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关云长,本是东海龙宫中的一条青龙,只因违犯了宫中戒律,被贬到人间这才有了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败走麦城直到受贬期满,兵败丧命,方被龙宫收回,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关公民间故事全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公民间故事全集(民间故事关公出世)

关公民间故事全集

关羽关云长,本是东海龙宫中的一条青龙,只因违犯了宫中戒律,被贬到人间。这才有了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败走麦城。直到受贬期满,兵败丧命,方被龙宫收回。

有一年,玉帝命东海龙王差神到人间查看民情。龙王思付再三,决定派神龟去查。神龟领命出了龙宫,一个跟头翻上半空。驾云三飘两游的,见天色将晚,忙按云头落下。细一观看,见这里土地上的庄稼一片连一片,真是杆儿壮粒满,粮香漫野,一副丰收的景致。一打听,原来是到了河东地界。

落地上时,神龟早已变成了一个小伙子。只见他身穿烂衣,各种形的小补丁一块连一块,乍巴着两条小短腿儿,走路一歪一歪的。小脑袋上的一双小母狗眼眨来眨去,整个是位丑小子。别看这副德性,在龙宫里还数它好色,接长不短儿地调戏调戏红鲤鱼、田螺女。这次让它来人间查民情它很高兴。因为他知道人间的女子之美要超过水族母精怪,借此机会可以大饱眼福。

落地后,它根本没顾得上查看山林、百草、飞禽走兽以及江河小溪。而是急匆匆地奔村庄而去。进村后,它专找家里有大姑娘小媳妇儿的人家。装作讨饭的和女的搭嘎。搭嘎时甜不稀稀,嘻皮笑脸。女人见它这副长相就够恶心了,再听它说话没正经的,一个个讨厌透了,不是撵就是骂。

“这连年的好年景儿,粮食有的是别的讨饭人上门儿,我宁可留他吃十天,就你这不正经的东西,我宁可用烙饼给孩子当巴巴布儿也不给你吃,快滚!”

“哟,别看你肚里没食儿,花花儿肠可塞挺满!我那剩饭还得喂猪哪,你走吧!”

“讨点儿吃食儿不算,还想赚点儿便宜,瞧你那王八样儿吧。要不看你要饭人命不济,非放狗咬你不可,滚蛋!”

龟精不但没讨到一点儿吃的,还接二连三被几位姑娘媳妇骂个狗血喷头,心里挺窝火。这一来,它也无心思再访人家啦,怕万一碰上几个楞女人,说不定真要抄棍打、放狗咬。不能和女的搭搭,和别的人搭嘎它又没兴趣儿。干脆找个草窝子睡觉了。谁料想,一睡就是三七二十一天,醒来后它觉着离龙王给的期限没几天了,再查看天下各地已经来不及。思来想去小绿豆眼一挤咕,有了坏主意。

转天,它返回龙宫交差。龙王让讲讲查看结果,它把已经编好的一套瞎话端了出来:“禀龙王。龟臣领命出宫后不敢怠慢,星夜不停地遍查人间。所到之处均是丰调雨顺、人善似佛,到处供奉着您和玉皇的塑象,只是……只是…”龙王一见它吞吞吐吐,忙说:“不管啥事,据实讲来。”它装出很来气的样子:“只是河东一带民情极刁。他们宁可把烙饼、剩饭当巴巴布、喂猪,也不肯给要饭人,还常放恶狗咬他们。那一带连一座龙王庙也不盖。我问为啥,他们说:有塑龙王像的那些泥,还不如脱几块儿坯盖猪圈…”

没等龟精说完,龙王勃然大怒,立刻去天宫向玉帝禀报。玉帝闻听后也怒发冲冠。命龙王让河东之地三年内不见一滴雨,以示惩罚。

从此,河东一地连续两年不见一滴雨,只旱得河涸井干、山秃地裂、寸草不长,颗粒无收,瘟疫四起。人畜病死、饿死、渴死的不计其数。若再旱上一年,这里的所有活物都得死绝。

青龙多次从河东空中飞过,看到这副惨象,实在不忍。几次找东海龙王求情施雨,龙王不允。最后,青龙又搬来小白龙、赤鳞龙等同求情,并告诉龙王说,龟精所言并非实情,乃是因其耍轻薄被骂所编的胡言。

龙王明知是过份了,可又不好意思认错,收回成命。后见众龙百般哀求,只好说:“既然你们如此怜生,今年可以稍降个时辰的细雨,以保那里的活物不至死绝。可是,必须让他们速速广盖龙王庙、玉帝庙,唱戏求雨,方可小施甘霖。让他们知道知道,和泥是塑我金身有用,还是垒猪圈有用!”众龙认为小雨无济于事,恳请改降大雨,龙王再不肯让步。众龙一看实在不行,觉着降点儿总比不降强,不再苦求;纷纷请命去降细雨。

龙王思索再三,觉得青龙一向遵守王命,从不越旨行事,便命青龙行降雨之事:“青龙听旨:我命你速去人间,先催建龙王、玉帝庙数座,回宫复旨后,五月十三正午时,为河东一带布一个时辰的细雨。青龙领旨后,变成一个黑脸道人到了河东。

开始,河东的老百姓听他鼓动大家修庙求雨,谁也不信。因为这两年没少跪地磕头求雨,可还是越求越旱。直到青龙磨破嘴皮,并说自己是神僧,可给予相助。半死不活的老百姓,才半信半疑地舍出千留万藏的一点活命水,或泥盖了几座小庙。并凑起戏班喝大戏,祈降大雨。

青龙又催人们赶快挑沟翻地,以便雨来下种。这一回,饿得话都说不出的人,说啥也不听他话了,任他说出天花来也不动弹。青龙急了,干脆找件农具,自己挑起地来。后来,一座大庙里的两个小和尚,见这僧人如此诚心诚意,相信了他,出庙帮他翻地。青龙问,知他俩都是自幼入庙,今年都是十六岁,一个姓于、一个姓关。众人见有和尚出来帮忙,这才挣扎着陆陆续续开始翻地。青龙见这里的一切已按龙王旨意办好,便向人们又嘱咐一番,匆匆返回龙宫复命,只待五月十三行雨。

转眼间到了五月十三。青龙临出宫前,龙王再三嘱咐他,只许降细雨,否则,严惩不贷。青龙唯唯诺诺离开龙宫。

正当午时,青龙飞至河东上空,地上的老百姓已经整整两年没看过乌云了。今天,突然看见上空聚起一片乌云,不由个个欣喜若狂。有盆的拿盆,有碗的举碗。无盆无碗的仰天张开干裂的嘴,等待降雨。青龙见时辰已到,忙张开龙口,瞬时,滴滴细雨洒落人间。人们淋着细雨的那种狂喜,简直象疯了一般。青龙看着,又高兴又心酸。

地面上,除了有一些人接水外,更多的人则赶紧拿上农具,带上宁可死也舍不得吃的一点种子,急急忙忙奔地里去挑地撒种。

可是,一个时辰很快就到了。青龙只好收雨。

老百姓见雨突然停了,一张张憔悴的脸上,顿时又露出了绝望的神情。再看那些接水者的手中:盆水不过一底儿;碗水不过半口。再看大地,仅仅湿了地皮儿,雨一停太阳一晒,倾刻之间,地皮又干得“噗噗”冒烟儿。绝望之中,人们纷纷跪下,哭声四起,冲着天空连连磕头作揖。祈求上天再降大雨,普救众生。

青龙施完雨,本想离去。一看地上的这种景象,怎忍离开。它在空中飞来飞去,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它看到一群又一群的老百姓,因彻底绝望,再加上饥渴之下跪哭太久,昏死过去许多时,它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子把龙王的严令抛到九霄云外。见它猛然把龙口张到极限,龙头连连摆动,倾刻之间,瓢泼大雨自天而降。一降就是足足一天。从此,这一带旱情解除,众生得救。以后这里还留下了“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的说法。

龙王对青龙敢违命,擅降大雨,恼怒万分。命令虾兵蟹将把青龙用锁链捆起,推到斩龙台上锁定。只等六月廿四斩龙日时落铡开斩。

河东的旱情解除后,大庙里的于和尚、关和尚想起那个黑脸僧人,都认定他准是神僧无疑。他俩暗暗庆幸自己曾帮僧人挑地,或许该着与僧有缘,说不定啥时候还能再见面哪。

有一天,这两个和尚做了同一个梦那个僧人被捆着站在他们面前,神色黯然地说道:“我本是东海里的青龙,因擅自给这一带布雨,被龙王问成死罪。众龙苦求不得赦。二位曾帮过我,今求二位再予相助。”他们问:“我们是凡夫俗僧,如何能救神人不死哪?”

青龙摇摇头:“救我不死是万难做到。不过,被斩后我会脱生到人间的。像我这样的罪龙,就是脱生到人间也要受磨难:应受自动无父、无母的孤苦之惩罚。这样,无论我投生的是穷家、富家、官家商家,只要我一出世,母即丧命。满三岁,则父命丧;满五岁,则亲人丧尽。故而,我不忍心连累任何一家。也不愿受丧父母的折磨”

两个和尚奇怪了:“既然我们不能救你不死,又不能不使你丧双亲。那么,倒底怎样才能帮你?

“不要你们帮这些。”青龙显然胸有成竹。“你们庙东偏殿里不是供有观音吗?你们可到她的身后去找,那里有一个八宝琉璃瓶。取来后,把瓶口放在观音手上蹭几下,即刻用三尺黄缎布将瓶包严,再用三尺红绳在瓶脖儿处,缠三圈儿,暂且藏起。等到六月二十四这天,务必在午时之前,摆在观音前面的供桌上。记住,正午时,无论怎样,都不许动瓶。以后,每天早午晚对瓶诵经。七七四十九天后的正午时,即可打开瓶看。那时便知如何了。切记!打迟打早都将使我再度受难。”

这样的梦,两个小和尚开始没在意。第一天只当笑话提提。第二天还是这个梦,俩人有些奇怪。谁料到了第三天,俩人同时又做的这个梦。这一回,俩人觉着真有点稀奇了。他们一合计,梦中不是告诉说东殿有八宝琉璃瓶吗?不妨去找找看。他们往东殿走时,还互相说:“我三天前给观音前后掸尘,怎么从不见身后有物?”

“我也常从佛象后面过来过去,也从没看过啥瓶呀,罐呀的!

二人进殿绕到观音塑象后一看,不由目瞪口呆。只见在观音像的莲花座上,果然有一个二尺来高的八宝琉璃瓶。这一下,他们才相信青龙的确遇难了。

二人想起青龙舍命救百姓的事,心中自是敬佩之极。如今,青龙托梦相求,怎能不应。于是,二人小心冀冀把琉璃瓶抱起。随后,按梦中青龙所嘱,一一办妥。到了六月二十四这天,早早把瓶摆在观音前的供桌上,静候正午时分的到来。

临近正午时,两个小和尚一眨一眨地盯着八宝琉璃瓶,紧张得直哆嗦。恰好正午时,突然,瓶口的黄缎布上出现了几滴鲜血。瓶子连晃儿下,差点儿没掉到地上,吓得他们直冒冷汗。但是,两个小和尚想起青龙的嘱咐,谁也没敢去扶这个瓶。

不一会儿,血滴不再增加,瓶儿也不再晃动。两个和尚又等了好一阵儿,关和尚才试试探探地去拿八宝琉璃瓶,不料,一只手竟没拿起来。原来这瓶比原先重了。俩人强忍着好奇心没打开看。

自此,于和尚和关和尚每天坚持在瓶前诵经三遍,不敢中断一天、一次。

转眼间,四十九天到了。这天正午前,两个和尚又跪在瓶前合眼诵经。嘴里一边诵着,心里全在猜测着:“最后一遍经念完后,不知要有啥事出现哪,不知是不是青龙说的那样?”

这遍经的最后一个字刚出口,没等他们睁开眼,只听“啪”的一声脆响,吓得二人睁眼一瞧:供桌上的八宝琉璃瓶已碎成数块。桌正中竟然出现一个白白胖胖的大胖小子,正坐在那里瞧着他俩笑。

两个小和尚顿时悟到:这是青龙投胎转世。它为了不连累凡人,靠他们的帮助,投胎于八宝琉璃瓶。以瓶身代母身,胎成瓶碎则为母死。瓶无雄雌,又属无父之儿,故而又免伤父之灾。

和尚既然已悟透真谛,赶紧双双站起,从供桌上把胖小子抱在怀中,二人细细端详,见这孩子长得龙眉风目,鼻梁直挺,一副大耳几乎垂至肩头。虽是刚刚问世,却似懂事一般。不仅双目圆睁,而且冲他们嬉笑不止。惦惦份量,也足有十斤开外。 二人心疼的了不得,忙抱回禅房包好。从此以后,他们每天喂他羊奶,闲时抱着玩耍。拉屎把尿、缝补洗涮,精心地拉扯着。

这孩子三个月会站立,五个月满地跑,七个月能说话。等到周岁时,已长得象五、六岁的孩子一般高。

附近的老百姓,很快就知道这孩子是为他们冒死施雨的青龙转世,纷纷前来看望。许多无儿无女的人家,都想把他抱回去好好扶养,两个和尚死活不肯。一来是舍不得;二来是怕他一旦有了父母,恐怕又要应验丧母伤父之灾。现在这孩子只是叫他们大师傅,师傅,还属无父之儿。即使算是父亲,为抚养青龙而受灾难,他们心甘情愿。

转眼之间,孩子已经五岁。因其聪敏过人,把庙里所有和尚识的字都已认完,于和尚和关和尚决定给他请位老私塾先生。先生来后,嫌孩子没名:“既为人,则必有名姓。呼为“胖小终非长久,还请二位师傅为他起个名字为好。”

二人一想也是,琢磨来琢磨去,最后,决定取二人的姓氏作其名。关和尚年长于和尚几个月,便将‘关’排前,‘于’排后。给这个孩子起名叫“关于”。

二人和老先生一说,并问此名如何。老先生闭目晃脑地沉思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开口道:“‘关’尚可,‘于’则不可!”

二人忙问原因,老先生道:“这孩子本是青龙转世。龙则需水这“于字俗解为干勾儿于,干勾儿’与干沟儿’同音。龙落干沟不易活呀!”

于和尚倒不在乎有无他的姓:“要不把于改为雨。有雨则活嘛!”

“也不妥,雨犯关’。青龙本为降雨而犯戒律,‘关雨则为关住雨的意思,有湮其功,此为一。倘若其日后劫难期满,再返回龙宫为龙时,此名则兆他永不能再施云布雨,此为二。故而不可。”

两个和尚一听有理,可一时又想不起改什么字好。正在着急,听老先生又说道:“依老夫之见,莫如改‘于’为‘羽’。一来‘于’‘羽’音谐又不犯克;二来,羽为双‘习’羽。既可寓人习文习武,又可兆其羽毛早日丰满,以成大器。”

关、于二和尚一听,连连称好。

“男儿有名尚需有字。青龙转世,必成大业。成大业,必飞黄腾达。龙飞则需云托。龙巨则托云必长。依老夫意,他的字就叫云长。”

两个和尚听罢,心悦诚服,冲老先生连连施礼:“先生高论,先生高论!”

这样,这个孩子从此便叫做关羽,字云长。

关羽读书至七岁,又开始同时习武。无论是习文还是习武,皆是一点即通,因此,他的文才日见高深,武功愈见精湛。十余岁时,在河东一带,其文武之功皆列前茅。

有一天,关羽出庙玩耍,恰好这天是庙会,他贪恋街上热闹,直到中午未归。谁成想这期间庙里出了大事。

逢四月十五庙会,上庙进香者络绎不绝。关、于两个和尚在前殿双手合十,护佛诵经。这时,进香者中有一少女焚香还愿后,刚出殿门,就被几个恶奴拦住。少女又羞又气,责问为何拦住去路。姑娘的话音刚落,只见从恶奴身后出来一个阔家子弟打扮的人。这人要多丑有多丑,冬瓜脸,三角眼,酒糟鼻子下的大嘴,比猪嘴小不了多少。他嘻皮笑脸地冲少女说:“大爷我相中你李艳花,是你李家的造化。我三番五次托人上门要纳你为妾,都被骂出。今天,知道你来此进香,我特在此恭候一睹芳容。怎么样?跟大爷我去享福吧。”

李艳花是方圆百里闻名的俊姑娘。虽是生在农家,却一副天生的丽质。俊得难描,美得难画。真是西施与其比愧于抬头,仙女与其比羞于启眸。李艳花生来不慕富贵,不贪荣华,早已和一个勤劳、善良的贫户小伙子订亲,对冬瓜脸的多次纠缠,都被她骂个狗血喷头这时,她早已气得浑身打颤,又羞又怕:“陶衙内,你不要仗势欺人。光天化日之下拦截良家民女,就不怕王法吗?”

围观之人一听这冬瓜脸是陶太守的儿子一河东有名的恶棍、花花公子陶衙内,个个避之不及,“轰”地一下远远逃开。

“王法?嘿嘿嘿,告诉你,小美人儿。我爹的话就是王法,我的话又是我爹的王法。你倒说说,王法能奈我何?”陶衙内得意洋洋地说。

李艳花一看周围的老百姓都吓跑了,知道要坏事,欲夺路而逃。陶衙内见她要跑,对几个家奴一摆手:“美人儿要走路,我可是心疼。来呀!给我抬到府上,大爷我要和美人儿亲热亲热。”

几个恶奴如狼似虎冲上前去,抬起李艳花就走。一个弱女子,任凭百般挣扎,怎能逃脱这帮虎狼的拉扯。她见刚才还拥来挤去的进香人,这时已跑得一个不剩,只有庙里的两个和尚站在殿门前对这一切怒目而视,她只好把逃脱厄运的希望寄托在他俩身上。她连哭带喊地向他俩求救道:“师傅救命,快救救小女子!”

关、于二和尚早已把这些看在眼里。可他们知道这陶衙内是个恶棍,吃喝嫖赌、坑崩拐骗、欺男霸女,无恶不做,一贯横行一方,无法无天。谁要惹了他,不是家破就是人亡。所以,眼看着他凌辱、抢截李艳花而敢怒不敢言。当听见她呼救时,他们犹豫着没敢动弹。

李艳花见呼救无用,只好面带绝望之情指责道:“师傅,你们眼看着歹人在佛门净地强抢民女,却不予相救,岂不有辱佛门嘛?难道你们救得了青龙一条,就救不了平民一个?莫不成佛门只救神不救人、救仙不救俗?”

一番话,说得他们面红耳赤,羞愧万分。眼看着恶奴们要把李艳花架出庙门了,他们终于按捺不住,大喝一声:“住手,佛门净地,岂容尔等横行,速速放开民女。不然的话,我们可不客气啦!”

“哟哈!谁的裤裆开了,掉出两个秃头来,竟敢挡我的道!不给你秃驴点儿厉害看,不知我马王爷三只眼!”陶衙内没想到庙里的和尚竟然敢和他抗膀子,于是,又恼又火,他仗着自己会两下子拳脚,没把他俩放在眼里,捋胳膊挽袖子地直奔两个和尚扑来。

他哪儿知道,大凡庙里的和尚,不光只会敲敲木鱼念念经,几乎个个都会点武术。何况关、于二和尚又是自幼进庙,多年来刻苦习武不断,都有一套真功夫。他扑到跟前,刚一抡拳打去,还没弄明白是咋回事儿,就一个前趴栽在大殿的门槛上,一下子磕掉俩门牙顿时满嘴淌血他还以为是自己不慎打空摔倒的,顾不得疼痛,爬起来转身又挥拳向关和尚打去。拳未落下,手腕却被关和尚一下攥住。他只觉腕骨“嘎叭”一声,还没容他疼得喊出声来,关和尚把他的胳膊一拧,随即用另一只手在他背后轻轻一推,只见他摇晃着两只胳膊,上身往前倾着,“噔噔噔”连跄十几步后,“扑通”一下,重重在地上,又擦出老远,疼得他象猪挨杀似地嚎叫起来。

几个家奴一看,赶忙撒开李艳花。上前七手八脚地扶起衙内,细一瞧,好家火,脸被搓得象个血葫芦,连鼻子都快搓没了,陶衙内顾不得疼痛,照其中一个家奴:“啪”地一个大耳光:“混蛋!还不上去给我打。让少爷我白挨揍不成!”

几个家奴见衙内发了怒,只好撒开他,一拥而上,扑向关、于两个和尚。谁知这几个家奴更是废物。关、于二和尚没费吹灰之力,三下五除二把他们都撂倒了。陶衙内一看没便宜占,赶忙叫上家奴狠狈而逃。逃出十几步后,他用手指着两个和尚说:“好你们个秃驴,你们等着!你们等着!”

见陶衙内一伙儿跑远,关和尚对还站在门口发楞的李艳花催道:“还不快走。”

李艳花这才缓过神儿来,双膝一跪,冲他们就头:“感谢二位师傅相救,不然,小女子今天万难活命!”

“阿弥陀佛!”两个和尚双手合十:“出家之人,慈悲为怀。为人解难,不足挂齿。姑娘不必跪谢。快快起来回家去吧。如若歹人再返回,恐怕难逃劫难了!”

李艳花起身,含泪千恩万谢后,匆匆离去。

关、于两个和尚,知道陶太守只有一个宝贝儿子,一向任其胡作非为。这次他儿子被打成这样,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们想马上逃离此地,可是,关羽不知到哪儿玩去了,一直没回来。他们只好一面收拾应带物品,一面等关羽回来准备一同逃走。

不料,还没等关羽回来,陶太守已带二十余名打手冲进寺庙。陶衙内满脸裹满白布,只露出一对三角眼。他看见关、于二和尚后,用手一指,对他爹叫道:“爹,就是这两个秃驴,不但把我打成这样,还骂你是混蛋太守、屁官儿!”

陶太守冲他们厉声喝道:“胆大狂驴,竟敢辱骂朝廷命官,打伤衙内。今天,我要让你们知道知道我的厉害。”

没容他俩诉说是非,太守一挥手:“给我打!打死勿论!”二十几个打手手持棍棒,如狠似虎般一拥而上。关、于和尚武功虽然不错,但好虎难敌一群狠。开始还能拳来脚去,不时撂倒几个。后来,渐渐不支,终于被打倒在地,棍棒一阵乱下,直被打得皮开肉绽。

陶太守看他俩已难活命,这才喝住打手,恶狠狠地扔下一句“谁若敢和我对抗,这就是下场。”随后,带人扬长而去。

他们刚走不久,关羽才急匆匆跑回寺庙。原来,他跑到庄外的山上玩儿去了。正玩得高兴,忽然见许多人慌慌张张地从庄内大路而来,心中奇怪。上前一问,才知道这是些外庄去寺庙进香的人,因寺庙内有人强抢民女,故而离庙而回。关羽素知两个师傅一向好抱打不平,歹人在庙内胡为,师傅们一定会相助的,这才匆匆跑回庙来。

他进庙后,急急寻到二位师傅一看,见他们躺在地上,已是奄奄一息。关羽不由放声痛哭,两个和尚被关羽哭醒,断断续续向他讲了事情经过后,关和尚又用手抚摸着他的脸,千叮咛万嘱咐:“我…我们活……活不成了。你尚年幼,万……万不可去找他们拼命……赶快逃走,等日后长大成人,再来给我们……报仇!千万…千……”没等说完,关和尚就咽气了。不一会儿,于和尚也死了。

其实,关、于二和尚还是应了天意。给青龙起名用了“关”字。自古儿随父姓,转世青龙既姓了关,则等于有了父。克母,瓶碎已代伤父,正应此事。于和尚则是受了牵连。若当初光给他起个名字,无有姓氏,则此难可消。

关羽哭了半天,这才求寺庙附近的老百姓把他俩埋葬。好心的老百姓知道关羽人不大,火气不小,又会些武功,恐怕他去找太守拼命,都劝他暂时躲一躲,待日后报仇不晚。可是,关羽想到两个师傅待自己象亲儿子一样,如今,他们被人活活打死,自己怎能一走了事。那样,岂不太无情无义了。

但是,他小小年纪,倒挺有心计。为了不让乡亲担心,他假装答应下来。回庙取些衣物、银两,拜别乡亲而去。

离庄后,他并没走远,而是藏在一个破窝棚中,等待机会给师傅报仇。

连呆了四、五天,他估计陶衙内以为他已逃走,不会再提防他了,乡亲们也不会太注意他了。他便决定找机会杀死陶衙内。天傍晚,他化了化装,悄悄返回庄内,藏在衙内每晚去妓院常走的条路上。等了不到一个时辰,果然看见陶衙内带着四个家奴,摇摇晃晃走来。陶衙内脸上的白布已解去,只留一条包着鼻子。等陶衙内走到关羽藏身之处时,关羽一个箭步冲出,双手叉腰,挡在了陶衙内面前:“站住,关爷爷我给师傅报仇来了!”

乍开始,吓了陶衙内一跳。待定神一看,是个十来岁的娃娃,这才放心。因为包着鼻子说话都嗡声嗡声的:“哟!我当哪一个关爷爷,原来是个小关孙儿到了。想必你就是那俩秃驴收养的什么青龙转世的小嵬子了。”

他早就听说过庙里有个青龙转世的孩子,也听说他功夫不低当打死关、于二和尚后,他还有点儿怕这孩子找他报仇,一连几天没敢出大门后来,听人说这孩子跑了,他才放下心来,料定这孩子武功不过一般,无可奈何于他才逃走。不料,今天出来就碰上了。不过,他见关羽满身的孩子相,高不及自己肩头,腰不及自己腿粗。纵使会几下武功,充其量也就是小孩子打架玩的那几招。所以,他提起的心才放到肚子里,露出佯佯不睬的神态。

“认识关爷爷就好。今天,我倒要看看你是孙子,还是我是孙子。来来来,关爷爷我跟我五个孙子玩儿一玩儿”关小手一招,随即一张嘴一吡牙,“呸儿”,一口唾沫恰好射在陶衙内的脑门儿上:“这叫水击狗头。”

陶衙内被激起火来,顾不上去擦唾沫。冲家奴们道:“给我上,打死这小子!”随着,他也一个虎扑食,带头向关羽打来。关羽的武功虽然也是关、于二位师傅所教,但他天生悟性极大,学一会二会此通彼,加上学着用功练着刻苦且又身轻如燕,两个师傅的功夫早已不是他的对手了。近一年来俩师傅只不过能把自己所知所听过的各类武功,一一说给关羽听,由他去意会、自练罢了。

关羽看他们五人象狼一样扑来,毫不惧怕,不慌不忙地摆招迎战。只见他闪转腾挪疾如闪电,拳打脚踢从不落空。一会儿“双龙探海”一会儿一个“饿虎掏心”一会儿一个“鸳鸯连环腿”一会儿个“风卷落花”。前飘后飞如行云流水,倏守攻挥洒自如。这五人没想到十来岁的娃娃竟有这么高的武功。他们平日里欺负百姓,靠的是太守的淫威,无人敢真惹他们,就是平日练练武也是应景的事儿。

这时,只被打得鼻青脸肿,“嗷嗷”直叫。其中有个灵头一点的家奴,找个机会撒丫子就跑,显然是回去搬救兵。关羽倒底是个孩子,虽然是怀着满腔怒火来报仇的,可一打起来却不求速战速决,而是连打带玩儿一会儿扇这个一个嘴巴子:“哟!这屁股挺咯手!”一会踹那个屁股一下:“喝!这脸蛋子肉还挺多!”他本想再打一会儿开开心,然后再打死衙内给师傅报仇。这时他见跑了一个,怕他搬来救兵后自己寡不敌众误了报仇大事,这才认认真真地打起来。

剩下的四个家伙,看看无法再逃只得拼死和关羽招架。又打了一会儿,关羽看准机会先一个个点了三个家奴的软麻穴,使他们瘫在地上动弹不得。最后,三拳两脚便把陶衙内打倒骑在身上,劈头盖脑地一阵猛捶,嘴里还不停地骂道:“今天非打死你这个王八蛋不可,为我师傅报仇为老百姓除害!让你知道关爷爷的厉害!”开始,陶衙内还挣扎着求饶:“关爷爷饶命!关爷爷饶孙子我一条狗命!”后来光有出气没进气儿了。

正在这时,关羽忽然听见远远的有人大喊大叫地跑来。他转脸看,见数百步外几十人拿着刀剑棍棒扑来,他不敢怠慢急挥拳照那张冬瓜脸狠命一击,确信陶衙内已命归西天,这才撒腿向庄外跑。

这时天尚未全黑,身后的数十人瞄着他的背影紧追不舍。这追一下子就追出二十余里。

这时,天已经全黑。

关羽毕竟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体力有限。再加上刚才和五个如狼似虎的大人一阵拼打又跑了几十里,觉得筋疲力尽,已经跑不动了。可是,后边的追兵还在穷追不舍,他正琢磨着想啥法儿脱身时,忽然发现已经跑进一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子,他知道再跑下去只能束手被擒,不如找个人家躲一躲或许能够躲过。

他三转两转,最后跑进村头儿的三间茅屋。进屋后,见只有个老太太正端坐在炕上纺线。他连忙给她跪下,三言两语说清原由,求老太太救他一救。这老婆儿本是一个孤寡老人待人善良忠厚,原有一个儿子前几年被陶太守抓去,送到京城盖皇宫,后来累死在京城。她一听这孩子为师傅报仇,打死了陶太守的恶少陶衙内。这样不但为民除了害,也为自己报了失儿之仇,她自然要舍命相救。

她赶紧下了炕,一把拉起关羽。又着急又心疼又夸赞说:“真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娃儿。要让他们追上非给打死不可。快,我找个地方把你藏起来!”可是,三间草屋内,除了几件破桌椅、水缸、粮囤之外,空空荡荡。竟然无处可藏,急得老婆儿直跺脚。忽然,她想起出了院外北边数十步有口菜窖,忙拉起关羽想去那儿藏身。可她刚一出院门,就见街北头儿已冲进几十人。其中有个人恶狠狠地喊道:“谅他一个小孩儿无力再跑,肯定藏在人家之内了,从这头给我挨门挨户地搜,箱箱柜柜房前房后柴垛菜窖都给我搜到,搜到后立时乱棍打死,给我儿报仇!

老婆儿一看没法出院了,赶紧拉上关羽又往回跑。关羽一看实在无处藏身怕连累了老人。便挣脱老婆儿的手,想出去和他们拼命。

老婆儿急得一把死死拉住他:“孩子,你是拼不过这群狼的,小小年纪死了太可惜,实在躲不过时我也豁上这条老命,咱们一块拼,快你藏在锅腔子里,或许能躲过去。”

没容关羽再挣脱,老婆儿已把他拽进屋里。等把锅拔出后让关羽蹲里一试,根本不成锅腔子太矮。藏进去后锅只能放下一半儿,关羽只好又出来,绝望之中老婆儿忽然看见锅后的一个瓦盆,里面盛着半盆羊血。她养的一只羊今天傍晚被一匹马踢断两条后腿,她见无法再养下去,吃完饭后请人把羊杀了。她接了一点羊血想留着明天作点血豆腐吃。这时她看看羊血,又看看关羽那张小白脸儿,也是急中生智三把两把的用羊血把关羽染成个大红脸。然后赶紧把他推上炕,脱下他那身打架沾上血和刚才又滴上羊血的衣服,卷巴卷巴往灶膛里面一塞边给他盖被子边说:“来搜时,你就装哑巴,千万别说话。由我来答对这群王八蛋。”

事已至此,关羽只好听老婆儿摆布。躲过躲不过只好凭天由命了。

安顿好关羽,老婆儿忙洗洗手,又坐在炕头儿不慌不忙地纺开线了。

不一会儿,只听院内一阵脚步乱响,转眼间几个人气势汹汹地闯进屋来。领头的正是逃走的那个家奴。他冲老婆儿厉声问道:“老太婆,有个十来岁的白脸娃娃逃到你家没有?要是你藏了他赶快交出来!”他摇晃着脑袋,用手中的刀狠狠地往炕沿上一剁:“不然的话,搜出来连你这老梆壳也一块儿打死。”

老婆儿装出一副害怕的神色:“什么娃娃?我可没见进来过。你这样吓唬我,我这病老婆子可受不了。” 家奴用手一指:“被窝里躺的是谁?是不是那个孩子?”

老婆儿见他怀疑到炕上躺的就是关羽,心中不禁有些发慌。但是她稳了稳神,显出挺伤心样子:“咳,别提了,那是我哑叭儿子。我命苦啊!老头子去世早,留下个儿不光哑叭,还长个吓人的鬼脸儿。平时连屋都不敢出更甭说指望帮我种地了。我的命可真苦哇。你说,将来我可靠谁养老哟!。”说着说着,就掉了眼泪。

家奴听了半信半疑,嘴里一边恶狠狠地说:“你他妈个老梆子,甭想唬弄我!”一边猛地往起一掀被子,立刻吓了一大跳。只见一个脸如红布的孩子,显然被这一掀激怒了,两眼放着凶光,冲着他就是哇拉哇拉一阵乱叫,吓得他连连后退。

老婆儿赶紧抱住孩子:“儿啊,别怕,有娘在这儿。”她又转脸对家奴嗔道:“你怎能这样不讲道理。告诉你说,这孩子因常受人欺负,一急眼时骂又骂不出来就好咬人。常把人的鼻子、脸的咬破,要是咬着你破了相,可别怪我们。”

这家奴鬼心眼子也挺多,待定过神儿后,他看看这孩子脸虽然长得红红的,可是手、胳膊等其他外露的皮肤都不红。他贼眼珠子转,心想:“八成是染的吧?”他想上跟前细看看,又怕真是个爱咬人的红脸哑巴,他没敢上前而是命令另外的两个家伙:“去,上他脸上给我擦擦看!”

老婆儿着急了,把关羽紧紧搂在怀里,对他们说:“你们要不怕被咬掉鼻子、耳朵,就来试试。”

这一吓唬,那两个家伙也胆怵了。迟迟疑疑不敢上前。那个家奴火了,抬手就给他俩一人一个嘴巴子:“他妈的,两个大老爷们儿怕一个小嵬子,给我擦去!”

这俩家伙无奈,慢慢靠到炕前,冷不叽地一人伸出一只手,各往关羽的左右脸上好歹擦了一下,急忙缩回。关羽哇哇叫着,张开大嘴就要扑向他俩,老婆婆死死抱住不放。

他俩把手往家奴眼前一伸,他一看,两人的手没沾上一丝红色。再看那孩子,脸色还是如初。他看着那孩子眼睛瞪得圆圆的,气呼呼地还张着嘴要往下冲,好象真要来咬他的耳朵,吓得他一步窜到外屋。冲那几人喊道:“给我搜这两间屋和外院!”

折腾了一阵儿,当然是倖悻离开。

满村折腾个遍。最后,他们只好失望地返回。

老婆儿和关羽见他们走远了,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关羽连忙起身给老婆儿磕头作揖,谢救命之恩。

老婆儿见危险已过,赶紧打来一盆清水,要关羽把脸上的羊血洗净。万万没想到,真怪了无论怎么洗换了多少盆水,擦了多少遍胰子,关羽脸上的红却丝毫不褪。老婆儿可慌了神儿,连连跺脚道:“这可咋好,弄成这副脸面真是躲过一祸又生一祸,这不把挺好挺俊的孩子坑了嘛!人不人鬼不鬼的,这可咋儿好呀!”

开始,关羽也是又惊又急又怕。后来,他看老婆儿急得直捶胸顿足,自己心里反倒平静下来:“老人家,别着急,若是能洗下来,刚才被那两个家伙一擦也会露馅儿的。看来,这也是有神人暗中相助。从今后我脸色将会永如红布,看来这乃天意无疑。既然有我红脸人,日后必有其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面如红枣,也算得世间奇人了,老人家理当高兴才是。”

老婆儿一听,又破涕为喜。

老一少叙谈之中,关羽才知老婆儿无依无靠。他觉着自己无父无母,决意认老婆婆为母,奉养终生。也算自己报答她的救命之恩,因为关羽转世时,八宝琉璃瓶已经破碎,克母之难已过。所以关羽再认个母亲也就没难了。

老婆儿见关羽认己为母,不禁喜出望外。为了避免日后露出马脚,再遭陶太守毒手,娘俩一合计,收拾收拾连夜远走高飞了。

后来,她们落居在一个村子里。老婆儿编得一手好耙子,在此无地可种,她就每日里编些耙子,让关羽卖后赚些银两度日。

这样,靠关羽卖耙子,娘儿俩相依为命数年。一直到关羽长成身高丈二、蓄五绺长须的壮汉时,脸色仍然是枣红色。

以后,关羽与刘备、张飞相识。三人情投意合,遂在桃园焚香换贴、结为兄弟。

刘、关、张起事时,因关羽是青龙转世,因此,他用的兵器则是把“青龙偃月刀”。直到他劫难期满,兵败被杀,才被东海龙王收回龙宫,重新成为青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