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有人说话行事都显得非常笨拙,不灵活,但人家最终还就成功了;我们看有人老实木讷,不懂得投机取巧,也不懂得钻营关系,但人家最终还就成名了,所以我们说“傻人有傻福”。

其实我们这么说只是出于不理解,不理解为什么愚笨的人竟然会比那些聪明人过得还要好,只能归为连老天都是傻的,赐福不论对象,所以叫做“傻福”。然而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道德经人生最大的陷阱(为什么傻人有傻福)(1)

傻有两种,一种是世人眼中的傻,一种是真正的智力缺陷。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主角阿甘,就是智力有缺陷但人生获得成功的例子。然而电影只是电影,电影这么塑造人物,只是因为如果不是真的智商低,又有谁会做出像阿甘那样的傻事?

所以“聪明”思维才一直都是真正的主流,电影为了迎合主流,也就只能把那种世人眼中的傻,“若愚”的傻,给定义成真的傻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道德经》说:“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因为聪明,人们不喜欢走大道,而是喜欢抄近路走小道;因为聪明,那些还在坚持走大道的人,就是人们眼中的“傻”。所以老子又说:“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成和缺,盈和冲,直和屈,巧和拙,这些都是由人定义的概念。但是《道德经》中定义的大成,在世人看来就是缺;大盈,就是虚;大直,就是屈;大巧,就是拙。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因为二者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

道德经人生最大的陷阱(为什么傻人有傻福)(2)

比如,老子曾经对孔子说过:“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于是在孔子看来,不讥人之非,就等于要隐人之恶;不扬人之恶,就等于要扬人之善。“隐恶扬善”,遂成治世良方,却完全违背了老子“无为”的本意。

我们现在一提到“人至察则无徒”,就有人认为应该溜须拍马;一提到“水至清则无鱼”,就有人认为应该纵容罪恶,也同样是思维方式不一样的原因。用“有为”的心理去解读“无为”的《道德经》,德,就成了装;道,就成了阴谋论。

比如,老子曾经对孔子说过:“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于是在孔子看来,装傻,才是最高境界。所以他盛赞宁武子和颜回,说颜回“似愚而又不愚”,说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对他装傻的功夫表示佩服。

但若愚等于装傻吗?绝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和揣着糊涂装明白,在我看来其实都是一类人:“伪人”。深藏故而若虚,盛德故而若愚;不能深藏却又要表现出谦虚的样子,德性不够却又要表现出拙朴的样子,那就只能去伪装了。伪人绝非道也,修道的第一关,就是要存真,去伪。

“圣人被褐而怀玉”,是展现最真实的自我,然而在有些人看来,就是圣人在“装”了。有华丽的衣服不装,反而要装上粗布衣服,这不是装是什么?但他们却不明白,玉石的外皮,就只是石壳而已,穿上华丽的衣服,装扮艳丽的容颜来修饰自己,这才是真正的“装”。

道德经人生最大的陷阱(为什么傻人有傻福)(3)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

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

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为何难以被世人所认识,正是因为它“被褐而怀玉”,外表朴素而内在丰华,并不符合“聪明”之人的审美方式。所以“傻人”得到“傻福”,以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同样不能理解。在他们看来,傻乎乎地走大道,哪有抄小路走得快呢?但是“大直若屈”,踏踏实实走大路的人,虽然看似绕远了,却反而往往比那些抄小路的人,更快到达目标。

道德经人生最大的陷阱(为什么傻人有傻福)(4)

所以踏实肯干的人,比偷奸耍滑的人,更容易得到信任;不工心机的人,比心智灵巧的人,更容易得到倚重;积功升迁的人,比幸进之徒,更容易得到重用。但老子也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就像谁都知道坚持就是胜利,但真正能坚持到底的人,却恰恰就是那些别人眼中的“傻人”。

因为“聪明”的人,在于机变,故而难有持久之心,持之以恒在他们看来不是聪明;他们也不会走大路,总觉得有更为便捷的小路可走;他们也不会守规矩,守规矩不能体现出他们的“聪明”。

为何人们会以能钻营、善于投机取巧为聪明,以精通人情世故、善于经营人际关系为能力,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正是因为“聪明”思维流行的结果吗?在这种氛围之下,还能老老实实行于拙朴的人,无疑于智商有硬伤了。

所以老子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走正道的人,被人看成有问题;善于为人处事的人,被人看成是傻子。而以他们眼中的“正道”和“聪明”行事的人,就算能得到福,也往往会转化成祸;傻人虽然看起来智商有问题,是大祸,却又往往能得到福。这不能不让人迷惑不解。

为什么傻人有傻福,你觉得迷惑吗?

,