,许褚也依然健在,再次被加封为牟乡侯,邑七百户,同时他的儿子,也被封为了关内侯……
以上这些,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许褚……和演义小说中所描述的一样,他确实是一员难得的猛将,力大无穷而且勇猛无匹,无愧于“虎痴”二字的称号。他一生忠于曹操,也忠于曹氏一族,这点确实难能可贵,也令人十分敬仰。
当然,历史上真实的许褚,并没有演义里那么多的单挑记录。像兖州战吕布,裸衣斗马超等事迹,都是罗贯中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而虚构出来的。
其实,相对于演义里面那个头脑一根筋,单挑实力惊人的勇夫而言,历史上真实的许褚,还有着心思缜密,脑子活络,且胆大心细的一面。所以,他能够深得曹操信任,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作为其贴身护卫队长,保护其安危。
更难得的是,许褚虽然再曹魏军中地位不低,也很得到君王的信任,但是他却从未深入涉足过,曹魏集团的政治圈……也就是说,他的身份始终是个纯粹的军人,不管是作为舍命护主的护卫队长,还是勇猛无匹的突击先锋,或是尽心尽责的禁军首领,他都始终和政治拉开一定距离,并原理于朝堂权利斗争的漩涡……
所以笔者觉得,其实许褚并非是不通政治。而是他非常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为人简单直接,性格也偏粗暴,并不适合去混政治圈。所以,他尽量不去碰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而是非常聪明地将自己置于,曹魏集团的各大利益集团之外,也从未在政治上有过什么太多的诉求。
最终,他能够封侯拜爵,惠及子孙,都完全是他一生的尽忠职守,功高苦劳所获。而非是因为什么政治上的因素,在利益的倾斜下所得的……
PS:最后一个疑问,以许褚的功劳之高,忠心耿耿,为什么在去世以后,不能从祀于曹操的庙庭?
我们知道,同样作为曹操终极保镖的典韦,都在战死沙场以后,灵位进入了太庙。而许褚非但勇猛不下于典韦,而且为曹家效力的时间更长,功劳也立得更多,却为何不能享此殊荣?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是需要解读一下,关于曹魏的“宗庙”制度。
其实,中国古代的家族宗庙,一般也仅仅是用来祭奠先人,能够将灵位摆入宗庙的,也只有自家的历代先祖而已……
然而,在曹丕以魏代汉以后,曹家的“家庙”就自然而然地升级成为了“国庙”。而曹操又被曹丕所“追认”为“武帝”,名义上是曹魏帝国的开国之君,所以曹操时代的有功之臣,如夏侯惇、程昱、张辽、徐晃、乐进等,都进入曹家宗庙,享受“从祀”的香火。
而许褚呢?他去世于魏明帝曹叡时期,这时候的曹魏朝堂,早已经在司马氏的喧宾夺主下,隐隐有了变天的趋势。眼看就连曹家的江山都要不保,又有谁会关心他这样一个,已经逐渐淡化出视野的老臣?
而且,司马氏既然有心篡位,就必然会想方设法去压制,曹家的影响力。又怎么可能在这个而时候,将许褚这位“武帝旧臣”的灵位,隆重迎入皇家宗庙,让天下人的脑海里,又唤起对武帝曹操的回忆呢?
所以说,许褚之所为未能进入曹家宗庙,享受从祀香火,问题可能就真的出现在,他去世的时间上……
声明: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